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小桂山辍学回家后,整天闷闷不乐。父亲看着心焦,思谋着为这个聪慧又肯学的儿子另寻门道学艺。他想起一位武术高人——村附近寺庙里的一个和尚。这个和尚可了不得,武艺高强,十七八个汉子都近不了他的身,四乡八邻有不少人家送孩子去跟他习武。郑爱福的想法很简单:练就一身好武艺,在乱世能保护自己。

郑爱福带着桂山来到寺庙,恳求和尚收下这个徒弟。和尚看了桂山一眼,默不作声:这孩子这么瘦弱,风一吹就会倒下的样子,能吃得起练武的苦?机灵的小桂山看出了和尚的心思,立刻跪倒连磕了几个响头,然后挺直身子一动不动地望着和尚。和尚顿时明白了,这是个要强的孩子。于是他答应收桂山为徒。

箱盖背面写有郑木星名字的契墨箱(1993年青田华侨历史博物馆提供)

和尚法号空心。空心师父比胡先生更加严苛,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一天中早上一个半时辰、下午一个半时辰共三个时辰练武,吃两顿,一顿一小碗菜糊糊,其余时间还得打坐、打扫寺庙。练武对小孩来说可谓苦差事,抻拉压翻、拽倒立站……从基本功练起,每一个动作都不含糊,何况总是饥肠辘辘的,有的孩子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直掉眼泪,有的孩子还悄悄逃走了。但小桂山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勤学苦练,终于学有所成,渐渐地能够轻易做一字马、朝天蹬顶等动作,甚至站几个钟头的梅花桩也不在话下,几套拳法、刀法也被他耍得轻松自如。

练武改变了桂山,在他破旧的衣衫下,原本瘦弱的身躯鼓起了一块块肌肉,显得壮实了。空心师父越来越欣赏这个徒弟,他觉得这个能吃苦的孩子必成大器。逢年过节或是举办庙会、寺里做法事时,远近的善男信女便会来供香拜佛。这时候,桂山就又有了“用文之地”:提起毛笔在功德簿上用端正秀气的小楷记录下香客们所捐献的钱物。香客们很是喜欢桂山为他们做记录,也因此常会多供奉钱物。这样一来,寺里的收入就比往年多,空心法师也更看重桂山了。

郑桂山慢慢地习惯了寺里的生活,但这一天父亲来了,他是来带儿子回家的。税赋不断增加,家里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父亲只得要求桂山回去帮着干活。

回到家里,看到哥哥姐姐面黄肌瘦的模样,桂山很心痛,对父亲说他要去找活干。看着眼前这个半大的小伙子,郑爱福皱起了眉头:让他做点什么呢? Zkq/JVFho3zfmYRz2HDJolOMB55/9NqGKPN8VR9t6pC7oNdqgnfiZXWTZhWE/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