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是辽宁省击剑队建队50周年。自1973年我省组建击剑队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辽宁击剑队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李娜、孙玉洁两人获得奥运会冠军,徐佩珍、赵刚、马文波等20余人在国内外大赛中夺得100多枚金牌。特别是辽宁女子重剑和男子重剑队,多年来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多次受到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全神贯注,执着训练。辽宁重剑队的赵刚和徐佩珍作为全国知名的教练员,以其卓越的教学才能和人格魅力,为辽宁击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辽宁重剑队的培养下,一批批优秀的击剑人才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在国内比赛中屡获佳绩,更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出较高的水平与竞争力。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辽宁重剑队高强度且科学体系化的训练模式。赵、徐两位教练始终将训练质量和效率放在首位,他们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选手们的意志品质和奋斗精神。每天从清晨6点开始,练到晚上9点,几乎没有节假日,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剑光在摩擦中划过的声音。想要在击剑的赛场上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才华和技巧,更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和毅力。两位教练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带队训练时,他们要求自己和队员们将全部力气投入训练当中。
严抠细节,决定成败。在辽宁重剑队,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哪个技术水平的剑手,都会从最基本的步法开始练起。他们深知,细节决定成败,训练时,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对于辽宁击剑队而言,击剑不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门艺术、一门技巧的综合体。只有真正全方位地理解、掌握动作,剑手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超强的得分能力和速度。因此,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们都注重细节,力求做到最好。
教练们对待队员们的训练从来都不着急追求进程和完成训练。相反,他们更注重专项提升,补足短板,使每个队员不断进步。他们坚信,只有对每个细节精益求精,队员们才能够在赛场上展现出真正的实力和风采。队员们的辉煌时刻一个接着一个,辽宁重剑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整个集体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内外兼修,从容面对。“没有文化的队伍是愚蠢的队伍,愚蠢的队伍是不能打胜仗的。”主教练赵刚认为,以往计划体制下的运动员在文化学习方面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运动员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文化学习是成长历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多年来,赵刚要求队中的每一位青年队员注重国学、哲学和心理学学习,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执着,铸就了辽宁击剑队的长盛不衰。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他们都能够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出色的技术迎接挑战。
目前,队中的一批“95后”“00后”队员已经挑起大梁,正在队中倾力备战奥运会、全运会。女子重剑队拥有邵文雪、项译宣、余思涵、江慧双等多位重点运动员,男子重剑队以薛洋东、杨丰名、张新堃、于梦想、杨城“五虎将”为代表。他们传承团队的精神和荣耀,如今已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续写辽宁体育辉煌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体育局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体操击剑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