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定海港区

定海港区范围包括舟山半岛南部洋螺山至勾山浦段本岛岸线,以及周边西蟹峙、岙山、长峙等岛屿,其中岙山作业区陆域范围为岙山岛中南部,划分为西蟹峙、岙山、城市客运共3个作业区。规划港口岸线7.2千米,已开发利用5.7千米。西蟹峙已建3000吨~5万吨级成品油泊位4个,岙山已建30万吨、25万吨、15万吨、8万吨、1万吨级油品泊位6个。西蟹峙维持港口现状规模,远期结合城市功能拓展,逐步实施功能调整。岙山规划对现有3个万吨级以下成品油码头进行改造,新建25万吨级原油码头1个,规划布置5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定海港区主要服务地方经济、临港产业发展等功能。

第一节 定海港客运区

位于舟山岛中部,即定海城区正南面沿岸,东岳宫山南侧,东至沈家门港14海里,南距温州192海里,西邻宁波甬江口19.3海里,北往上海港135海里。是历代县、州、厅、市治所内外客、货集疏运中心点,向省内外辐射客货运航线众多,为舟山群岛交通枢纽。现有客运码头泊位7个,岸线长400米,年通过能力72万人次。2007年3月29日,“紫竹林”轮搭载旅客12人,由上海吴淞客运码头驶抵定海港,完成该轮定—沪最后一班航次,定—沪客运航线终结。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本岛陆上交通规划调整,舟山岛北部三江水上客运中心建成启用,该客运区的主要水上客流量已集聚到三江水上客运中心,昔日繁忙景象不再,现主要承担定海客运港区周边盘峙、大猫、西蟹峙、大小岠、小盘峙、摘箬山渡航船岛际客运业务及供普陀六横普通客渡船和快艇靠泊。该段岸线现主要作为港口支持系统和港作船舶基地。

客运区水域东起炮台山老礁到东岠岛,西至老虎山到西蟹峙;南至小盘峙、东岠、西蟹峙岛和大王脚板连线。弯月形,坐北朝南。东西长8千米,南北宽4千米。港对面为大小盘峙和东岠山岛,东有长峙岛,西有金塘岛遮蔽。港区水深大部分20~40米以上,最深69米,主航道水深17米以上。舟山岛与西侧的小竹山,南边的大、小五奎山间称内港,水域宽600米以上,西部水深10~20米,最深23.5米。小竹山与五奎山间有一中沙浅滩,范围500~700平方米,水深0.4~5米。港区中部水面宽约600米,水深6~10米,5米等深线离岸边5~100米。港区的东部水面宽约200米,有礁屿、浅滩,水域分散。水深10~20米,5米等深线迫近岸,10米等深线离岸数十米。码头前沿水深5米。港区内大部泥质底,淤积缓慢。港区岸线(不含港域内深水岸线)8148.8米,其中交通部门使用1084.6米。

潮汐不规则半日潮,潮流往复流。涨潮流由港区东南各岛间入港区,经港区西南各岛间出港区,流速2~3节(每小时2~3海里),响水门一带可达4节;落潮流由港区附近流向东,再转向东南各水道流出,流速1.5~2.5节,最大可达4.8节。

1991年,定海港客运区仍有9条客运航线15艘客轮与上海、宁波、温州、镇海、衢山、泗礁、穿山、六横、桃花、沥港和大浦口等16个港口通航。

1992年,改善民间交通设施列入定海区十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年7月,定海民间客运码头扩建工程开工,新建钢筋混凝土趸船一艘,长38米,宽9米。另建钢引桥3座,均长18米,其中1座宽4米,余2座宽2.5米。12月底竣工后,新趸船与旧趸船两艘并列使用,靠泊能力由200吨级提高至300吨级。1993年,在石灰衜头旧址新建民间客运(航运)大楼一幢,4层楼房,边上为6层,总面积2500平方米。楼上为定海航运管理所办公用房,底层为候船室和民间客运站办公用房。候船室面积275平方米,可供200余名旅客候船。民间客运码头和民间客运(航运)大楼两项工程总投资375万元。至此,海上民间客运状况得到大的改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启动定海客运港区改造工程。建设分为客运码头水工一期、二期和候船室综合楼。1997年7月至翌年11月,国家投资1940万元,在定海环江路原址重新建造定海港6座钢筋混凝土趸船码头及钢质引桥。码头自东向西排列为3000吨级2座、1000吨级1座、500吨级3座,后方陆域增5200多平方米。年吞吐能力为72万人次。候船室综合楼包括综合楼、候船楼和长廊三部分,建筑面积22584平方米。

