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代良吏曹良朋

曹良朋,字志道,又字朋龟,号西溆,南宋温州平阳县人(一说瑞安人)。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丁未张渊微榜进士。该榜平阳籍贯进士共有 8人,分别是曹良朋、郑太初、徐仲南、吴囦、何中行、薛廉生、倪梦龙、薛据,是榜温州进士共计 25人。曹良朋在明隆庆、清(顺治、康熙、乾隆)、民国《平阳县志·选举》中俱有记载,且名列榜首。

县令知州 政绩优良

曹良朋举进士后,历任吴江县令、修撰、徽州知州、婺州知州,终户部侍郎,其人现存史料不多。南宋宝祐五年(1257)丁巳,曹良朋任吴江县令。吴江县,五代吴越天宝二年(909)置,属苏州,治所即今苏州市吴江区。宋属平江府。吴江县有三高祠,在吴江县垂虹桥南,即王氏耀庵之雪滩也。昔堂在垂虹南,纪极偏厌。宋乾道三年(1167),县令赵伯虚徙之雪滩。三高者,范蠡、张翰、陆龟蒙也。此祠人境俱胜,名闻天下。三高祠在南宋中后期成为天下景仰的楷模,吴江因此而著名,吴江人尤以此自豪。

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初,吴江知县曹良朋重建三高祠,王份后人王栗捐地,使三高祠的范围得以扩大,历时三月而功成。山阴陆壑有《重建三高祠记》。陆壑(?—1266),字景思,号西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至集英殿修撰,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淮西总领。《全宋词》录其词3首。

《重建三高祠记》详细记载了曹良朋重建缘由经过,曹良朋认为:“邑(吴江)所以名,以有三高也。三高所以名,有风节也。……吾惟知夫世之人不可一日不慕三高,而吴人之不可一日不葺其祠也。”县令曹良朋初来吴江,感于三高祠“居故偏小,不与地称,而地亦逼仄,不与人称,韵人胜士往往病之”。萌发了重建祠堂的念头,次年(1258)动工重建。据载,当时府主观文殿学士赵与筹捐款,王份之孙王栗献地,建成后的三高祠规模宏大,景观宜人。正如陆壑《重建三高祠记》中所言:“堂昔为间者三,今挟以厦二,有朝夕汛扫之居;軨轩敞其前,有展酹者陟降之地;两庑翼之蔽以亭,亭之南为榭,下临雪滩,旁带垂虹,复有临望泛浮之便,可觞可咏,可奕可钓,不与祠亵。”原来的三高祠只有简单的三间房屋,重建后则有厦有轩,有亭有榭,而且这些建筑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成为游览胜地。

吴江三高祠

南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1268),曹良朋就任徽州知州。据《宋两江郡守易替考》与明弘治《徽州志》载:“曹良朋,朝奉大夫、直秘阁,咸淳四年到官,六年三月替。”曹良朋徽州知州任职时间为三年(1268—1270),接任者为王应麟。徽州任上曹良朋事迹几无载,仅有“新安驿,在通济坊,旧名和丰驿,咸淳四年(1268)知州军事曹良朋建,系管界寨故基,足征”。徽州知州余事无载。

婺州任上 知交王柏

曹良朋离任徽州知州后,于咸淳六年(1270)庚午,就任两浙东路婺州知州(今金华),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一《官师》载:“曹良朋,咸淳六年(1270)由宗卿知郡。”而宋王柏《鲁斋集》卷五《送曹西溆序》载“咸淳辛未,宝谟宗卿曹公分符宝婺。”中间时间差异,应是年末逾年初之故。

曹良朋婺州任上与著名学者王柏交好。王柏(1197—1274),字会之,号鲁斋,浙江金华人。南宋经学家。师从何基,为朱熹的三传弟子。死后谥“文宪”。王柏精于《论语》等书的标注点校,著述颇丰,计4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书疑》和《诗疑》。王柏有题为《和曹西溆明月楼韵》之诗:

