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局外人的力量

“……作为一个犹太人,我准备加入反对派,并且不与坚实的多数派和解。”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26

有些人借迎合主流思潮而取得伟大成就,而弗洛伊德则是那些因挑战正统而声名大噪的人之一。可以说,他的伟大源于说服世人接受他的异端学说为正统。

他的局外人意识很早就在他所处的维也纳社交圈中萌发了,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经济原因,正如我们所见,弗洛伊德一家在他的童年时期几乎一直面临着经济上的困窘。维也纳以其庞大的富人区而闻名,拥有奥匈帝国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宝石的美誉,然而这一家人居住在这座城市的贫困街区。虽然弗洛伊德与权贵们近在咫尺,但是他只能作为这个世界的旁观者,而无法参与其中。尽管这不是一个自在的处境,但他的确得以随心所欲地批判他所观察到的世界。

第二个原因是他的犹太背景。19世纪后半叶,反犹主义在欧洲兴起,弗洛伊德住在维也纳的期间,这股势力在当地甚为强大。事实上,弗洛伊德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将自己的名字从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改成了西格蒙德(Sigmund),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前者通常会作为惯用名出现在“犹太人笑话”里。此外,他童年的一个决定性时刻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详细讲述了自己多年前遭受到的一次反犹主义者的袭击。那是在雅各布搬到弗莱堡之前,当时他一直生活在波兰的加利西亚。有一天,他正在街上走着,突然有个基督徒走到他身边,打掉了他的帽子。对方接着冲他喊道:“犹太佬!滚出这条人行道!”弗洛伊德问他的父亲是如何应对这番暴行的,雅各布回答说,他只是走到马路上捡回他的帽子,除此以外什么也没做。

听闻了这番事件后,弗洛伊德的心头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因父亲没有为捍卫自己而作出反击感到深深的失望;另一方面,任何人都认同一个人仅仅因为有犹太血统就可以被这样欺凌,这激起了他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但这也促使他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信念,即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在寻求扩展人类知识的过程中,他不会寻求他人的认可,也不会将自己局限于外界所强加的思维模式中。在意识到自己被排除在所有社会机遇之外时,他发现自己有机会能够挑战高高在上的社会成规。正如他在1926年所写下的那样:

……仅对于我的犹太血统而言……我认为有两个特点已经成为我艰难的人生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我是犹太人,我发现自己不受许多偏见的限制,可以尽情发挥聪明才智;以及作为一个犹太人,我准备加入反对派,并且不与坚实的多数派和解。

很难说弗洛伊德是享受他的局外人身份的。家庭的贫困使得他渴望在余生中赚取足够的金钱来纾解经济上的担忧,而反犹主义始终使他怒火中烧。从他对自己早年间在维也纳精神病学会所做的一次演讲的回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因不被接受而产生的挫败感。他在1896年写给当时的挚友威廉·弗利斯(Wilhelm Fliess)的信中称,这次演讲“受到了笨蛋们的冷遇,以及来自克拉夫特–艾宾(Krafft-Ebing,全名理查德·范·克拉夫特–艾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与弗洛伊德同为奥匈帝国精神病学家)的怪评:‘这听起来就像是个科学童话。’而这发生在有人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千年难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如果委婉地说,那就是,他们可以下地狱了”。

然而,他也意识到,以局外人的身份思考世界是构成自我身份的一个重要因素,使他能够沿着别人不敢踏足的知识道路前行。母亲对他兴趣的无私接纳与全力支持使弗洛伊德获得了自信,让他得以在面对不被他人所理解的压力时从不退缩。相反,他利用自己的局外人身份,大胆地批判那个时代所公认的理念,并尝试真正离经叛道的思维模式。 68eMT4GmNFRJAg8HTRa4BlKIixiTyAp9QMkQ1UtJ8tpaaULFGpFZbqJRdK0zah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