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境域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4696个岛礁陆域面积计1440.2平方千米。
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本次海岛调查统计标准对上一轮调查统计500平方米以上高潮时高于水面的海岛要求,调整为高潮时高于水面的全部海岛(不再考虑面积因素)。舟山境域有岛屿2085个,占浙江省4350个的47.93%。其中定海区140.5个,普陀区743.5个,岱山县571个,嵊泗县630个。全市有居民海岛141个,其中定海区38.5个,普陀区45.5个,岱山县29个,嵊泗县28个。舟山是全国第四大岛,浙江第一大岛。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大岛有16个,依次为舟山岛、岱山岛、六横岛、金塘岛、朱家尖岛、衢山岛、桃花岛、大长涂山、秀山岛、泗礁山、虾峙岛、册子岛、登步岛、普陀山岛、小长涂、长白岛。其中舟山本岛东西长44.3千米,南北宽18千米,面积502.65平方千米(不包括朱家尖岛)。
有居民岛
2021年12月27日,舟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调整舟山市自然资源有关信息数据的通知》,全市有居民海岛141个,其中定海区38.5个,普陀区45.5个,岱山县29个,嵊泗县28个。
舟山境域主岛
舟山岛 舟山群岛主岛,中共舟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杭州湾东南,北纬29°56′~30°11′、东经121°56′~122°20′,东西长46.1千米,南北宽19.4千米。岸线长170.16千米,岛屿总面积502.6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76.165平方千米,潮间带滩涂面积26.48平方千米。中国第四大岛。南距浙东大陆穿山半岛9.1千米。
舟山本岛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44千米,宽约18千米。1988—1996年全国第一次海岛调查时面积为476.1653平方千米。此后数年完成普陀东港填涂造地建设,钓浪—钓梁等围垦工程,围涂形成陆域,实现梁横山等周边小岛与舟山本岛相连,舟山本岛现有陆域面积增加至502.65平方千米。除四周局部狭窄的冲积平原外,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约占全岛面积70%。岛上丘陵起伏,山脉一般在岛屿中央,最高点黄杨尖山,位于临城、北蝉与普陀区交界处,海拔503.6米,面积1.49平方千米;次高点石礁与紫微两地交界处蚂蟥山的大尖峰,海拔477.7米。400米以上的高丘有岛中北部五雷山,海拔432.1米;中部蚂蝗山,海拔422.5米;后岙岗,海拔416.4米;尖(基)峰岗,海拔416.2米,计面积3.6平方千米。其余为丘陵,海拔200~300米以下,面积311.3平方千米。
地质情况,地层大部分为中生纪侏罗系、白垩纪火山—沉积岩所覆盖,偶见上古生界变质岩系露头。出露底层主要是侏罗系上统,其岩性大都为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酸性熔结凝灰岩和酸性熔岩等。舟山岛中部城隍头山和东部勾山一带有白垩系下统地层出露。侵入岩体有花岗钾长岩、花岗二长岩和花岗斑岩等,分布于马岙至小沙及芦花至塘头和小洋岙至茅岭一带。还有辉绿岩、石英霏屑斑岩和石英岩等岩脉零星分布。新生纪第四系地层分布在各岛屿沿海地带,常形成两山夹一岙的浅海沉积平原和通过筑塘围垦而成的连岛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米以下。高丘、低丘、平原分别占陆地总面积的0.79%、62%和31.3%。林地面积179.7平方千米,主要为松、杉、樟、楝、桐、杨及次生杂木所覆盖,森林覆盖率37.3%,内经济林4.717平方千米,竹林约3.6平方千米,广种梨、桃、橘、杏、枇杷、杨梅及茶、桑等作物。如皋泄杨梅、黄杨尖芽茶为舟山名特产品。有耕地13.81万亩,主植水稻、大麦等粮食作物及果蔬等经济作物,是舟山市粮食主要产区。
舟山本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西北太平洋气流影响,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6.1℃。最冷1月,月平均气温5.2℃;最高7月,月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水量1442.9毫米。无霜期247天,6—9月常有热带气旋影响,雾季在3—5月。
舟山本岛是舟山群岛主岛,系舟山群岛中的最大岛屿,亦为中国的第四大岛,是整个舟山群岛(舟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和枢纽。岛东部属舟山市普陀区,中部为新城,是舟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舟山市委所在地。中共定海区委、区人民政府;中共普陀区委、区人民政府分别置于定海老城区和普陀东港街道。至2020年底,全岛共有常住人口71.4644万人。其中定海区常住人口40.0968万人;普陀区常住人口31.3676万人,两区占全市常住人口74.28%。全市人口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岛。