是年,舟山港务管理局投资7500万元,在原舟山航运大楼、定海港客运站原址,动工建造21层舟山港务大厦(综合楼),1998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定海客运站候船楼亦同时开工。港务大厦建筑面积19484平方米,高86米,地面21层,地底1层,框架筒体结构,智能化办公楼。2000年12月28日竣工,2001年交付使用。工程质量获省“钱江杯”奖。候船楼3936平方米,现浇框架结构,屋面拱形桁架压型钢板屋盖,投资约4000万元,按二级客运站设计。至2003年7月,定海港有“紫竹林”、“海游”、“飞翔”、“六横3号”、“普顺”、“大丰渡”、“山潭渡”、“飞舟3”号、“飞舟6”号9艘客轮(含快艇)通航上海十六浦、上海芦潮港及区际六横、台门,区内小李岙、东堠、沥港等渡口。是年9月下旬,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十六浦码头不再使用。同月25日起,行驶定沪航线的“紫竹林”(2005年5月易名“普陀山”)客轮改泊新落成的上海吴淞客运中心码头。

2003年10月至年底,兴建舟山港务大厦东侧前的港务广场,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1.10万余平方米。整个广场沿纵向轴线分两大区域,一是雕塑广场区,二是集散广场区。雕塑广场区,由雕塑广场、喷泉水池及其周边绿化组成,以高6.5米,重22.7吨,乌黑锃亮的铁锚雕塑为中心,体现广场功能及特色。集散广场区,为定海客运站配套设施,由人行道、公交车停靠站、出租车候车区及停车场等组成,广场地面铺设花岗石和广场砖。广场内装置亭院式龙柱灯、雕塑投影灯、树孔投影灯、草坪灯、广场地坪灯及嵌壁灯,夜间五光十色,极具海洋文化特色。

2004年,启动市政建设定海海滨公园项目,民间客运(航运)大楼及定海民间码头进入拆迁行列。7月16日下午4时30分,“定海港吊1”号机开始起吊码头引桥,至此,石灰衜头民间客运码头在此服务22年之久的历史结束。翌日,定海民间客运站站址迁移至舟山港海通客运有限公司定海港一号码头内,委托舟山港海通客运有限公司管理。新址有浮码头2座,约60米。原6艘民间渡航船均移泊于新址。“盘峙渡1”号继续行驶定海至盘峙航线,“大猫渡”行驶定海至大猫航线,“盘峙渡5”号与“盘峙渡6”号分别行驶定海至西蟹峙航线、定海至大小岠航线,“册渡1”号与“长峙渡”分别航驶于定海至册子、定海至岙山航线,票价不变。

自2005年始,定海港客运区原功能转型为水陆并用,以陆为主。至2020年底,定海港客运区水运客运业务仅承担周边盘峙、大猫等岛屿渡航船岛际客运和普陀六横普通客渡船和快艇靠泊业务。

第二节 岙山作业区

位于舟山岛南部海域的岙山岛西南侧、峙头洋畔。岙山岛介于长峙岛和穿山半岛之间,东濒崎头洋,南邻螺头水道,西与宁波市北仑区在海上相接。西北距定海和上海分别为5海里、127海里。岙山岛面积5.4平方千米,居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海江“T”字形交汇点。

岙山海域周围群岛环抱,有天然屏障。水域开阔,航道畅通,港岸坡陡,水深条件良好,行规则半日潮,流速3节左右。深水岸线2500米,坐北朝南,20米等深线距岸200米。有100多万平方米可供建设的陆域。水域主体是相连的金塘水道、册子水道、螺头水道,东西长约35海里,南北宽约5海里。航门四通八达,金塘水道西通杭州湾南部;册子水道北出西堠门可达上海及北方各港。螺头水道东通福利门、清滋门,南出虾峙门、条帚门进入东海,与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的航路相接,甚至可横越太平洋直达美洲西海岸各国港口,是世界上天然的优良海港之一。

