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列宁逝世,次年孙中山先生也逝世了。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中国革命领导权逐步落入蒋介石之手。
郑秾在苏联工作、生活期间,了解了苏联解放劳苦大众的革命道理,也学到了许多的军事知识,还学了一些简单的俄语。他的革命思想得到了升华,革命斗志更坚强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926年郑秾已经32岁,还未成亲,这成了他父母的一块心病。这年年初,郑秾寄了一笔钱回家,让父母把房子整修整修。房屋修好了,郑秾父母请媒婆为他介绍对象。此时,吴岸乡应庄墙村一个远房亲戚办事路过罗溪村,就顺便到郑爱福家歇歇脚。郑爱福和林氏热情地招待了这位亲戚,聊起了各自情况、家长里短,聊着聊着就聊到郑秾的婚事。“别人家的儿子30多岁,儿女都膝下承欢了,我家的桂山还光着,让人说闲话呢,真是急死人!”林氏无奈地叹了口气。亲戚问:“怎么,桂山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是呀,你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桂山介绍一个呗!”林氏央求道。亲戚说:“桂山这孩子在哪里做事呀?我好几年没见到他了。”郑爱福接过话茬说:“桂山他去过法国挖战壕,在那待了好几年,后来又到俄国,帮他桂南哥做皮鞋,听说后来参加了苏联红军。他一直在外面,把婚事给耽搁了。”亲戚想了想,说:“这孩子出过洋,还当了兵,肯定是见多识广有本事啊!我们村有一个姑娘姓吴,名字叫柳钗,二十几岁了,也没嫁人,她的舅舅也在俄国做皮鞋生意。姑娘长得蛮漂亮的,还很贤惠,与桂山挺般配。我回去给撮合撮合。”郑爱福和林氏满心欢喜,说:“那就拜托了!”郑爱福想了想,又说:“只能说桂山在俄国跟二哥做皮鞋生意啊,他当红军的事可不能说出去。”“好!我知道了。”亲戚答应道。于是林氏忙碌起来,煮饭、烧菜、温酒款待这位亲戚,在他离去时还买了礼品相送。
那远房亲戚回到家后,果然为郑秾说亲事去了。吴柳钗父亲特地写信给在苏联的妻舅,询问郑秾的情况。得知郑秾长得帅气,头脑灵活,又勤劳能干,心里就有八分欢喜,再说女儿已二十出头,也得找婆家了。在桂南的授意下,吴柳钗的舅舅也隐瞒了郑秾是苏联红军的事。在郑爱福那远房亲戚再次上门来催问时,吴柳钗父母便同意去罗溪郑家“看人家”。“看人家”是当地风俗,选个黄道吉日,女方长辈去男方家里探访了解情况,如果中意,亲事就定下来了。
那天,郑爱福那亲戚领着吴柳钗和她的父母来到罗溪村“看人家”。客人到了,郑秾父母尽其所有热情招待,把郑秾上过私塾、练过武术、学过中医、两次去上海做工、去法国挖过战壕,后来又去俄国帮桂南做皮鞋等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客人细细讲了一遍,说:“桂山是多年在外奔波,才把婚事给耽搁了。”吴柳钗的父母在罗溪村到处转了转,觉得郑爱福一家人在地方上的人缘好、口碑不错,就同意了这门婚事:“桂山这孩子还不错,就是年龄大了点。如果成亲了,他得好好待我家柳钗。”郑爱福、林氏听了,满口应承:“桂山从小就体贴人,懂得心疼人,他娶了柳钗这么俊俏的姑娘,还不当宝贝一样?柳钗嫁到我们家,就是我们家的人了,桂山敢不好好疼着,我们做爹娘的也不答应。”柳钗姑娘满脸羞红,躲到父母身后去了。
郑秾的亲事有了着落,郑爱福和林氏一桩心事算是了了。郑爱福请学堂教书的胡先生写信给郑秾,要他赶紧回来完婚:“爹妈给你定下了一门亲事,姑娘是吴岸乡应庄墙村的,姓吴芳名柳钗。柳钗姑娘贤惠又漂亮,爹娘很喜欢。你接到信后,抓紧回来把婚事办了。”
郑秾接到信后,感到很是意外。他跟桂南说:“二哥,爹娘要我回去结婚呢,怎么办?回去结婚,那就要退伍了,我真不愿意呀!”“你都三十出头了,是该结婚了。这是大事,可不能让爹娘不能安心。”桂南劝道。
郑秾迟迟不肯提交退伍报告,两个月过去了,父母又来信催促。郑秾是个孝子,他只得向中共留苏党组织汇报了父母催他回乡结婚的事,并向近卫军部队提交了要求退伍的报告。1926年5月,郑秾返回家乡和吴柳钗完婚。
新婚宴尔,郑秾却不甘于过平庸的生活。婚后第二年春节刚过,他就对妻子提出要重返苏联:“苦日子哪年哪月才能熬到头呀!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我想再去苏联经商。”出于保密需要,当时在苏联学习、工作的中国同志都说是在苏联经商或做工。吴柳钗了解丈夫,他不安于过种田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心里装着贫苦百姓,有志于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美好的社会。她知道丈夫决定了的事是不会改变的,于是流着泪对郑秾说:“出门在外,你要多多小心。不管怎样,你不要把我和爹娘忘了。家里的事我会跟爹娘商量着做好的,你尽管放心。”
这年3月,郑秾告别妻子,告别父母、岳父母、亲朋好友和乡亲们,踏上重返苏联之路。
到达苏联后的当天晚上,郑秾就到中共留苏党组织报到,之后回到二哥的工场,仍然帮二哥做皮鞋。
不久,郑秾从中共党组织、中国留苏学生和其他进步人士那里获得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及《新青年》《列宁》等进步书刊。他如获至宝,白天干活,夜晚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有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就做上记号或抄录下来,抽时间向他人请教。
突然有一天,从国内传来消息: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反共、清共,大批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郑秾义愤填膺,对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反动派恨得咬牙切齿。他陷入深思:中国的革命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这年的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共留苏党组织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郑秾感到精神振奋,发自内心地欢呼:“中国革命有希望了!”
参加红军 CANJIAHONGJUN
风云突变,根据革命需要,郑秾从苏联返回家乡,暗地发动、组织贫苦百姓与土豪劣绅、反动政权进行斗争,参加、组建“兄弟会”等民间组织,并在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红军第十三军组建后,郑秾率领“兄弟会”参加了红军,被委任为军组织干部。根据中共中央“赤化浙江”的指示,红十三军不断发起暴动,频繁攻打县城、农村集镇和国民党武装。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指挥失当,红十三军最终被打散,郑秾潜回青田老家继续开展地下革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