1987年1月,撤销舟山地区,建立舟山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辖定海、普陀两区和岱山、嵊泗两县。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国家新区。新区办公地也设置在本岛中部临城新区。
舟山岛海岸线曲折,水深域宽,港湾优良,航线通畅,海运向外直达欧美、澳大利亚、拉美、东南亚和东北亚等世界各大主要港口,向内直通宁波、上海、秦皇岛、大连、青岛、温州、厦门、港台等沿海港口,以及长江沿线各主要港口。舟山港域的11个港区中,有4个港区依托舟山本岛布局并建设运营(定海港区、老塘山港区、马岙港区、沈家门港区),系宁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区。
陆上客(货)运班线自1986年2月1日,定海鸭蛋山至宁波白峰轮渡开通,省汽车运输公司舟山分公司开通了沈家门、定海往返杭州的客运班车,是舟山交通发展史上的破冰之旅。2008年,舟山跨海大桥竣工,2009年12月25日通车。至此,舟山岛始与大陆相连成为半岛。2010年,舟山长途汽车客运集散中心跨省向外辐射客运班线有江苏、福建、山东、上海、湖北、江西、安徽、湖南23条,经营省内跨市客运班线40条,日发省外22.75个班次,省内82.5个班次,舟甬70个班次,全年客运量277.0779万人次。2020年,跨省班线22条,省内班线33条,客运量800万人次。
舟山境域主要岛屿
岱山岛 岱山岛位于舟山群岛以北,地处杭州湾口外,境域地理坐标:北纬30°07′~30°38′,东经121°31′~123°17′,南距舟山岛北岸龙下巴约6.1海里,西南距宁波市约40海里。北距上海市南汇嘴约33.8海里。陆域面积约104.97平方千米,最高点磨心山海拔257.1米。海岸线长96.31千米。系舟山群岛之第二大岛,亦为岱山县主岛,中共岱山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县城设在岛东南部的高亭镇。
岱山岛呈东西走向,东宽西窄,形似桑叶。1950年5月解放,复为定海县岱山区。1953年4月建岱山县,隶属舟山专区。1958年10月撤销岱山县并入舟山县。1962年4月,恢复岱山县建制,建大衢县(从岱山县、嵊泗县析分),县政府驻高亭镇中心墩子(现为人民路)。1964年6月,撤销大衢县建制,辖地分别并入岱山县、嵊泗县,岱山县人民政府仍驻高亭镇人民路,2012年2月移址高亭镇鱼山大道681号。
岱山岛地处中国大陆沿海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航线的交汇处,是长三角及华东地区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航道于岛东方附近通过。四周岛屿环绕,水道航门密布,岸线曲折,可利用深水岸线丰富,优良港口锚地众多。舟山港域的高亭港区位于岛南侧和东侧。岛北侧的东沙港,史上曾为著名的商港、渔港和避风港。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为发展航运业、临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提供理想选址,成为浙江省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和海洋能源基地。
六横岛 位于长江口外南端,舟山群岛南部,象山港口外,隶属舟山市普陀区。北距舟山岛新城南岸约11.8海里,东北距沈家门镇约13海里,西北距宁波郭巨镇官山头南咀3.78海里。岛略呈长方形,北西—东南走向。全岛陆域面积约93.66平方千米(不包括佛渡岛9.55平方千米及可围垦的15.92平方千米)。系舟山群岛之第三大岛。
1949年10月7日,六横岛解放。1950年10月成立六横区。1958年8月建六横公社,1961年12月复设六横区。1990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岛上设台门镇、峧头镇、双塘乡。1993年六横岛经全国海岛办批准为全国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设有试验区管理委员会。2001年7月,两镇一乡合并为六横镇。
2008年5月23日,挂牌成立舟山市六横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定位建设六横岛为国际化、现代化港口宜居城市。至2020年末,有30个行政村,居民18971户62161人。近年因大规模港口开发建设及临港产业发展,常住人口已超10万。
六横岛东濒东海,岛东侧即为条帚门国际航道,东北隔港为虾峙门国际航道,南经东西磨盘礁与浙江省象山县海域相连,西经汀子门水道与宁波梅山港相邻,西北经峙头洋与宁波北仑港隔海相望,通航条件优越,全岛海岸线曲折,深水岸线丰富,湾岬相间,岬角狭长,多港湾岙口,属天然良港。舟山港域的六横港区依托该岛规划和布局,已成为长三角与华东地区矿石、煤炭及油品化工品转运的重要基地,和大型海洋工程设备及船舶工业的主要基地。
金塘岛 位于舟山群岛西南部,杭州湾东南口外,西北、北、东北有大鹏山、大菜花山、鱼龙山、横档山、大(小)髫果山、册子岛等岛屿环列。南与北仑港岸距1.89海里,北距上海南汇嘴约45.4海里。呈南北走向,长13.5千米,宽5.6千米,总面积82.1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77.35平方千米,岸线长49.82千米,舟山群岛第四大岛,周围水深10~20米。