1988年7月,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选定岙山港作为开发石油中转和储运基地。不久,内地与香港合资兴中石油转运有限公司成立,选址岙山港兴建石油中转基地。通过国内招标,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第九设计院承担基地总体设计,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承担施工,在岙山岛西南端建造成拥有20万吨级码头、30万立方米储油罐,可进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中国首座商用石油储运基地。

1990年初,一期工程开工。设计总面积17.6万平方米。工程项目分油品装卸区、储油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4个区。油品装卸区主要有20万吨级油码头、500吨级工作船码头、海上传播系统及消防、输油、供水等设施。储油区由油罐、中央控制室、计量和油泵等组成。辅助生产区包括电力、消防、给排水、油污水处理等设施。行政管理区设置办公楼、食堂、浴室、俱乐部和涉外机构。1991年元月底,500吨级工作船码头竣工,供工作船、交通艇靠泊使用。该码头投资180万元,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承建。是年又投资2040万余元兴建20万吨级原油码头,地点岗干里,岙山岛西南角,坐北朝南。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承建。系蝶形敞开式墩式码头,由工作平台、引桥、主副靠船墩、人行便桥等组成。工作平台长50米、宽25米,引桥长174.7米、宽8米,主副靠船墩各2个。码头泊位总长555.7米,码头前沿水深20米,靠泊能力20万吨级。供装卸原油使用。1992年底,电力、消防、给排水、油污水处理及各种办公、生活用房等设施工程逐一竣工。总投资3000万美元,创舟山市单项工程投资之先例。

1992年5月,第一期扩建工程经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投资2141万美元,在原规模基础上新建4座5万立方米保温型原油储油罐,1座8万吨级原油、成品油兼用码头。扩建工程油罐区征用已围海涂2公顷、荒山4公顷。设计方案由河南省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设计。翌年2月,20万吨级原油码头竣工投入使用。2月4日,6.8万吨级油船“大庆92”号装载5.7万吨原油试靠原油码头成功,舟山港开始原油中转业务。是年3月经全面审议通过。1994年,拓展国外油品外进外出中转储运业务。翌年3月,岙山石油中转基地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基地年吞吐能力550万吨。

1996年元月,舟山兴中石油转运有限公司又投资近3000万美元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其规模为5万立方米内浮顶油罐10座。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同年8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岙山原油码头对外国籍船舶开放。1997年4月,第一阶段4座5万立方米高凝点油罐建成投产。是年底,第二阶段再建6座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于1999年6月完工投入试运行。翌年元月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等级。

1997年3月3日,巴拿马籍31.88万载重吨“金程号”超级油轮,靠泊岙山一期码头卸油作业。时系舟山港接纳的最大吨位进港船舶。5月24日,巴拿马籍23.2万载重吨、吃水19.78米的“水手号”大型油轮通过虾峙门水道,抵靠岙山一期码头。时系舟山港开放以来引进的最深吃水外轮。

2001年,岙山石油转运基地油品吞吐量超千万吨,全港完成油品吞吐量1298.84万吨。同年4月,中化兴源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在岙山石油转运基地再建7座总容量为38万立方米储油罐及相应配套设施。2003年6月建成投产。至此,基地拥有39座总容量为158万立方米的储油罐。之后,全港油品吞吐量连年上升。2003年完成1794.33万吨,2004年达2461万吨。

2002年12月13日晚8时许,经过虾峙门外锚地减载过驳作业的30万吨级大型油轮“伊丽莎白”号靠上岙山石油中转基地码头,首次成功实施大型油轮减载过驳作业。是年7月10日,装载着26.7万吨卡宾达原油的希腊籍30万吨级油轮“艾斯特罗号”靠泊中化“兴中”公司岙山基地。该轮长332米,宽58米,抵港吃水达20.25米,时为舟山港靠泊吃水最深的油轮,也是国内直接靠泊装载吨位最大的油轮。2003年1月4日,香港籍30万吨级邮泰轮装载燃料油29.3万吨,靠泊中化兴中公司岙山基地卸油。时为国内直接靠泊的最大装载量成品油轮。同年,中化集团公司《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翌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启动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8亿元,规模为50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2004年底,进入工程施工。2004年8月21日,沙特籍32.3万吨级FOLK SUN(民族阳光)轮靠泊中化兴中岙山基地原油码头,卸下26.2万吨燃料油,刷新国内最大吨位油轮直接靠泊卸油的纪录。2005年5月19日,银泉号油轮装载约5000吨高凝度Boscan(波斯坎)原油,首次在中化兴中岙山基地10万吨级油码头完成中转,时为岙山基地首次中转高凝度原油。此后,岙山基地成为能够中转储存各类原油和成品油,设施技术具有业内领先水平的国际性大型石油中转基地。

