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伏羌东岳庙历史沿革及布局

伏羌天门山属朱圉山分支,“天门春晓”为伏羌八景之一,《甘肃通志》《巩昌府志》《伏羌县志》等史志对此皆有记载。据《巩昌府志》载,伏羌八景有:天门春晓,渭水秋波,悬崖古像,古岳灵湫,渠流清玉,峰锁翠岚,旗鼓雄观,朱圉晚晴。据清初陇西马从龙诗作,伏羌八景有:天门春晓,渭水秋波,悬崖大像,朱圉晚霞,渠流清玉,古岳灵湫,峰锁翠岚,石鼓前知。其中都有古岳灵湫一景。据康熙伏羌知县曹思义和康熙伏羌名士骆继宾诗作,伏羌八景里开始出现魁阁凌云一景。同光时期伏羌八景基本定型为:天门春晓,渭水秋波,悬崖大像,魁阁凌云,堰渠流玉,柳岸垂金,鼍峰旭日,朱圉晚霞。流传至今。天门春晓、古岳灵湫、魁阁凌云皆与天门山有关。

据清《伏羌县志》(巩志、周志)载:“(天门山)为邑主山,三峰挺秀,若笔架然。春月芳草萋芊,山花绚烂,游人陟中峰登眺览胜。”天门山山势巍峨,峰峦耸峙,古木成林,山花似锦。每当旭日东升,登临山顶,晨雾中环视四野,但见层峦叠嶂,绵延起伏,颇为壮观;俯瞰渭水平川,烟雾缭绕,玉带蜿蜒,高楼林立,霞光映彩。夕阳西照时,则四野涂金,山峦辉映,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天门山中蕴有灵湫,即各类典籍所称“古岳灵湫”。灵湫所在地俗称“蛤蟆口”。湫池水清澈如镜,甘甜可口,自古及今一直是东岳庙、庙湾村民日常饮水之源,更有县人凌晨执瓶携桶蜿蜒盘旋于山道之上前去取水。清光绪时,邑翰林王海涵题灵湫“甘泉宫”之“异位同功”匾额尚在,足见灵湫影响之深远,可谓天门山中之琼浆玉液,古代被列为邑八景之一,名不虚传。据《甘肃通志》卷十可知,天门山下曾设过天门隘:“(伏羌)天门隘,在县南天门山下。”(隘:关隘,在交通要道设立的防务设施,通常是军事要地。)足见其地之险要。

天门山东岳庙又称泰山庙、天齐宫。明天启七年(1627 年)所撰《伏羌县新志》共记载寺观 19 个,未有泰山庙之记载。天门山泰山庙首次见之于《伏羌县志》(巩志),但只见其名,未见创建年代。伏羌天门山泰山庙始建于何时,《伏羌县志》(周、侯各志)、《重修甘谷县新志》(任志)、《甘谷县志稿》(安志)亦皆无创建年代之记载。据潘钦岳、巩建丰诸先贤诗文集可知,清初已有天门山泰山庙。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纪元在明天启元年(1621 年)杨恩残本十卷基础上补修的《巩昌府志》伏羌县境图里有泰山庙的图画。然而,此图是杨恩旧本所载还是纪元补修本新载,亦难以分辨清楚。但县境图里所载文庙位于北山之麓,据此结合《伏羌县志》(周志)云“万历辛卯,县令封嘉诰迁文庙于北山之麓”可以确定,此图是杨恩旧本所载。康熙年间文庙位于南街。亦由此可以确定,明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 年)时,伏羌泰山庙已经存在,具体创建年代还需进一步考证。1998 年出版的《甘谷县志》有“该庙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之说,不知依据何在。同治二年(1863 年)四月十二日回民反清,先焚大像山,后烧天门山。现在大像山、天门山所存古建皆为同治末年及光绪年间所重建。据天门山泰山庙南北两殿梁记可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二十五年(1899 年)重建过南北两殿,当时伏羌县知县为苏重熙、李瑞征,当时有住持道长郭道长、魏道长;房班白含芳、郭鼎铭、安长吉、李永青、安定三、雷奋豫、杨秉春、蒋益三、安迎章、□步赢、李少白、李凤鸣、武自强、尹树德、雷文治、王喜福、李廷俊、程映发、刘炳南、王国桢、李得有;泥工张永兴;木工王百林;画工魏廷鼎。民国二十年(1931 年)又重修北殿,当时甘谷县知事为毛光明;审判厅长为杨宗峻;第一二三科科长为李敬明、王宪亲、牛永锡;管狱员为王念谔;总经理为宋汝宽、郭毓灵;发启募缘人为蒲秉薰、李玉华、黄国献、尹文瀚、郭钟灵、任炳钧、巩森、蒋启文、葛炎、郭相唐、关森荣、曲肇文、孙绍基、张海清、刘国栋;总督工李九锡、杨焕南;木工郭海清;泥工常福临,徒蒋万德;画工王钱广;主持魏永征。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南殿再次修缮,梁记题有:审判厅长邓洪溪;第一二三科科长李敬明、王宪章、牛永锡;管狱员王念谔;总经理宋汝宽、郭毓灵。发启募缘人蒲秉薰、李玉华、黄国献、尹文瀚、郭钟灵、任炳钧、巩森、蒋启文、葛炎、郭相唐、关森荣、曲肇文、孙绍基、张海清、刘国栋;总督工李九锡、杨焕南;木工尹世雄;泥工常福临,徒蒋万德;画工王钱广;主持孙元廓。