岛上丘陵,由仰天岗、潭头山、大坪港、炮台山构成主脉。形成大丰、山潭、沥港三块海积平原,古有“翁州田裹山,金塘山裹田”之说。主峰仙人山,海拔455.9米,出露岩石为侏罗系上统酸性火山碎屑岩;东部出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和晚侏罗世次火山岩、霏细斑岩;北部花岗斑岩。土壤垂直地带分布明显,低丘红壤,平原水稻土、脱盐土、滩涂盐土。全岛丘陵面积7.79万亩,平原3.7万亩,分别占陆地总面积68%和32%。金塘岛种植的金塘李有120多年栽培史,是金塘岛的特产,为浙江省十大名果之一。另有贝母种植。
解放后,金塘曾设区公所,分置沥港、山潭、柳行、大丰4个乡镇。1992年7月,大丰和柳行2乡合并,设置沥港镇、大丰镇、山潭乡2镇1乡建制。2001年7月,因经济建设需要,以岛置镇为金塘镇。下设12个社区,有居民16937户39995人。2008年5月23日,成立金塘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该管理委员会为舟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由市政府授权,在所辖区域内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社会行政管理职能,负责金塘岛开发建设和社会行政事务等重大事项。至2020年底,有户籍人口39504人16194户。
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桥建成后全线贯通,金塘岛与宁波、舟山岛相通。
金塘岛地处中国海岸线中心,紧邻甬江和钱塘江入海口,是中国沿海航运和远东国际航线的要冲。金塘港域北连灰鳖洋,为北往上海、青岛,南达温台、闽粤之必经航道,是南北沿海海运和远东国际航线之重要节点,南临金塘水道,与镇海、北仑区隔水相望,西有金塘跨海大桥与大陆相接,东濒册子水道,经西堠门大桥—桃夭门大桥—响礁门大峤—岑港大桥与舟山岛连通。集疏运条件完备优越。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约14.5千米,是发展大型临港产业的理想之地。宁波—舟山港的金塘港区依托该岛规划布局,大浦口集装箱泊位已成为舟山港域一个大型集装箱转运专用作业区。
朱家尖岛 位于沈家门东南,与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1.57海里。陆域面积61.82平方千米。最高点大青山海拔378.6米。岛岸线曲折,多港湾沙滩,海岸线长80.84千米。系舟山群岛第五大岛。
1950年5月,朱家尖岛解放。1953年6月,设立普陀区,朱家尖岛归普陀区管辖。1958年,设朱家尖区。岛上曾设西岙、顺母、朱家尖三乡,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一部分)。1992年,三乡合并成立朱家尖镇。1993年,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在岛上设立朱家尖管理委员会。至2020年底,全岛上有11个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2.6万,常住人口2.9万,朱家尖街道办事处驻地大洞岙。朱家尖岛的港口资源主要为旅游服务。岛北侧岸段的蜈蚣峙码头系进出普陀山的主要门户,码头后缘陆域占地约250亩,建有客运中心及停车场等配套附属设施,已成为舟山旅游集散枢纽中心。
1997年7月28日,舟山有史以来首座民航机场——舟山朱家尖机场举行建成暨首航仪式,是年8月8日,正式通航,首先开通舟山至上海、厦门2条航线。翌年4月,舟山朱家尖机场更名为“舟山普陀山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正式迈入“百万级”空港序列。至2020年底,开通国内航线23条,通航城市26个,周进出港航班量430架次,以及依托舟山普陀山机场的优势发展和延伸的具有明显航空产业指向性产业集群——舟山航空产业园已形成。
1999年5月,朱家尖海峡大桥建成通车。时为华东地区第一座大型跨海大桥。2011年9月13日,朱家尖大桥扩建工程(复线)“观音大桥”正式通车。该大桥是连接朱家尖与舟山岛的载体。
2011年9日26日,10万吨级邮轮码头开工建设。该码头位于朱家尖的西岙。2014年10月13日,一期工程建成开港,搭乘1000多名台湾游客的“宝瓶星”号邮轮成功靠泊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码头。
2017年,位于朱家尖东沙的舟山国际会议中心一期工程落成,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坐落于此。二期工程——舟旅南苑海上丝绸之路酒店2018年8月底竣工。2018年10月18日,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在朱家尖舟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了会议,世界前10大石油公司中的8家、世界前10大石油化工企业中的7家、世界5大油气贸易商中的4家、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交易所、世界前2大航运公司和油气央企参会。会议期间,签约25个项目,协议总金额1656亿元。
