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林连绵,绿荫葱茏。辽宁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森林资源丰饶,处处都有“天然氧吧”。作为一名农科人,我与我的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森林康养这一既有助于乡村振兴,又能托起百姓健康梦的绿色产业,我们走遍大小深山密林,寻访这片土地上的森林康养之乡,探索大美辽宁背景下康养事业的发展之路。
2016年以来,辽宁森林康养产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森林公园、大连大道森林康养基地等20余家单位相继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如今,这些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如何?辽宁的森林康养产业前景怎样,又该如何推动开发,进而带动乡村振兴,促使人们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辽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师生一行16人,驱车5000多公里,深入全省各市森林景区,与景区负责人、当地农户、康养人群和外地游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康养体验、所需所想、所盼所求。调研覆盖沈阳、本溪、阜新三地居民,以及全省7个康养基地的游客,收集到一千多份调查问卷。这次调研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家住阜新的李润泽同学感慨:“作为一名生长在辽西的辽宁人,我第一次进入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眼前的景色颠覆了我对于东北景区原本的想象,东北的自然风景原来也可以这么美。”
秋意渐浓,枫林谷的大山格外清凉,这个坐落于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旅游度假景区,凭借“森林、溪水、氧吧、枫叶”的独特资源,成为辽宁的著名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我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看似50多岁、实际67岁的大爷,他非常激动地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声音洪亮地说:“别看我年纪大,我的身体非常棒,这得益于我年轻的时候只要有时间就来大森林。没有哪种健康养生方式能比得上大自然的疗养效果,能让我忘记所有烦恼。我建议年轻人多来森林康养,这样全民健康水平就能提高了。”“枫林谷以枫为名,很多人以为只是赏枫胜地,其实忽略了我们还是中国森林氧吧。”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盛夏时节,枫林谷的平均气温只有20℃左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3万个,景区内的“九叠飞瀑”附近瞬时值可达10万个,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75%,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和避暑胜地。
依托森林康养产业,枫林谷景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也直接催生了当地百姓的致富门路,距景区1.2公里的和平村就开设了56家农家乐,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森林康养的理念一天天深入人心,带动当地百姓迈向共同富裕,人们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在阜新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我遇到一位42岁的科研工作者,在了解到我国森林康养的发展历程后,他激动地对我说:“都说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蕴含了森林康养的理念,如法家提倡森林中的五种香草,使人少病且不易衰老;儒家倡导热爱森林和树木,以松柏之抗寒为喻,勉励人常怀坚贞之节;佛家和道家的修炼、修身和居食医药也都离不开森林。”
枫林谷森林康养基地
除了带给人身心的放松,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森林康养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让人们以新的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个体经营者赵忠波向我介绍:“依靠枫林谷康养基地,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不用离乡到外地打工了。从今年‘五一’开始,我家平均每天接待上百人就餐,到了周末,50多个床位都不够住。”
践行“两山”理念,书写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动人画卷。这些年,辽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的显著优势,推动旅游业、住宿餐饮业、医疗服务业、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也发现森林康养基地在交通不够发达、人们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原因的影响下,其发展也经历着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相信,随着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更多帮扶政策,在交通和配套设施方面给予更多有效支持,必将带动更多人走进森林,享受美好自然,进而推动辽宁的森林生态资源发挥更大效用,让绿水青山绘就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