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认真搞好经济调整。始兴作为粤北山区县,历史以来都以农业、林业为主导产业,县委把县域经济调整的重点放在农林业结构上,促进农林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对工交商贸业开展调整工作。
1979年6月17日,县委为贯彻韶关地委召开的各县委书记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常委会议和各公社(场)书记会议的要求,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县委书记凌海洋代表县委,传达了省委、地委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并作了重要讲话,在高度评价了全县在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现的大好形势后,会议认为: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从实际出发的重要决策,是落实生产责任制,加快生产进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方针。
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结合县内的实际情况,提出农业是整个县内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农业,必须坚定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坚持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做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因地制宜调整生产布局,改革农业经济结构;并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健全和完善农林牧副渔生产责任制,积极推广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管理形式。从实际出发,调整好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充分利用所有荒山坡地、河滩、坝地、河流田基,大力发展黄烟、蚕桑、香菇、油料、豆类、茨类、菜类及水果和石斛等经济作物。在山区调整布局方面,改变单一化的经济结构,林区社队要“以林为主,林粮双举,全面发展”,把大力发展林业放在首位。在工业方面,根据计划调节和市场的需求,在继续办好化肥、水泥等支农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木、竹和林副产品加工的轻工业、手工业。
1979-1982年,始兴经济调整工作逐步推进。县委除抓好建立农林业生产责任制这项重点工作外,还开展工业体制改革,狠抓企业整顿,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广泛推行承包责任制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对商贸业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新增信托贸易公司,使全县经济在改革调整中得到快速发展。1982年,全县水稻总产量达90789吨,比1978年水稻总产量71977吨增产18812吨;农业总产值达到6903万元,比1981年增加520万元;人均年分配达342元,比1981年增加172元。工业总产值3113万元,其中集体所有制企业总产值557万元,全民所有制企业总产值2556万元。经委下属9家企业完成年总产值1283万元,比1981年增长18.2%;二轻局所属企业完成年总产值236万元,比1981年增长3.1%。财贸工作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2年完成商品纯购进1296万元,比1981年同期增长24%;完成商品纯购销售2992万元,比1981年增长4.9%;1982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182万元,比1981年增长21.8%
。
县委在开展经济调整改革中,采取恢复和建立职能机构、明确职责任务的方式,逐步加强经济管理,通过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并为此后深入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