衢山岛 位于舟山群岛中北部,居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外缘,背靠沪、杭、甬经济区。地理坐标:东经122°37′,北纬30°25′42″。介于嵊泗列岛与岱山、大小长涂岛之间,西北距上海南汇嘴约29海里,东北距泗礁山岛约13.5海里,西南距岱山岛东北嘴约6.2海里。岛为不规则长条形,东西走向,长16.80千米,宽6.30千米。陆域面积59.98平方千米,潮间带滩涂面积13.78平方千米,耕地9350亩。属海岛丘陵地区,南列山体延伸短而高,北列山体为低丘,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1.4%。岛上山冈连绵起伏,最高点观音山主峰天灯山海拔314.4米,岱山县境域最高峰。全岛海岸线曲折,长100.78千米,多港湾、多岙口、多滩涂。岛北、东北、南西等处附近有众多锚地,是理想的锚泊和避风场所。系舟山群岛第六大岛。
1950年解放后,设衢山区,定海县辖。1953年6月属岱山县,1956年衢山区辖19乡,为衢山历史之最。1957年,衢山区设11乡,1958年改为岛斗公社或衢山公社。1961年衢山区设岛斗、太平、桂花、乍门、万良五公社。1962年6月,岛撤区建县,下辖9公社。1964年6月,撤销大衢县,恢复衢山县建制,复归岱山县,1982年设岛斗镇,衢山区管辖1镇和8个公社。1988年,衢山区辖岛斗镇和太平、桂花、四平、万良、鼠浪1镇5乡,2个居委会,59个行政村。1992年,撤销太平乡、桂花乡并入岛斗镇,撤销鼠浪乡并入万良乡、设鼠浪办事处。2001年6月,撤销四平乡、万良乡,建立衢山镇,镇政府设岛斗,为衢山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至2020年底,镇辖1个社区、31个村,有户籍人口49578人,常住人口49668人。
衢山岛周围水域最深41米,最浅2米,平均水深10米,可利用深水岸线总计约25千米,主要分布在岛东、南、北三面。舟山港域的衢山港区依托该岛布局,港区条件优良,已建有浙江广厦集团舟山黄泽山岛石油中转储运工程项目,以及在建的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大型港口项目。
桃花岛 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北与“海天佛国”普陀山和朱家尖隔海相望,南濒虾峙门国际航道。北距沈家门约7.8海里,介于登步岛与虾峙岛之间,北隔清滋门水道,距登步岛约1.4千米。南隔虾峙门水道,距虾峙岛约2.1千米,西北距宁波穿山半岛的崎头角约4.97海里。岛呈北西—东南走向,略呈菱形,长约11.5千米,宽约6.5千米。海岸线总长57.9千米,陆域面积40.37平方千米,滩涂面积4.06平方千米。岸线长57.90千米,最高点对峙山海拔544米,为舟山群岛最高峰。系舟山群岛第七大岛。1949年10月解放,设桃花乡。1989年建桃花镇。1994年成立桃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岛上有19个村民委员会,至2020年底,镇辖7个村,1个居委会,有户籍人口16716人,常住人口9000余人。桃花岛旅游资源丰富,是浙江省级风景旅游区。
桃花岛海蚀地貌发育,其南部、西南和东南岸线与岬角前缘多为海蚀岸、槽、柱的组合。海蚀岸高度一般为5~10米。石山岗海边有高30米的海蚀柱。海岸线曲折,湾岬相间,大部分岙口呈马蹄状,是良好的港口锚地。
秀山岛 曾名兰秀山,介于舟山岛与岱山岛之间,岱山岛南。地理坐标:北纬30°10′37″,东经122°09′56″。北距岱山高亭2.75海里,南距舟山岛约1.67海里。东临黄大洋,西濒大猫洋,南隔灌门水道与定海西码头、三江隔海相望,北临高亭官山岛。有大牛轭山、大长山、青山等岛屿17个。岛略呈椭圆形,南北走向,长6.70千米,宽5.30千米。陆域面积22.88平方千米,潮间带滩涂面积3.46平方千米,耕地4612亩。属海岛丘陵地区,丘陵约占70%。岛上岗岭连绵,山峦叠翠,以中部梅山岗最高,海拔207.50米。西部有约5平方千米滨海小平地,是岛上主要农、盐业生产地区。全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40.20千米,周围多港湾、滩涂,沿岸建海塘14条,长8386米。西部小平原面积约5平方千米。兰山、小欢喜、海岙3个水域,形成天然秀山港。属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夏秋受台风影响。
秀山由大、小兰山和秀山组成。1950年5月解放,定海县辖秀山区。1953年11日,转隶岱山县。1958年成立秀山人民公社。1972年3月划归定海县,1976年11月又转隶岱山县,自1984年起为秀山乡,下辖秀东、秀北、秀南三个社区,有行政村13个,自然村55个。至2020年底,乡辖3个行政村,有户籍人口6937人,常住户籍人口3000余人。
秀山岛西侧岸线较平直,其余岸线曲折,多岬角、岬角前缘多为岩崖。可利用深水岸线主要分布在岛西北侧、东北侧和西南侧,港池避风条件优良。舟山港域高亭港区的秀山作业地依托该岛布局,已落户日本常石集团(舟山)船业公司大型修造船基地等临港企业。
