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新时期浙江高质量发展思路

202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浙江省聚力抓好关键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三个“一号工程”

2023年年初,立足“两个先行”新方位,浙江省委部署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和“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三个“一号工程”统一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打造整体优势,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三个“一号工程”,把数字经济做得更强,营商环境搞得更好,“地瓜经济”育得更壮,进一步凸显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大牵引作用,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精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

1.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就是要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抢占新赛道,把先发优势转变为带头领跑的持久优势,打造强劲活跃的新增长极。要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是发展所需,必须奋力抢抓“大机遇”,以敢为人先的胆识点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让之江大地再掀数字经济新热潮。

(1)突出攻坚重点,创新攻坚模式,加强攻坚力量,强化数字科技新突破。

(2)持续壮大标志性产业,加快发展“新星”产业,布局探索未来产业,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

(3)推进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加强服务供给,增添数实融合新动力。

(4)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加强数据开发利用,深化拓展场景应用,挖掘数据要素新价值。

(5)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增强平台企业竞争力,再创消费互联网新辉煌,打造产业互联网新高地,重塑平台经济新优势。

(6)着力办好平台、做强产业、探索制度,做强数字贸易新业态。

(7)培育形成一批重量级数字企业,昂起“龙头”,壮大“龙身”,招大引强,壮大企业主体新梯队。

(8)强化杭甬“双核”引领,促进“环杭州湾”带动,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发展区,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

2.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在2023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浙江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打造营商环境优质省。4月17日,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再次强调,要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优质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创浙江发展环境新优势。2024年1月26日,《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于3月1日起施行。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对标国际一流、锚定全国最好,实干担当、奋力攻坚,勇立潮头、永争第一,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

(1)按勇立潮头之标准,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坚持缩减环节不停步、政策创新不松劲、解题解难不懈怠,增强政府服务力。

(2)加快从具体事项的解决到治理创新的全面升级,积极推进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全力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增强法治保障力。

(3)加快从要素开放到制度开放的全面升级,提升市场竞争“规范度”、制度规则“开放度”、社会“信用度”,增强市场配置力。

(4)加快从能创业到开新局的全面升级,着力优化产业生态、要素保障、基础设施功能,增强发展支撑力。

(5)加快从外在激励到内生驱动的全面升级,加强正面引导,降低负面噪音,持续激发浙江民营企业家骨子里的那种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文化基因,擦亮“企业敢干”金名片,打造“创业创新”生力军,构建“亲清关系”新范式,增强文化引领力。

(6)加快从创造财富到成就卓越的全面升级,增强价值塑造力,让浙江成为企业家实现自我超越、激发家国情怀、造就一流企业的热土,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最优环境支撑

3.“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将“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纳入“八八战略”,形象深刻地阐述了“地瓜理论”,推动形成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成为浙江发展的制胜法宝和“金字招牌”之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把“地瓜经济”提能升级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巩固浙江开放先导地位,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1)强化都市区的引擎作用、大湾区的主力作用、大平台的支撑作用、大通道的链接作用,全面构建全域开放新格局。

(2)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做强企业“主力军”,提升产业“硬实力”,树牢项目“风向标”,掌握资源“生命线”,全面推动产业韧性新跃升。

(3)着力拓市场稳份额,推动优结构增效益,壮大新业态强活力,全面厚植对外贸易新优势。

(4)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总部综合实力,优化境外网络布局,完善跨境园区功能,全面增强枢纽节点新功能。

(5)对标一流强谋划,先行先试抢先机,系统集成提质效,全面释放制度开放新活力。

(6)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搭建相关风险防控平台,全面筑牢风险防控新屏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二)十大重大工程

全面落实三个“一号工程”任务,浙江找准落脚点和突破口,实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十大重大工程。

1.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元”工程

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改善民生九大领域,每年滚动推进1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5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万亿元以上。

2.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培育世界一流企业15家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1/3左右。制定出台支持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一揽子政策,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规模不低于100亿元;争取更多的产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

3.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到2027年,建成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建设高水平省实验室1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5家,实施2000项以上省重大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5万家,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12万件。集成政策重点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完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谋划设立省科创基金。支持杭州、嘉兴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4.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

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到2027年,打造高能级服务业平台100个左右、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以上,培育千亿级旗舰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百亿级龙头企业200家以上,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培育高素质服务业技术人才10万名,开展从业人员培训200万人次。集成政策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优先保障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

5.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

围绕建成世界一流强港,统筹推进港航设施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业培育、港产城高质量融合、港口内外联动发展、战略性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和港口重点领域改革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金甬铁路双层集装箱示范线、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金华)、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等十大标志性项目,深化实施培育国际一流港口运营主体、海关海事监管一体化、港口集疏运项目投融资改革、迭代升级“四港”云平台等十大牵引性改革,全面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辐射带动力,到2027年力争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江海河联运实现规模翻番,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实现晋级进位。围绕交通强省建设,实施200个左右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万亿元,加快构建“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多连”高速公路网、“五纵五横”客运铁路网、“四纵四横多联”货运铁路网、“五纵八横十干十支”内河航道网,打造亿人次国际化空港门户、都市区高能级枢纽体系,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6.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聚焦增强县城产业平台带动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支持县城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到2027年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的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努力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乡村风貌全域提升、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提能、乡村文化振兴,到2027年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国家标准达标率达到85%。省级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经费进一步向县城建设倾斜,推动政策性银行设立以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为主体的千亿级信贷资金。

7.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实施500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5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万亩。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在试点整治区域内探索开展跨乡镇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类管理。

8.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

聚焦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项目计划,推进100项在建实施类、100项谋划招引类重大项目,完成文化和旅游投资1万亿元以上,到2027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保障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土地和资金需求。

9.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

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供应安全可靠、企业用能成本稳中有降,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87个,完成能源领域投资6000亿元以上。到2027年电力总装机1.6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3%;天然气国家干线下载能力达到350亿方左右;L N G接收中转能力达到4000万吨/年左右。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

10.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推进“幼有善育”,推动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5个。推进“学有优教”,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95%,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6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覆盖率达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2%,60个左右学科进入全国前10%。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年均增长7%左右,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率先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推进“病有良医”,加快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国家医学中心1家以上、研究型医院5家左右,实现三级医院县级全覆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2.7岁。推进“老有康养”,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参保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助餐配送餐村(社)覆盖率达到85%,每个县(市、区)至少1家县级医院建有安宁疗护病区,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100%,构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便捷化、多样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住有宜居”,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万套(间),公租房在保家庭达到35万户,发展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超过25%。推进“弱有众扶”,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人均提高到15000元,困难群众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合理控制在15%以内,县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全覆盖,“残疾人之家”覆盖率超过9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24年1月印发《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浙政发〔2024〕4号),从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8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 XR7kIKsJBuVkwnNIENmwuCZ8u6u5t52c5Vb4H+e/eIo2RKo5bXlO79p+GIonZh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