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窗外暑气不退,室内墨香氤氲。读苏曼殊的诗,便觉清愁与才情扑面而来。曼殊啊,这位身世飘零、才华横溢的诗僧,文字如其人,兼具古典诗词的婉约韵致与近代思潮的激越情怀,独步诗坛,自成一格。

诗歌集,少不了对诗歌的评判,苏曼殊的诗歌,长于抒情,尤其擅长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写故国之思,“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白描孤僧形影,“公子才华迥绝尘,海天廖阔寄闲身”,大气峥嵘。这都寄寓着他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彷徨。曼殊的诗,频繁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对亲友的思念、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总体来说,用词清丽雅致,意境深远,今天读来,仍如饮一杯盛夏凉茶,低唱浅斟,偶尔想及自身,突然神伤共鸣。

站在今天的角度,开上帝视角横跃古今,容易评判过往。那么优点明显,缺点自然也是有的,曼殊的诗啊,太多缠绵悱恻,所以有时不免流于感伤。这些都是他的经历所致,他早年丧父,后随假父归粤,母亲河合氏归日本,长年漂泊异乡,像一池子浮萍。体弱多病,最后也是卒于肠胃重疾。这样的坎坷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常常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悲剧色彩,这是必然的。所以优劣,都是一家之言,好与不好,换个视角,都是新的结论。

还应该提及的是,曼殊多才多艺,自幼学习绘画,赴暹罗学习梵文,学习美术,研究政治、军事;写诗的同时,也翻译他人诗集。所有这些,他都写进了诗,记录一般。终于成了历史。所以今天读曼殊的诗歌,在品尝诗意的同时,会额外感受到命运的哀,会体察到时代风云的流动变幻,会一步步走进对国家民族的关怀与思考——

“水晶帘卷一灯昏,寂对河山叩国魂。”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莫怪东风无赖甚,春来吹发满庭花。”

“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明镜。”

“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多瑰丽的诗。统而言之,一个个体一生漂泊的足迹,经过岁月洗礼,化作了一粒粒明珠,镶嵌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璀璨星河里,成为了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翻阅它,看它,它便在闪光。

编者
2025年于北京 GtiUw142nVFr9KiDHTc8WnOiZCRdf/HgE+9Lh6moswHOqlRJujRTwIjvmBNDF0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