泗礁山岛 位于嵊泗列岛中部,北纬30°41′~30°44′、东经122°32′,中共嵊泗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处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东北口外,西北距上海南汇嘴约24.9海里,西南距舟山岛定海约43.2海里。泗礁山岛曾名北界山、梳头山、马迹山。后因岛北附近海域有四块醒目的礁石,遂改称四礁山,2011年更名为泗礁山岛。呈东西走向,状似自东向西的奔马,岛长11.41千米,宽5.84千米,岸线长55.14千米,陆域面积22.66平方千米,系嵊泗列岛主岛。中北部谷地较开阔。岛上峰峦连绵起伏,山坡较缓,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最高点岛西南隅——插旗岗,海拔217.8米。
岸线曲折,滩涂遍布。西侧和西南侧多为泥涂,东北、东南、东三面多为沙滩,沙质优。周围水深:西部1.0~6.0米,西北11.0~25.0米,北部4.0~9.0米,东北20.0~40.0米,东部2.0~12.0米,南部3.0~8.0米。北部海域有较好锚地。舟山港域的泗礁港区依托该岛布局。岛屿南侧的马迹山,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有30万吨级的矿砂中转码头。
普陀山岛 位于舟山本岛以东,朱家尖岛以北。西距舟山本岛东侧的东港约2.1海里,南距朱家尖北咀的蜈蚣峙码头1.3海里。岛呈北东—南西走向,南北长约7.2千米,东西宽约4.2千米。陆域面积11.85平方千米。最高点——佛顶山海拔291.2米。海岸线长31.384千米。海岸线曲折,弯岬相间,海湾多呈马蹄状。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为观音菩萨圣地。
1950年5月,普陀山岛解放,成立普陀山乡政府。1979年对外开放,是年4月,成立普陀山管理局。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一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至1987年,主要寺院和景点均修复一新,年进山香游客超百万。1992年建普陀山镇。2007年1月23日,撤销舟山市普陀山管理局,设立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由普陀山、洛迦山2个有居民海岛和13个无居民海岛组成。2019年8月,普陀山镇实施社区村体制改革,年底全镇设4个社区。全镇户籍人口2127户5134人。
普陀山旅游资源丰富,兼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佛教文化与碧海金沙、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相融,古木参天,梵宇隐现,有海天佛国、南海圣院等美誉。普陀山文物古迹甚多,悦岭庵内建有文物馆,收藏文物千余件,有历代朝廷敕令赠物;印度、柬埔寨等佛教邻近国家传来的释家经籍、圣物。杨枝庵内有明代摹初唐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像的勒刻石碑。千步沙北端崖上石屋内壁嵌石刻像5幅,前寺的左前方有1333年建的33米高的多宝塔。潮音洞旁有记明嘉靖年间灭倭石刻。普陀山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普陀山深水岸段位于岛西南侧,系舟山港域沈家门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建有客运码头多座,主要用于旅游客运。
列岛
定海南部诸岛 位于舟山群岛中西部的定海港区及附近,是舟山群岛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代表性岛群,是群岛之首。定海南部诸岛由大猫山岛、大小盘峙岛、摘箬山岛、东岠岛、松山岛、岙山岛、长峙山岛、凤凰山岛、五奎山岛等120个大小岛屿构成。诸岛南自大猫山岛南端的猫嘴巴山嘴,北至小竹山岛,西起大猫山岛西端的潮力山咀,东迄长峙岛东咀。南北长约4.37海里,东西宽约8.75海里。岛群陆域总面积55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936平方千米,有400余千米岛屿海岸线。最高山为大猫山岛,乌石岩海拔331米。
定海南部诸岛隶属定海区。岛群东濒大海,西邻甬江,南引闽粤,北通江淮,区位优势凸显。岛群水深域广,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是中国沿海南北航运和远东国际航线的黄金水道,也是长江流域及华东地区连接世界各主要港口的重要节点。港区内10米以上深水岸线达68.7千米。港口资源优,避风泊位条件佳。深水国际航道螺头水道毗邻而过,可供15万吨级船舶自由进出,20万吨级船舶候潮通过;能满足国际上第四、五代集装箱船舶的通航靠泊要求。岛屿间形成螺头门、虾峙门、吉祥门等诸多航门水道,进出便捷畅通。为舟山港域开发最早核心港区之一。30万吨级岙山原油码头泊位等多个重大港口项目坐落于此。
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该港域列入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优先规划、先行发展地区之一。
梅散列岛 位于象山浦东口、六横岛南侧,距六横岛南端约2.2海里处,距沈家门港西南约20.5海里,是舟山群岛最南端的列岛。
梅山列岛为一组岛礁,由大尖苍、小尖苍、上横梁、下横梁、和尚山、龙洞、菜子山、荤连槌、素连槌、鞋楦头等20个岛礁组成,呈南北排列,分布在长5.35千米、宽3.6千米的海域中,岛礁总面积1.294平方千米。
