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凡一生中的标志性事件

“人们不可能摆脱这样的印象:人们普遍使用错误的衡量标准——他们为自己寻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那些已经拥有的人,他们低估了生活中真正的价值。”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85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州的弗莱堡市。

1860 弗洛伊德一家在莱比锡短暂居住后搬至维也纳。

1865 弗洛伊德入读莱奥波德斯塔特公立中学。

1873 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

1877 弗洛伊德开始在恩斯特·布吕克的实验室工作。

1881 经过八年的漫长求学时光,弗洛伊德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 玛莎·伯纳斯(Martha Bernays)答应了弗洛伊德的求婚。

1883 弗洛伊德任职于西奥多·梅纳特(Theodor Meynert)的精神病学部门。

1884 弗洛伊德开始研究可卡因的药用功效。

1885 弗洛伊德在巴黎的萨尔佩特里埃医院接受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的指导,初次接触到了催眠术。

1886 弗洛伊德创建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并与玛莎·伯纳斯完婚。

1887 长女玛蒂尔达(Mathilda)出生;弗洛伊德与威廉·弗利斯(Wilhelm Fliess)成为朋友。

1889 长子让–马丁(Jean-Martin)出生。

1891 弗洛伊德的第一部著作《论失语症》(On Aphasia)出版;次子奥利弗(Oliver)出生。

1892 三子恩斯特(Ernst)出生。

1893 次女苏菲(Sophie)出生。

1895 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f Breuer)合著《癔症研究》(Studies on Hysteria);三女安娜出生。

1896 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各布去世;弗洛伊德首次使用“精神分析”一词。

1897 展开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自我分析。

1899 《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出版。

1900 展开对“朵拉”(Dora)的治疗。

1902 “星期三心理学会”(The Wednesday Psychological Society)在弗洛伊德位于维也纳的家中成立。

1904 弗洛伊德开始与厄根·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通信。

1905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一个癔症案例的分析片段》(Fragment of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对于“朵拉”的分析)出版问世。

1907 弗洛伊德与卡尔·荣格(Carl Jung)初遇。

1908 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在萨尔茨堡举行。

1909 《一名五岁男孩的恐惧症分析——以“小汉斯”为案例》(Analysis of a Phobia in a Five-Year-Old Boy—Little Hans)及《强迫官能症案例摘录》(Notes Upon a Case of Obsessional Neurosis)(“鼠人”)发表;弗洛伊德与荣格以及桑多尔·费伦齐(Sándor Ferenczi)一同前往美国。

1910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立;《达·芬奇的童年回忆》(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出版。

1911 弗洛伊德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决裂。

1912 创办Imago杂志;与威廉·斯特克尔(Wilhelm Stekel)决裂。

1913 《图腾与禁忌:野蛮人和神经病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相似性》(Totem and Taboo : Resemblances Between the Mental Lives of Savages and Neurotics)出版。

1914 发表《论自恋:一篇导论》(On Narcissism : An Introduction)一文,出版《米开朗基罗的摩西》(The Moses of Michelangelo)和《论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On the History of the Psychoanalytic Movement);荣格与弗洛伊德绝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1917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进行“导论讲座”系列演讲,讲座内容随后整理出版。

1917 《哀悼与忧郁》(Mourning and Melancholia)发表。

1918 《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狼人”)(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出版。

1920 弗洛伊德的女儿苏菲去世。

1921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Group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go)出版。

1923 弗洛伊德确诊下颚及上颚癌;他的孙子海因茨去世;《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出版。

1925 《自传研究》(An Autobiographical Study)出版。

1927 《一种幻觉的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出版。

1930 《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发表;母亲阿玛利亚去世。

1933 《精神分析新论》(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与《为什么会有战争?》(Why War?)出版,后者是弗洛伊德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通信集;纳粹德国公开烧毁弗洛伊德的著作。

1938 德国吞并奥地利;弗洛伊德的住所和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总部遭到突袭,安娜·弗洛伊德被盖世太保逮捕;弗洛伊德与家人移居伦敦。

1939 弗洛伊德于9月23日去世;《摩西与一神教》(Moses and Monotheism)出版。

1940 未完成的《精神分析概要》(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出版。

1951 玛莎·弗洛伊德去世。 8KRq1zWnAX6ym1fQ55YD32hBZ9sXcf7wlE9TjpmNop240HTI81XW9L93t/Iklo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