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例

一、本书之编著以史料为依据,以史实为准绳,不作臆断,不作虚构,坚持独立的学术思想。

二、本书之编著以中国古代分卷之体例,不以现代章节体例,以性质之不同定不同之分卷。

三、本书古代帝号纪年、民国纪年皆与公元纪年相对照。

四、今甘谷县历史不过九十四年,甘谷县所在地历史数千年矣。甘谷县之名称为清代通渭县之别称。自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年)至民国十八年(1929 年)今甘谷县以伏羌名者一千三百零九年,今甘谷县所存之古代县志皆名《伏羌县志》,为了不给研究历史者造成混乱,故研究今甘谷县唐至民国历史以伏羌言之最恰。邑报恩寺、东岳庙皆创建于邑名为伏羌之时,本书以研究历史文献为主,故书名《伏羌报恩寺东岳庙志略》。

五、本书对古代诗词、楹联、匾额之作者,对众所周知者作简要介绍,鲜为人知者作详细介绍。公开资料有谬误或不完善者,在对比各类版本后作考证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

六、本书古籍、造像、水陆画、壁画皆属珍贵文献文物,首次面世,以彰显邑报恩寺、东岳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七、本书人物涉及宋元报恩寺者阙如,明代人物也不完整,所列皆史料可考者。涉及东岳庙者阙如。

八、报恩寺为一寺,东岳庙为一庙,一释一道,本当分别而论,缘何合而论之?因报恩寺被毁后僧众栖身于东岳庙至今,故卷一依次阐述报恩寺、东岳庙之历史沿革及布局,使其线索明了,脉络分明。

九、本书叙事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自然而人文。故依次为本邑概况,本寺、本庙概况。有人物方可做造像、古籍、水陆画、壁画、金石,亦方有艺文之创作,故依次为人物、造像、古籍、水陆画、壁画,金石、艺文。以时间为序,故依次为报恩寺、东岳庙,古代艺文、现代艺文。

十、为求精简,涉及邑报恩寺及东岳庙之古代、现代匾额及古代、现代楹联合写一卷。涉及邑报恩寺及东岳庙之古代诗词、现代诗词、当代碑记合写一卷。

十一、邑北街报恩寺已不复存在,邑天门山报恩寺及东岳庙除南北两殿外皆为新建,故本书以存史、资政、育人为主。

十二、现代匾额、诗词、楹联、文章以邑天门山东岳庙及东岳庙所在之天门山景观为主,涉及邑报恩寺之现代文章皆为历史考证。

十三、记、题辞、祝辞、序、颂、赞,本当单设分卷以彰显文献之珍稀,若一市与省平级,突显其重,别有所寄。然文献太少,故合写一卷。

十四、本书以史料立言,凡传说、故事,虚妄及荒诞不经者一概不入。 2Ce4cUJXucrNbrplZQL7ys5+lMx+x7vUw+lHOBph0MNpYATiB1J5/5Xj7SUW6o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