梅山列岛因主岛大尖苍的别名“梅散”而得名,隶普陀六横双塘中心村。大尖苍曾垦荒种植,现荒芜。
主岛大尖苍面积0.776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158.5米。列岛岩性除北部菜子山、扁担山、小尖苍为侏罗系占统的中一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外,其余均为同系统的酸性熔岩。周围水深2.2~16.6米。岛上野生动物有水獭、蛇、鼠等。植被较少,仅长茅草和零星灌木。列岛所在海域史上产黄鱼、带鱼、鲳鱼、鳓鱼等,近年来资源减少,以捕小鱼小虾为主。
岛周围另有鬼鱼礁,干出高度5.6米,椭圆形,长150米,宽80米,面积7000平方米,礁形似河豚鱼,当地俗称河豚鱼为“鬼鱼”,故名“鬼鱼礁”。小鳎鳗礁,高2.5米,长圆形,无植被,礁上生有螺、藤壶、石蟹。该礁靠近鳎鳗干出礁,面积略小,习称小鳎鳗。
中街山列岛 位于舟山群岛中东部,介于岱衢洋﹙北﹚和黄大洋﹙南﹚之间,西自大长涂山,东至两兄弟屿﹙外甩﹚,呈东西走向狭长形条状排列,形似排列长街,故名中街山列岛。是舟山群岛的一组大型列岛,有樱连山岛、大西寨岛、东寨岛、治治岛、小龟山岛、小板岛、黄兴岛、庙子湖岛、青浜岛、西福山岛、东福山岛、四姐妹、两兄弟屿等大小岛屿45个,又有大妹妹、小妹妹等明礁60个,干出礁41个和暗礁24个,海域面积202.9平方千米,岛屿陆域总面积约13.60平方千米。
全列岛最高点为东福山的上庵基,海拔324.3米。中街山列岛有居民海岛主要在黄兴岛、庙子湖岛、青浜岛、东福山、西福山5个,无居民海岛48个。列岛以小板门水道为界,小板岛、小龟山以西隶岱山县长涂镇;大青山、黄兴岛以东隶普陀区东极镇。镇政府驻地庙子湖,位于沈家门东北约45.5千米处。1988年有居民2753户10452人。1993年,撤4乡合并成东极镇。2019年末,东极镇户籍人口2326户5646人,实际常住人口1736人,其余在沈家门、东港街道居住。岛上多数人居住在庙子湖岛。
列岛西部为侏罗系上统的酸性熔岩,中一酸性火山岩、沉积岩;东部为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在钾长花岗岩中有几条长约1300米,宽300米的花岗斑岩岩脉穿插。岛屿土层较薄,岸线陡峭无滩涂,离大陆较远,风浪大。
岛屿间有樱连门、寨山门、治治门、鸭掌门、小板门、黄兴门、青浜门等航道。小龟山上设灯塔,小板门航道是舟山海域沿海国际航道东航路的必经航门,1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通航。东航路导助航设施完善,可利用西半洋礁、小龟山灯塔、东亭山灯塔、东矶岛灯桩等。识别小板门航道白天用黄兴岛,夜间用小龟山灯塔。
列岛周围海域为中街山渔场。2006年,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并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中街山列岛近年来已成为旅游避暑度假地。
火山列岛 位于舟山群岛中西部,杭州湾口外侧的灰鳖洋,东距岱山岛西侧的双合山咀约4海里处。地理坐标:北纬121°19′,东经121°55′。列岛大致呈东西向排列,北自冷饭山及东北的黄礁,南至楝槌山;西起南大礁,东迄丫鹊礁。南北间隔约4.4海里,东西相距约7.72海里。由大鱼山、小鱼山、鱼腥脑岛等35个岛礁组成,岛屿陆域总面积约6.65平方千米。最高点为大鱼山岛的梅岗山,海拔152.6米。列岛出露岩石为侏罗系上统的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岛上土壤多为沙土质,有耕地708亩,且主要分布在大鱼山岛。大鱼山岛黑松茂密,其余岛屿草木稀疏。火山列岛周边大部分为滩涂,涨潮时水深约4米。大小鱼山之间的小鱼山港,常为小型渔船使用。列岛西端的鱼腥脑岛上建有灯塔1座,有人常驻值守,是舟山海域沿海国际航道西航路的重要助航标志。
2001年7月,并入岱山县高亭镇,岛上有大西洋村、火天村等行政村4个。2000年有居民1035户2921人。
七姊八妹列岛 位于杭州湾外的灰鳖洋中,舟山岛的西北部,东距岱山岛西端的田螺山咀约18.5海里,东南距舟山本岛西北端的长春山咀约12海里。地理坐标:北纬30°16′,东经121°38′。是舟山群岛最西部的一组岛屿。列岛系诸个微型岛屿组合,由东霍山、西霍山、大长坛山、小长坛山、大妹山等2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总面积约0.737平方千米。最高点位东霍山珠峰,海拔62.9米。
列岛略呈东西走向,大小岛礁散列在长约13.7千米,宽约4.65千米的海域内。各岛多岩石、沙土。出露岩石为侏罗系上统的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较大的岛上有女贞、山蒜等植物。西霍山岛常有人临时居住,以放山羊和近海捕捞作业为生。
七姊八妹列岛地理位置独特,西与浙江省平湖市相望,西南部与慈溪市海域相连。行政隶属岱山县。
列岛西部有暗沙3处,受南北潮流作用,沙床范围时有变动,对船舶航行危害较大。
浪岗山列岛 位于舟山群岛东北部,西北距嵊山岛约17海里,距泗礁山岛约34海里,西距衢山岛约26海里。地理坐标:东经122°55′~122°56′,北纬30°25′~30°26′之间。附近海域水深浪大,有渔谚“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故名浪岗山。隶嵊泗县嵊山镇。