2007年5月,岙山国家石油储备油库一期工程已完成12个共12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配套设施。是月22日,新加坡籍油轮“普罗达”号装载23.8万吨伊拉克原油靠上岙山国家石油储备油库1号泊位进行卸载。同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发改交运〔2007〕205号)文件,批复核准中化兴中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工程总投资1.52亿元,建设规模为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码头全长480米,引桥长122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800万吨。2008年5月开工。翌年5月完工,7月码头试运行。2010年11月22—23日,通过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主持的竣工验收,核定为优良工程。

2004年,万向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落户岙山,岙山成品油中转另一项目再次启动。该项目占用岙山岛东南部岸线1.3千米、土地690.9亩,建设规模为总容量151万立方米油库,10万吨级、3万吨级码头各1座,及1000吨级码头3座,工程概算总投资约12亿元。2005年2月,一期工程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翌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2008年7月8日,万向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油品码头工程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项目建设规模为5万吨级(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油轮设计)、5000吨级、3000吨级和1000吨级成品油泊位各1个,以及总罐容量57万立方米的储油罐等配套设施,设计年超过能力660万吨,按773米码头长度使用对应的港口岸线。项目总投资55479万元。翌年7月28日,水工建设开工。2010年10月28日油库开工,2011年9月28日完工。2012年12月28日交工验收。2013年1月5日取得舟山市港航管理局《舟山港港口工程试运行备案表》,同意从2013年1月5日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6个月。2013年1月15日取得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核发的《港口经营许可证》。2013年1月19日成功首靠“拉特纳”号油轮,进燃料油约8万吨。

2012年3月14日,岙山兴中5号码头,成功接卸36.2万吨新加坡籍超级油轮“祁连山”(QILIANSHAN)号,在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基地卸下13万吨原油后驶离码头。该油轮长333米,宽60米,36.2万载重吨,是岙山石油转运基地开港以来接卸的最大吨位油轮。

2013年1月25日,万向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获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万向石油储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油品码头工程初步设计调整的批复》。同意对工程建设规模的调整,调整后的建设规模为10万吨级(水工结构按靠15万吨级油船设计)、1万吨级、3000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5000吨级油船设计)和100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2000吨级油船设计)成品油泊位各1个,码头总长度为822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706万吨,新建海堤1820.2米,相应调整其他配套设施。

2017年,万向石油储运二期码头项目开建,项目总投资5.36亿元,新建30万吨级、5万吨级油品泊位各1个,建设年限为2017年至2019年。其中5万吨级油品泊位总投资18430.71万元,年通过能力220万吨。至年底,5万吨级码头建成;30万吨级码头开展前期申报工作,各项前期手续基本完善。全年完成投资10350万元。

2018年底,万向石油储运二期30万吨级码头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工作。该30万吨级油品泊位,泊位总长43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200万吨,项目总投资3亿元。

岙山基地拥有中国沿海港口最深水道之一,25万吨级油轮可候潮出入。1993年2月,英籍“兰姆帕斯”号邮轮首次靠泊作业以后,至2003年7月,共靠泊巴拿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30万吨级以上油轮29艘,装载油品主要有中东石油,卡宾达油轮成功靠泊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基地原油码头,卸下26.2万吨燃料油。2005年底,岙山基地中威成品油罐区又增2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储油罐总容量达160万立方米,年油品吞吐能力达2600万吨以上。

2009年底,岙山库区累计各类油类吞吐量超2.1亿吨,到港作业船舶超过1万艘次。翌年,仅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基地油品吞吐量就达2436.84万吨。截至2012年底,兴中公司累计接靠油轮20627艘次。

岙山也是甬沪宁原油管道运输的起点站之一。2008年2月20日,甬沪宁原油管道运输配套工程岙山—册子岛原油管道正式成功投产,甬沪宁原油管网所有节点全部贯通。岙(山)册(子)原油管道起于舟山市岙山岛,止于舟山市册子岛,管道全长45千米,其中海底管道7.2千米,设计年输量1500万吨。