宣和栋宇镇东城,

平野苍然一眺明,

叠嶂有情宜晚对,

两溪无奈向西倾。

招邀风月标严句,

麾斥云烟醒鲁楹。

谁倚阑干来检点,

渡头终日有舟横。

政声蔼蔼拱和平,

士悦民安讼自清。

末俗规模多简陋,

伟人事业必恢宏,

一新庭宇蠲馀力,

三肃溪山订旧盟。

休道人生行乐耳,

诗坛融尽古今情。

王柏诗中记载了曹良朋婺州任上几件事情:一是修建于宣和年间破旧的堂宇楼观(明月楼)。二是排解地方民间事务纠纷,其政绩有声,百姓民间和平,做到“士悦民安讼自清”。王柏以“伟人事业必恢宏”“诗坛融尽古今情”称曹良朋为贤太守,评价颇高。另据王柏《保宁军节推厅建造记》载:

咸淳辛未,永嘉曹公以宗卿出守东阳郡。政成民裕,堂宇楼观次第修整,雄壮藻丽,镇压溪山,气象伟然。心孚义感,而幕亦从而效焉。贤太守遂大书不倦,扁其堂。猗歇盛哉,意甚渥也!

曹良朋离任婺州知州后,王柏写《送曹西溆序》一文,文中除了对好友离任表示惜别之情外,也对曹良朋当初“不得已借钞于势家巨室,以考其亏盈,此救时之权也……人歌颂者不释口,独于借钞之事人不以为善”提出了善意之批评,同时此文也展现了王柏为政理念与制度观点。王柏注重现实的政治社会问题,他批评当时科举制度的败坏,认为其妨碍了国家选用治理天下的人才,主张恢复古代的考选制度;他批评南宋之所以国弱民贫,在于吏治腐败,剥削太重,提出了“富国强兵,必以理财为本”的解决方法;他重视社仓的作用,并对朱子的社仓之法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办法。

籍贯问题 平阳瑞安

曹良朋在告老还乡后,曾经定居于郡城温州。据明姜准编著《岐海琐谈》中《买宅先兆》记载:

宋殿讲秘撰大卿曹良朋,字志道,号西溆。买宅于城之西洋南渡,前御史陈氏故家也。败壁间有昔人留题,一律中二句云“幽趣无人会,良朋不用招”。“会”字无人,下隐隐“曹良朋”三字,公喜以为定数。

曹良朋在平阳和瑞安两县的历代县志选举中俱有记载。究竟他是哪里人?因瑞平两地相邻,民众交流迁徙频繁。瑞安曹村曹氏是个世家大族,进士之乡,曹良朋其人应是祖籍瑞安,后徙居平阳。平阳和瑞安两地最早县志《平阳州志》《瑞安州志》俱始修撰于元大德年间(1298—1307),编修者为温州元代方志学者章嚞(1249—1320),元、明、清历代县志中的记载应俱来自于此书,既然两地都有记载,那么就是瑞平都可共有。但民国《平阳县志》主撰者刘绍宽先生既然将平阳籍状元周坦“大度奉送”瑞安,而将曹良朋保留在平阳,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曹良朋应属于徙居平阳,而他居住在平阳哪里?笔者大胆揣测是在平阳梅源曹堡。宋代温州的曹氏集居地是瑞安的曹村,其科举人物众多,而曹村与平阳凤林乡十八都曹堡只是相隔一座山,曹告春祖上迁出居住平阳梅源曹堡,已是实实在在的平阳人。瑞安曹村与平阳曹堡关联极为密切,而曹堡地名应该也是与曹氏迁来居住有关。曹告春,字问农,号近山,平阳十八都梅源曹堡人,咸淳七年(1271)张镇孙榜进士。宋亡隐居不仕,以诗文著名(林景熙《次曹近山见寄》章祖程注)。从曹良朋与曹告春考取进士的年份来看,中间只相差 24 年(1247—1271),应该属于亲属与族人关系,总体上不会有问题。 J2up2xTDD8TMRO+/KzYqSMwV6Os2o1vv3AmFTZb7X3mItM7FF3DVW1lun2LrUR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