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条大河,见证百年营口历史变迁

李红莉

渤海岸畔、辽河之滨,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就是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

营口,是“没沟营口岸”的简称,没沟营是营口市区最初的俗称。因为这里是退海之地,潮沟遍布,退潮时干涸,涨潮时海水没过潮沟,所以叫没沟营。营口开港后,清政府的奏章等文件中称营口为“没沟营口岸”。

营口是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861年开埠,是中华民族金融业的兴起之地,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一百余年开埠通商,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使营口成为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开放包容之风和海纳百川气质的城市。

2022年9月,因工作原因,我来到了营口。随着工作、生活的日渐深入,我对这座河海城市的独特魅力、人文精神以及发展实力、活力和潜力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城市建设者谋求振兴发展的实干担当、心系百姓福祉的不懈创造和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日益体验到生活在这个“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温馨与惬意。

在大辽河南岸,有一条中西合璧、折射我国北方港口文化和商贸历史的百年老街——辽河老街。辽河老街被誉为东北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商埠博物馆”,是探究营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营口对外通商后,华洋同处、商贸繁荣,成为当时东北经济最繁荣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被誉为“关外小上海”。如今辽河老街上还完整地保存着31处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建筑,移步辽河老街,便能感受到延续百年的都市繁华。

营口因河而生,也因河而兴,因河而美。美丽的大辽河,是营口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奔流的大辽河,见证了百年营口的历史变迁。一位“老营口”告诉我,原先的大辽河南岸老旧平房无数,窄巷泥道遍布,码头、仓库、工厂、学校,杂乱无序,把优越的河海生态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优美辽阔的滨水景观都遮蔽起来了,成为令人摇头叹息的“遗珠之地”。

百姓有期盼,政府有作为,政协有行动。营口市委、市政府接地气、顺民意,高标准规划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提质升级大辽河沿线,提供滨水公共服务空间,挖掘、保护工业遗产和历史遗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营口市政协也紧紧围绕“高质量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带”这一课题,扎实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政等活动,将提出的“抓好文化保护传承,彰显城市时代韵味”“统筹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建议,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振兴突破的务实举措。

在大辽河畔,伴着夕阳余晖,红旗广场、平安广场人头攒动,乐曲悠扬。喜欢热闹的,可以去唱歌、跳舞、打篮球;喜欢安静的,可以去长廊小坐,放空头脑,看着别人放风筝。每当这时,不禁令人想起一句话:“喜欢自然的诚实,四季的守信。”沿辽河南岸走走,感受风从海上来的感觉,何尝不是对灵魂的慰藉?

辽河文化产业带

辽河老街西侧的新开发景点现在更是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在渔市码头,你能体会渔民生活,品尝美味海鲜;在玻璃栈道,你能仰观蓝天白云,俯瞰潮涨潮落;在潜龙乐园,你能碧水泛舟,烧烤露营……这种乐在其中的酣畅、忙中偷闲的舒适、物我两忘的淡然,是其他地方难以体会的。

如今,辽河文化产业带上的城市规划馆、博物馆、美术馆、市民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已经启动,总长度42公里、总面积55平方公里的壮美画卷宏图渐展,美丽的大辽河日益焕发光彩。绿色作底、文化赋能、活力迸发的辽河文化产业带,正在成为新时代河海营口的亮丽名片!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委员,营口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Z2hii9if423QPQ/+P9k2HR0sFnjPTAYOk6RtlMQ/8p6Q4QMpTo6bLhQxonUIUu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