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一个有着科学背景的小说家。他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小说家。在他之后的所有那些混蛋精神病学家,他们也不知道他是个小说家。”

——约翰·欧文(John Irving)
《工作中的作家:巴黎评论访谈》
(Writers at Work :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1988

在《如何像××一样思考》系列丛书的所有人物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大概是最神秘莫测的一个。作为精神分析之父,他让世人首次了解如何运用科学概念来解释无意识,并促使我们去探索人类心灵的黑暗角落——尤其是通过对梦境和意识流的分析。他还推动了人们对待精神疾病态度的巨大转变。精神病人曾经被视为生理缺陷者、道德败坏者,甚至是恶魔的化身,因而一度遭到社会的排挤,弗洛伊德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即引起心理失衡的原因是能够被发现和解决的。

他同时也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反权威人士,善于颠覆现有的知识,质疑正统思想。作为一个天生的局外人,他无惧挑战志得意满的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此外,他的思想延伸到了更广泛的文化领域。我们在电影、电视、音乐和文学作品中都能感知到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被引入课堂、搬上演讲台,并且已经被我们的语言所吸收。正是由于弗洛伊德,我们的日常谈话中才会出现诸如无意识、自我、力比多、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式口误、心理学家的躺椅等不胜枚举的词汇。事实上,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名字能够被用作形容词的人。

可以说,他提出的种种概念,使我们能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他将我们的目光从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及其构造——宇宙、社会、神学,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心灵。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办公桌上方的窗户上装饰着一面镜子,让他在注视世界的同时始终能够看见自己。心理学家兼弗洛伊德研究者约翰·基尔斯特伦(John Kihlstrom)曾说:“比起爱因斯坦或沃森和克里克,比起希特勒或列宁、罗斯福或肯尼迪,比起毕加索、艾略特或斯特拉文斯基,比起披头士或鲍勃·迪伦,弗洛伊德对现代文化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

然而,他的思想遗产是复杂的。自他1939年去世以来,科学的进步无疑压倒了他的成就。他所倾向于定义为科学真理的事物,多数被证明仅仅是推测、意见或猜想。他的理论基础,如本我、自我和超我,性心理发展模型,以及关于梦的解析的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否定。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他的评价:“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除了他对自己的想法经常夸大其词以外,没有任何幻想能够引他入睡。”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今天很少直接被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但是他对心灵的科学探索所做出的贡献不应被忽视。尽管他的许多成果被证明是不完善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他为心灵的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如今惠及我们的种种发展铺平了道路。借用他最近的一位传记作者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的话说,弗洛伊德“告诉了我们有多么不善于了解自己”。

因此,弗洛伊德不应当被定义为当前意义上的科学家,而是文化偶像。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2006年曾有过以下评价:

直到今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依然存在于世,但不是作为一位科学家,甚至不是作为一名医者。已故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认为,作为一位来自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的文章带有出色的散文风格。尽管这一观点很有趣,但还远远不够。弗洛伊德之所以举足轻重,是因为他拥有与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相似的特质:极具洞察力的认知、华丽的文体、过人的智慧。

同时,他的个人生活既复杂也有趣。他是一个多重矛盾体——他是个无神论者,却又深受犹太教影响;他是朋友们最忠实的伙伴,却又会变成凶猛的敌人;他渴望财富与名声,但同时又反感被它们所束缚。他的婚姻维持了五十年,但有证据表明他曾出轨(尽管他可能不让事情超出“家庭内部”的范畴)。另外,他的工作迫使他进行深入的自省。他在1905年写道:“没有人像我一样,将那些潜伏在人类兽性中最邪恶的半驯服状态的恶魔召唤出来,并试图与它们搏斗,而能够毫发无损。”他的工作性质要求他向世人揭露有关自身的一些情况——他是自己众多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但人尽皆知的是,他曾谴责传记文学并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因此,了解“真实的”弗洛伊德是一项棘手的挑战,但也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挑战。

本书必然需要讨论弗洛伊德一生中提出的众多具有开创性的“大思想”。然而,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要替大家对他的原作展开阅读,毕竟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他曾因其“清晰而完美的写作风格”而获得1930年歌德文学奖,这一荣誉让他火冒三丈,因为这是对他的文笔而非科学洞见的认可。本书仅仅意在探讨作为一个“人”的弗洛伊德——他的性格、灵感来源、内在动力、思想以及方法。

请允许我引用弗洛伊德的一段话来开启正文,这段话选自他在1932年为一本对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展开心理学研究的书所写的导言:

傻瓜、空想家、妄想症患者、神经病患者和疯子,始终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出生时的意外赋予了他们自主权力。通常他们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并非总是如此。这些人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后来的时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推动了重要的文化运动,并取得了重大发现。他们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一方面是借助他们人格中完整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尽管他们有异于常人之处,他们的人格也能够保持部分完好无损;但另一方面,往往是那些他们性格中的病态特征、他们成长的片面性、某些欲望的异常强烈、对某一目标不加思考和随意的痴迷,给予了他们将别人抛在身后、克服来自外界阻力的力量。 EgBEyG2UzC50UL+MqGLBDZr4v39u8BDPuv4Ox3MyW6tXSzkg3KiN2PSQzZ9U4+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