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机在计算机问世前就有了。早期的打字机如图1.3(a)所示,键盘完全按照英文字母表顺序排列,这样人们就能轻松记住字母的位置,打字速度非常快。要知道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在打字速度快的同时,问题也来了,当时的机械工艺不成熟,打字速度稍微快些,相邻两个字母的长杆和字锤就会卡在一起,发生“卡键”的故障。
机械工艺的改进,不是一两年甚至不是10年、20年能做到的。当时的人们没有办法通过改进机械工艺来解决“卡键”的问题,而是想办法让人们降低打字速度。
于是,“打字机之父”肖尔斯(Sholes)故意把字母顺序打乱,把常见相邻字母,比如S和T,在键盘上拉开较远的距离,并且把常使用的字母放在不灵活的手指下面,强迫打字员降低速度。
这些“反效率”的设计,最终形成了“QWERTY”的键盘布局,如图1.3(b)所示。
图1.3 打字机和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