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时常感到,自己似乎继承了我们的祖先捍卫他们圣殿时抱有的一切无畏与激情,并且能够为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刻欣然牺牲自己的生命。”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致信玛莎·伯纳斯,1886
弗洛伊德事业的成功归功于许多因素,特别是他那广博的知识和无畏的钻研精神。不过,他的个人野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那么,除了纯粹想要扩大人类对自身和所处世界的理解,他的背后还有什么动力?是什么让他去敲开一扇未知的大门,即使没有人知道这扇门背后潜伏着怎样的怪物?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贫穷为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1873年,雅各布·弗洛伊德的生意破产,他的财富遭受了几乎致命的打击。被全家人寄予厚望的年轻的弗洛伊德,无疑肩负起了作为家中顶梁柱的重担。在他与玛莎·伯纳斯相遇后,这担子就愈发地沉重了,而当这对夫妻在1886年成婚并计划组建家庭时,这股压力再次加重了(他们于1887年至1895年间生育了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布吕克曾告诉弗洛伊德,他的职业前景受限并非他自身的错,而只是因为他的犹太血统。于是,弗洛伊德决定采取大胆的行动,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毫无疑问,仅有优秀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这番事实,即他在想尽办法推广自己的研究时只能四面树敌,别无选择。因此,对于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发表关于癔症的演讲,他是早有预料的。
此外,弗洛伊德自幼年起便不得不忍受的反犹情绪,已经让他修得了金刚不坏之躯。事实上,尽管特定的批评可能会引起他的不满,但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享受嘈杂混乱的学术生活。正如在之后的章节中所见,他会经常培养有益于其工作的友谊,但若是他认为对方会对他的专业地位构成威胁,那么他便会毫不留情地与之断绝关系。
弗洛伊德还有一个诀窍,那就是满怀自信地推销那些在其他人手里可能充其量是难懂的,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会被孤立的思想观念。当然,弗洛伊德的理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主流话语所接纳(他的早期作品销量惨淡),但他花费毕生精力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普及到了全世界。若非他充沛的精力和讲故事的天赋,整个精神分析运动可能最终只会沦为医学教科书上的一个注脚。只需想想弗洛伊德的语言是如何被纳入主流话语的。1896年,他成为“精神分析”这一术语的创始人,如果没有他,我们如今就不会随口谈论起俄狄浦斯情结、自恋、自我和本我、性欲、死亡愿望,甚至是肛门滞留等名词。若他并非一个精神病学方面的天才,想必他会成为一名金牌广告主管。
就如历史上其他功成名就之人一般,弗洛伊德的身上同时具备过人的天赋、勃勃雄心以及沟通广大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