列岛由中块岛(主岛,曾名中奎岛)、东块岛、西块岛(西奎岛)、半边礁4个岛屿和南白澎、西白澎、东白澎、笋滨门(松柏门)、石笋礁等14个明礁和4个暗礁组成。其中中块岛、东块岛和西块岛又合称三块岛。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在长宽各约为1海里的海域,岛礁陆域总面积约0.46平方千米。均为花岗石,除中块岛外多为陡峭海岸。
中块岛最大,是浪岗山列岛的主岛。呈菱形,南北走向,长约980米,宽450米,面积为0.2911平方千米,位于列岛中心。北部较高,中部略低,最高点海拔89.2米。裸露岩石为侏罗上统的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岛中部约有400平方米的亚黏土矿外露,北半部山岭较宽缓,表土为黄色黏性土,可种蔬莱。每年6—8月为渔捞作业渔船临时停泊处,其时渔民有三四百人,最多时近千人,以青浜岛渔民为主。岛周围水深20~50米,东侧深达100米。中部西侧为一海湾,设有固定码头1座,可供200吨级船舶停靠。岛上有少量人工种植松树,并产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荠艾,有蛇鼠等动物。岛上建有灯塔1座(北纬30°26′10″,东经122°55′59″)。
西块岛最高,主峰约为96米。山体均为花岗岩,形似龟壳,面积0.0809平方千米。东块岛面积仅为0.05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6.4米。半边礁位于西块岛东侧,紧挨西块岛。礁石主要分布在中块和东块,中块和西块之间,航道较危险。列岛山势险峻,三块岛中,除中块岛西部平缓外,余皆四壁陡峭,岸线弯曲割裂,不易攀登。三块岛表土浅薄,多岩石裸露。
浪岗山列岛海域海水清澈,一般水深20~50米,最深处100多米。地处台湾暖流与黄海冷水团交汇处,历史上盛产乌贼、对虾、海蜒、贻贝、紫菜等。尤以乌贼汛为最。由于长期滥捕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以及孤岛交通、物资补给不易等因素所致,列岛海域一度趋于冷清。近几年海钓活动兴起,列岛转而成为东海海钓的热点场所。海钓主要鱼猎物为黑鲷、鲈鱼等。
川湖列岛 位于杭州湾口外的黄泽洋内,是舟山群岛中部一列岛群。南距衢山岛北岸约7海里,东北隔白节峡与嵊泗列岛相望。列岛呈东西走向,西自上川山岛,东至柴山岛;南起川木桩岛,北迄花瓶暗礁。东西长约3.35海里,南北宽约2海里。由上川山、下川山、川木桩山、川江南山、柴山、大小花瓶山等19个岛屿,和十多个明礁、干出礁、暗礁组成。岛屿总面积约1.889平方千米。其主岛为上川山和下川山,面积分别为0.763平方千米和0.678平方千米。最高点为上川山岛主峰,海拔145.8米。列岛上的上川山、下川山、柴山3个主要岛屿自西向东呈“川”字形排列,主岛南侧湾岙避风屏浪,平静若湖,故称“川湖列岛”。
诸岛均为山冈,砂土质,多岩石。岛上岩石大部分为上侏罗统茶湾组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仅东南端露有燕山晚期钾长花岗岩。土壤为粗骨土类的粽白岩砂土种,潮间带有部分砾石滩涂土种。植被总面积50.1公顷,以草丛(39.0公顷)为主,伴有黑松林、竹林。上川山和下川山岛山丘间有少量山地,可种植番薯等作物。
列岛东面的白节峡,可通航万吨级船舶,是舟山海域沿海国际航道的中航路,是往来于上海至南方诸港口的主要航道。柴山、花瓶山、下川山之间的水道宽约900米和1300米,水深16米以上,均可通航。上川山和下川山岛之间航道宽约900米,水深不足5米,西侧有干出2.6米的川乌爪礁,航道中央仅可供小型船舶通过。下川山岛与南侧附近各岛之间多礁石,不宜航行。上川山、下川山岛与川江南山等岛屿环抱的港湾,为优良避风锚地。
崎岖列岛 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东,舟山群岛西北部。由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小乌龟岛、颗珠山岛、蛸蜞岛、西马鞍岛、虎啸蛇岛等88个岛礁组成。面积11.99平方千米。最高为大洋山海拔204米。隶属嵊泗县洋山镇。
“崎岖列岛”原系英国人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海军航海保证部出版的海图和港口资料,均以“崎岖列岛”表述之。崎岖列岛的主岛为大洋山,是嵊泗县洋山镇政府驻地,与小洋山隔海相望,东北距县城菜园镇约21.38海里。西北距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约18.9海里。岛屿呈螺旋桨状,东西走向,长约4千米,南端宽约1.3千米,北部宽200~300米,陆域面积4.1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6.7千米,岛屿四周为山,中间谷地较开阔,最高点大山海拔204米。
大洋山为嵊泗列岛国家风景名胜区一部分,以奇岩石刻见长。大洋山有花岗岩叠垒而成的缝隙洞,称曰天洞,其上可达山巅,下可入大海,甚奇特。小梅山有“海若波恬”等摩崖石刻。
小洋山旧称羊山,多裸岩秃石,路崎岖不平。或说是因岛上多羊而得名。又因岛域较小而改称小羊山,另有三塔山和猴山等名。小洋山面积约为1.76平方千米。最高为观音山,海拔141.7米。1934年始建小洋乡,乡政府驻地南岙村。居民约3500人,其先辈大多从宁波、温州、岱山、南汇等地迁入。小洋山、大洋山及沈家湾岛和唐脑山等岛屿是崎岖列岛构成的主要岛屿。