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南起宁波大榭岛,东联舟山港域册子岛和岙山岛,向北越过杭州湾后到达上海浦东的高桥石化,再经过南京直抵扬子石化,全长645千米,纵贯我国经济发达的浙、沪、苏,连接中国石化所属的宁波镇海、上海高桥、南京金陵、江苏扬子四大骨干炼油厂。管道采用常温密闭输油方式,通过先进的SCADDC系统实现全线自动控制,其设计年输量达2000万吨,是一条具有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长输原油管线。

管道工程2002年9月28日在上海开工。2004年5月21日,全线竣工投产。该管道时系中国南方地区建成的首条长输原油管道,运行后大幅降低区域内石化企业原油运输成本,确保原油稳定供应。成为长三角地区强有力的能源动脉。

2010年1月26日,由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省环境保护厅、舟山环境保护局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对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经过现场检查和审阅、核实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资料,当日通过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

2019年5月8日,“港祺18”油轮成功试靠全国最大单体石油基地——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石油基地5000吨级成品油码头(6号泊位)。该成品油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是该基地为进一步开展船用燃料油加油业务而量身打造。码头工程主要包括工作平台1座,系缆墩4座,引桥1座,泊位配置3台DN200输油臂,工作平台通过引桥与陆域连接。码头设计年油品通过能力58万吨。中化兴中岙山基地作为华东地区保税船加油中心库,承接浙江自贸区保税船加油总量约60%的业务。

2020年,岙山石油转运基地各类油品吞吐量达3992万吨,到港作业船舶计2373艘次。基地已拥有各类储罐256万立方米,拥有30万吨级、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级)、10万吨级、1万吨级和3000吨级油码头各1座,已成为集储存原油、重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燃料油和石脑油等石油和石化产品功能于一体,可同时靠泊两个VLCC,能接卸和装运500吨级至37.5万吨级油轮,年吞吐能力超过4000万吨的全国最大商用石油转运基地,也成为宁波—舟山港对外开放的窗口企业。

第三节 西蟹峙作业区

西蟹峙岛位于定海南部海域,由东岠岛、摘箬山岛、刺山岛等多个悬水小岛组成。该岛现建有浙江建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油品码头及配套油库,位于西蟹峙岛的南侧岸段,东西两侧分别于与舟山诚达船厂和舟山市名洋石化有限公司相邻。

1995年2月,舟山富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西蟹峙油库项目,获舟山市计划委员会立项,项目占地面积65亩,包括总罐容44000立方米的储罐(储存燃料油和重柴油)和1.8万吨级的油品码头一座及配套生产、生活设施。1997年该油库工程竣工。2001年6月通过舟山市计划委员会组织的竣工验收。

2005年7月,浙江建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浙江省舟山市工商管理局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4月4日,建桥能源所属宁波—舟山港西蟹峙石油储运工程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该项目是经国家各有关部委核准批复的民营投资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当年重点建设项目。

自2008年5月开始施工,是年11月,经舟山市经贸委备案批准,舟山—宁波港西蟹峙石油储运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33亿元,在原罐区4.4万立方米容量油罐(后编号为一罐组,包括4座10000立方米,2座2000立方米的储罐)基础上,利用原有库区空地,新增储罐共6000立方米(其中1500立方米储罐2个,3000立方米储罐1个),用于储存燃料油,编号为五罐组;同时对原有储罐、管道、设备等进行维修、改造。建设5万吨级、5千吨级成品油码头各1座。

2010年12月,工程完成交工验收。2011年7月9日下午1时,3.8万吨级海昌大连号油轮靠泊西蟹峙5万吨级油码头并实施交卸作业。由此,浙江建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西蟹峙油库的新建项目“宁波—舟山港西蟹峙石油储运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营。2013年2月,经交通运输部验收合格,宁波—舟山港西蟹峙石油储运工程正式投入运营。项目总库容为34万立方米,由15座储油罐组成,另有配套的2000立方米压舱水罐1座、5万吨级码头1座、5000吨级码头1座,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能接卸和装运1000~50000吨级油轮,年吞吐能力450万吨。 tFk1Aor6IGZ58o/HRPzEd+wGYhMudN6n2MvuWmARUK3eVG8xVdzi7xFxJIDg+J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