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同志们: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文化赋予国家公园以灵魂,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国家公园文化,有利于推动青海国家公园建设行稳致远。省政协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大力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助力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题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希望通过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平台优势,汇聚各方智慧,为培育国家公园文化献计出力,助推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前期,省政协调研组先后到海北州、玉树州进行了调研,刚才听了果洛州、玛沁县、久治县、玛多县以及相关部门在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助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的情况介绍,总体感到,果洛州在培育国家公园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一些独到的做法和经验体会。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也是省政协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主要原因,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座谈协商,凝聚起更多的力量和智慧为培育我省国家公园文化献计出力,群策群力推动我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在此,我就进一步培育国家公园文化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高度重视国家公园文化培育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以当地深厚的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源生态文化不仅是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内生动力。要牢固树立文化建园的理念,充分认识文化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把文化要素融入自然要素之中,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提升到文化层面,用文化来为青海国家公园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使青海国家公园建设提质增效、历久弥新,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源远流长。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青海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以贯之,通过文化培育为国家公园培根铸魂,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园内涵,确保青海国家公园更加稳固。
二、深入挖掘藏族传统核心文化价值
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在与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相适应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传统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藏民族人文资源,有助于推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培育各民族自强不息和开放精神,提升园区文化内涵和品位,促进园区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深入调查传统文化资源,系统挖掘整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资源等,建立文化资源数字平台与数据库。要传承弘扬与现代生态保护相契合的理念与生态保护行为,将其运用到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生态体验等国家公园环保工作之中。
三、注重强化国家公园品牌推介力度
树立国际视野和新时代文化观。在注重国际交流、加强与国外其他国家公园交流互鉴的同时,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面向世界讲述好“青海故事”“中国故事”。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机制,加强与中央、对口省区文化传媒公司的合作,通过在平台远程立体展示生态文化、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等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有效运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自媒体宣传生态文化。要积极组织旅游达人、网络大V游三江源等形式,统筹时间节点,设置热点话题,对接媒体资源,系统化整体对外宣传,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造势。要通过组建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和画家、自然文学签约作家团队等,打造生态摄影和生态文化创作小高地,创造和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和生态文学精品。
四、注重形成协同发展合作机制
要充分发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及当地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力量和作用,管理局和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生态文化的重视程度,将生态文化作为提升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软实力的“切入点”来抓,把保护传承弘扬生态文化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当地人民群众既是生态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必须激发其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有效提升其参与国家公园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加大与民间环保组织和社团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这些环保组织、社团、志愿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感谢果洛州委、州政府、州政协及各部门对此次调研工作的支持,回去后调研组会把大家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认真梳理、精心提炼,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后,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协商成果,并做好调研协商成果的跟踪反馈和成果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