崎岖列岛区位优势独特,港口资源优良。西北以东海大桥与上海相连,距上海南汇约30千米,东距国际航线约45海里,是距上海港最近,且具备15米水深的天然深水港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建于该列岛内,也是宁波—舟山港洋山港区所在地。
嵊泗列岛 广义的嵊泗列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舟山群岛北部,即北纬30°04′~30°24′、东经121°30′~123°25′之间,包括泗礁山岛、崎岖列岛的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薄刀嘴岛等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北迄花鸟岛,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山列岛的南北澎礁、马鞍山至白节山一线;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东至童岛(海礁)的泰礁;东西长约97.19海里,南北宽约49.14海里,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7平方千米,分别占总面积的0.97%和99.03%,有“一分岛礁九分海”之说。8个大岛有人居住。其中最大岛为泗礁山岛,面积21.2平方千米,是嵊泗县政治经济中心。
狭义的嵊泗列岛,仅指泗礁山岛和黄龙岛一带岛礁,不含马鞍列岛和崎岖列岛。
嵊泗列岛海域东西狭长,海域的深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增。位于西部的滩浒、大小洋山及徐公岛以西海域深度在10米上下,泗礁、金鸡、黄龙、绿华、花鸟、枸杞之间的海域深度在20米上下,壁下、嵊山以东海域深度大于30米,东端的童岛以东海域深度达60米上下。
嵊泗岛屿岸线长455千米,岛屿岸线曲折,构成大小岙口68处,其中主要锚地24处。嵊泗列岛是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
嵊泗列岛港口资源优。1997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经商交通部批复同意嵊泗列岛的《舟山港总体布局规划》和2009年3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商交通部批准的《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在嵊泗列岛上设泗礁、洋山两港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作业区均在嵊泗列岛区域范围内。嵊泗列岛隶属嵊泗县。
马鞍列岛 位于长江口外东南,泗礁岛东北部,为浙江省最北端的岛群,也是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列岛。马鞍列岛北起白礁、花鸟山岛,南至枸杞岛南侧大宫山一带岛礁;西北自猫山岛,东南至嵊山岛南侧鳗鱼头岛,南北长约12.04海里,东西宽约15.12海里。包括花鸟山、东西绿华岛、壁下山、枸杞岛、嵊山等136个岛屿。最高为花鸟山,海拔236.9米。其中有居民岛10个,无居民岛126个。海域总面积549平方千米,其中岛礁面积19平方千米。马鞍列岛隶属嵊泗县。
197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国家交通部批准在马鞍列岛的绿华山以南海域设置外轮过驳减载作业锚地,时为舟山海域对外开放的最早港区。197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76〕55号文件,正式批准绿华锚地对外开放,列为全国十处外轮避风锚地之一。1997年10月,嵊泗列岛港口资源优。1997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同交通部批复同意的《舟山港总体布局规划》和2009年3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商交通部批准的《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均在马鞍列岛海域设置绿华山港区,是舟山港域最北部的一个港区。2005年6月10日,舟山嵊泗马鞍山列岛成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2021年12月28日,舟山市人民政府公布舟山市自然资源有关信息的数据,全市有无居民海岛1944个,其中定海区102个,普陀区698个,岱山县542个,嵊泗县602个。
礁石类型复杂,有明礁、暗礁、干出礁(涨潮时淹没,落潮时出露),数量较多,其中很多是暗礁,难以调查统计。舟山海域有各种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礁石3306个,仅少数显见的礁石有名称,绝大多数为无名礁。在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中,对191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200平方米以上的较大礁石进行过测量,但没有进行更多的工作。一些分布在航道附近的礁石,尤其是暗礁,危害航行安全,不少航道附近的礁石设置了航行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