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象学和本体论

形而上学包括认识论(关于知识的科学)和本体论(关于存在或实在的科学),在皮尔士这里是一种观察科学:“形而上学,即便是坏的形而上学,也是有意无意地建立在观察之上的……”严格应用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原则剥夺了大部分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部意义;然而皮尔士坚信,在把伪问题从哲学中剔除之后,“哲学中剩下来的将是一系列能够通过真正科学的观察方法来研究的问题”。合法的形而上学类型是根植于现象学的,现象学是“一门把现象单纯当作现象来研究的科学,只需睁开眼睛并描述其所见……”皮尔士的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描述被给予的现象,两者都把焦点放在现象的普遍或本质的因素上面。但皮尔士的现象学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胡塞尔的现象学更为极端;在1898年的一次关于胡塞尔的讨论中,皮尔士强烈谴责他所认为的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中存在的不可救药的心理学性质。

现象学探究指向现象经验的普遍的和遍在的方面——它是关于范畴的学说。在所有范畴归属于所有现象的意义上,范畴是普遍的、遍在的,尽管在给定的现象中,某一范畴可能比其他范畴更为显著。皮尔士仅发现了三个对于解释现象来说既必要又充分的范畴;它们——出于某些逻辑的原因我们将不去解释——被称为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第一范畴,即第一性的范畴,“构成了现象的属性,比如红色、苦味、枯燥、坚硬、伤心、高尚……”性质并不是单纯的殊相,毋宁说是质性本质的本性;此外,它们彼此融合,在视觉和听觉性质中,构成有序的序列或体系。皮尔士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见解,如果没有我们经验的片段性,所有的性质就会整合成一个连续的体系,而毫无突兀的分界线。皮尔士对于性质的现象学描述,在极端经验主义的框架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休谟和英国传统中休谟的追随者所持有的质性原子主义的重要选择:休谟的印象是特别的、互不关联的,并且在性质上是非连续性的,而皮尔士的性质是普遍的,相互渗透的,并且可能是连续的。皮尔士在其对于现象性质的实在论解释中,避免了休谟理论中的心理主义或心灵论。第二种范畴,即第二性的范畴,是由现象经验的粗朴事实性构成的;此种性质是普遍的,是有点模糊的、潜在的,而事实却是具体的、确定的和实在的。皮尔士谈到了事实的“粗朴性”,他以此来说明它们对我们的意志的抵抗。通过感觉直接为人所理解的物质,例证了粗朴事实性的这个方面。因此,第二性就是粗朴事实性的要素,在偶然性和事物与事件的重合中、在我们感觉的不顺从中与我们照面。第三范畴,即第三性的范畴,指代事物的规律,要与事物的质性和事实性区分开来。现象规律是普遍的,因为它不单纯指向所有实在的事物,而是所有可能的事物。“什么样的事实集合都不能构成规律;因为规律超越了完成的事实,并决定可能的——但这些可能事实的全部原本永远不会出现——事实将如何被标示出其特征。”形而上范畴性质、事实和规律穷尽了现象的本质范畴;不再需要其他的事物来解释现象世界了。

皮尔士可以列为原创性思想家——就像苏格拉底、圣奥古斯丁和莱布尼茨一样——他丰硕的思想伸展到了很多方面,并为后来的更具体系性的哲学家提供了引导观念。在其哲学的引导观念中,我们会留意实用主义、实验主义、现象学、实在论、易缪论;他丰硕思想中的这些倾向和其他的倾向已经发挥了影响,并且可以稳妥地预言,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中,皮尔士将会继续影响实用主义者、工具主义者、操作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同时还有实在论和唯心主义者。

由Charles Hartshorne和Paul Weiss编辑的《查里斯·桑德斯·皮尔士论文集》于1931至1935年间有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六卷,分别是:1.《哲学原理》;2.《逻辑基础》;3.《精确逻辑》;4.《最简单的数学》;5.《实用主义和实效主义》;6.《科学形而上学》。此前论述中的所有引用均是指《论文集》中的卷数和段落数;因此5.9指的是第五卷的第9段。J.Buchler出版于的1939年的《查里斯·皮尔士的经验主义》一书中包含有对皮尔士的逻辑和认识论学说的解释,并且澄清了皮尔士的经验主义与近期的逻辑实证主义学说的关系。J.Feiblemand的《皮尔士哲学导论》,1946年,是对皮尔士整个体系的解释,收有对皮尔士学术发展的介绍,他与康德、邓斯·司各脱、达尔文和笛卡尔的关系,并且还注意到了皮尔士对詹姆斯、罗伊斯、杜威和近期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的影响。 WpZP6iHWSRHkr5SCXvcjAQMNktqYqb8SpKwlPZRzvXTvl25jtu8YhGvcsiM3gx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