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文本细读】
1.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这一段写狂人产生了精神顿悟,进入全新的意识状态。启蒙主体狂人“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得以洞彻黑暗看到真相,认知系统更新重启,从昏睡中突然惊醒,“精神分外爽快”。
这一顿悟后的主观感受颇具象征寓意:从狼驯化而来的狗忠实于主人,如同深受封建思想教化的愚民愚忠于封建专制。先觉者身处封建专制暴力统治的社会,要用新知、真理来启蒙死魂灵般的愚民,危险重重。黑夜∕白天、狂人∕常人、个体∕世界的对峙模式贯穿全篇。
2.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这个警句表明了一种积极主动、深入探究的人生态度:对于任何主流、权威的事物都应保持怀疑精神,不轻信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并把这个研究的态度贯彻始终、践行到极致。这本是文明理性社会的常识常理,然而,狂人身边没有一个人敢这么想、能这么想、会这么想,更不会这么做。那些“交头接耳的议论我”的人另有一种人生态度:绝对服从、永远服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一个前提:非礼勿思。所以任何胆敢怀疑“从来如此”的人,哪怕只是动过一丝丝的念头,都被视作大逆不道的狂悖之徒。
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挖掘历史真相的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正面文章钩玄法。“这历史没有年代”,指狂人把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化存在(而非过程性的叙述)来把握,以便于对它进行总体判断。狂人对中国历史提要钩玄,发现各朝代都以“仁义道德”即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来治国。
第二步,正面文章反看法。中国历史=仁义道德,这一研究结论令狂人本能地不相信。被赵家的狗盯着、被青面獠牙的人笑着,狂人的生命感受使他对一切权威的宣示和堂皇的论调本能地保持警惕和怀疑。为了获得深藏的真相,狂人从“仁义道德”这个结论出发,回溯其运作机制,以探究这明面文章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鬼——此即为“从字缝里看出字来”。这使狂人穿透正史文本那冠冕堂皇的表层,惊悚地发现了“仁义道德”的本质:“吃人”。
4.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狂人一直在审视周围的世界,随着大哥把“老头子”引到家里给自己诊治,狂人的研究对象也从社会和历史转向了家庭。孰料这通往一个惊世骇俗的发现,这个发现是如此地具有颠覆性,让狂人内心太过震荡。
狂人经历自我怜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确认,始终不变的是他的彻底研究。而狂人反复拷问和判定自身属性,既充满矛盾又万分坚决,这是整篇小说最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片段之一。
5.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不能想了”,并非指停止思考,而是调整“想”的方向,从对现实生存的直觉体验转入对自我潜意识世界的开掘。不惧向自己挥刀,在没有吃人的具体行为和欲望的情况下,透过事实层面深挖原罪和潜意识,自己把自己逼到悬崖峭壁,这是狂人与周围所有人截然相反的地方。
狂人越是攻击传统,越是感到自己被传统重重包围;越是抨击吃人,越是感到自己与吃人摆脱不了干系:“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因此,虽然自己处于被吃境地,属于受害者,但却不能置身事外;而自己与吃人者同处于吃人的历史传统之下,受到同样的教化,那么对于比自己更弱小的妹子的死,就难辞其咎,哪怕无法被证实。两个双重否定“他未必不……”“我未必无意之中……”是推测,也是担当——对处于意识之外的(“无意之中”)的原罪的担当。
狂人大彻大悟。“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这一表述是狂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确认。无论在情感上是否能够接受,都必须去勇敢地承担。这一身份认同意义,正如季剑青《从“历史”中觉醒——〈狂人日记〉主题与形式的再解读》一文所认为的:
鲁迅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让狂人最终意识到自己也内在于这“历史”之中,那种将整个社会和历史对象化的疯狂状态虽然给他提供了把握历史真理的契机,但还不是真正的觉醒,只有把全部的历史重新纳入到个体的经验中来,真理才能在主体的内部真正转化为现实的能动性。
……
鲁迅将生物学中的“硬遗传”说(主张遗传物质在代际间恒定地传递,并不受外界的影响——引者注)引入他对中国历史的反思,让历史成为内在于个体生命之中无法摆脱的血肉般的存在,从而赋予他笔下的狂人以沉重的悲剧性格。发现了历史真理的狂人,反而因这真理的发现而不得不将全部的历史背负起来,从而将民族历史的问题当作个人的问题去咀嚼和反省。但也正因此,那挣扎着与自身内部的黑暗历史搏斗——而非站在“历史”之外以真理的掌握者自居——的自我,才真正成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真正迎来了从“历史”中觉醒的时刻:不仅觉悟到历史的黑暗,而且觉悟到这黑暗就在自己的内面。自我批判构成了社会和历史批判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狂人最后的绝望不是变革努力失败的结果,而恰恰是新的文化和社会运动展开的起点。
【归纳探究】
1.《狂人日记》的正文部分共13节,写出了“狂人”觉醒的思想层次,你认为可分为哪几层?请具体写出来:
示例:(1)(1—3节)
(2)(4—9节)
(3)(10—11节)
(4)(12—13节)
2.“吃人”,且用“仁义道德”做伪装来“吃人”,这是《狂人日记》惊世骇俗的判断。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