天门山泰山庙诸神像为清代著名雕塑师马献瑞所塑,马献瑞为通渭安远镇(今甘谷安远镇)人。《甘谷县志稿》谓泰山庙“塑像雄奇森穆,殿壁十王画像,襟带须眉飘飘飞动,轩翥霞举,鬼判诙奇惊人,皆马献瑞手迹,塑绘俱臻能品,画工中百余年所仅见”。民国时期,伏羌天门山泰山庙设有广化坛。

泰山庙大门坐东朝西,大门外南端为山神土地庙。登十三级台阶进大门,门庭上为戏楼,门庭南塑有泰山爷结拜弟兄四人:龙环、黄明、周纪、崇黑虎。门厅北塑有两小鬼、两判官。过门庭为戏场,再朝东登九级台阶,便是一座牌坊,前面悬匾“气宝参天”,后面悬匾“昊天咫尺”。过牌坊,东面便是泰山爷大殿,南为赏善殿,北为惩恶殿。泰山爷大殿神龛两侧两文:崔爷、王爷;两武:朱爷、张爷。过泰山爷大殿,便是后殿,为泰山爷寝宫,塑有泰山爷和泰山夫人。遇旷古未有之“文革”浩劫,古庙化为焦土,瑰宝俱成烟尘。现在的泰山庙建筑群除南北两殿而外,皆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所新建。

民国时期天门山东岳庙院内实景 李春供图

《巩昌府志》伏羌县境图

戊辰年(1988 年)春至丙子年(1996 年)十月初六日,东岳庙大殿、后殿、卷棚及大殿东岳大帝、后殿娘娘圣像彩塑竣工并开光,历时八年始成。释本继主持,李玉正、杨子珍、何遂宝等人负责木工,马瑞田、王友楠等人负责彩绘,蒋定福等人负责砖雕,蒋来福等人负责泥瓦,马瑞田、王友楠等人负责彩塑。癸未年(2003 年)春,重建山神土地庙于东岳庙北侧。正殿坐东朝西三间,塑山神、土地神像。南北有耳房各一间。正西有照壁一面,高数丈有余。南北有门二座,飞椽斗拱,十分壮观。彩绘:王银宝、王建元;木工:王顺禄、何遂宝;泥瓦工:蒋来福等。丁亥年(2007 年)春,释觉苗主持重建东岳庙山门、南殿(嘉善殿、马三将军殿)、北殿(惩恶厅、关圣帝君殿)。马化麟、潘志强负责设计,甘谷县六峰建筑公司承建,王银宝等人负责彩绘,王青川等人负责彩塑。己亥年(2019 年)春至癸卯年(2023 年)秋,在普融法师主导下,先后建成念佛堂、梅园、牡丹园、杏园、凌虚台,始成今日天门山东岳庙之面貌。

《天门山报恩寺》 陈天铀画 tnEfefjmDr9ljZPJ3QIc7foGucAi0KZSetcJve9jOs088UcKjiAIdAywnwShmS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