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东阳虎鹿镇蔡宅村历来是东阳北部边界地区的经济重镇和军事要地,“东有鹿峰为屏,西依虎峰为枕。”这句话正是蔡宅村地理位置的最好说明。蔡宅村,始建于元至元后期,以蔡照落籍东阳为始,蔡氏在东阳繁衍生息已近 900 年,目前全村以蔡姓为主,共有16 个姓氏祥和聚居。蔡宅蔡氏是东阳当地的望族,人口众多,英才辈出。近现代著名人物如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蔡汝霖,民国中将炮兵司令蔡忠笏,著名教育学家陈望道的夫人、复旦大学教授蔡慕晖,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等都是蔡宅走出去的历史文化名人。
蔡照
据道光《东阳县志》卷十《官师·主簿》载:“蔡照,平阳人,政和四年以省解任,后占籍邑南。”此说明蔡宅蔡氏族谱所载始祖蔡照乃是平阳人,具体是平阳新城人,经考证,新城即今天的钱仓。
蔡照(1086—1161),字季远,号鸣山,温州平阳新城(今钱仓)人。根据族谱记载,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省试发解(举人),政和五年(1115)领东阳主簿。在位清正廉洁,深得民心。二任后致仕,卜居东阳邑南新塘。据曹冠《宋东阳簿季远公传赞》载,是为平阳蔡氏迁东阳始祖,其子孙辗转迁徙至东阳东北部鹿峰附近的上墙(上场头),繁衍成为当地望族,名其地曰“蔡宅”。
东阳《鹿峰蔡氏宗谱》卷四十《如存集》载有宋代东阳名宦、太常博士曹冠在乾道六年(1170)为其撰写的《宋东阳簿季远公传赞》,详细地叙述了蔡照家世以及他在政和五年待次京城之时,与同邑进士好友陈无相交游的情况,文中写道:“公讳照,字季远,号鸣山,温州平阳人也。其先出自河南之上蔡,由光州固始迁闽及温,曰平阳新城为所止之地。”……公谓同邑进士陈无相曰:“天有常度,不可以愆;三光常缠,失次则戾。星变而为喜,是曰‘乐祸’。夫乃不可乎!”无相颔之而已。公时以宿学命世,而陈之二子汝楫、汝贤从予游,取益恒多,陈德之,意气日笃。越岁,公领主东阳簿,陈作诗饯之曰:
送子出都门,涉陟故乡路。黄叶舞悲风,塞雁笼烟雾。
城柳系奔黄,把袂斜阳暮。觞子一杯酒,听我殷勤语。
立功在少年,慷慨酬当宁。君禄有崇卑,臣心共天赋。
委吏与乘田,宣尼无不豫。愿子好为官,时时守法度。
天教养赤子,莫使气血怒。天教为水清,莫使尘埃污。
指日报政来,声名满三辅。
此处曹冠提到的陈无相,实际上是宋礼部侍郎陈桷(1091—1154),宋代温州平阳蒲门(今苍南县马站蒲城)人。《宋史》卷三百七十七《陈桷传》载: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以上舍贡辟雍。政和二年,廷对第三,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绍兴十一年,除权礼部侍郎,赐三品服。……自号“无相居士”。有文集十六卷。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次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后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因为秦桧撰谥议时,称松“光弼圣主,绍开中兴”“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而被右正言张修等论罢。后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至孝宗时,方许再试。乾道五年(1169)复登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卒年 80岁。著有《双溪集》20卷、《景物类要诗》10卷、《燕喜词》1卷。
曹冠在《宋东阳簿季远公传赞》一文中提到蔡照、陈桷的中式以及历官年岁。乃至桷子汝楫、汝贤之名,均与《宋史·陈桷传》相同,而陈桷《践蔡鸣山领东阳簿》一诗开篇就道:“送子出都门,涉陟故乡路”的酬唱,这首先证明蔡照便是平阳人,而新城地名经过地方文史学人蔡听涛大量的史料严谨考证,其实就是钱仓别名,现钱仓凤山留有北宋八角古井一口,题有蔡正孙之名,应该与蔡照同族,也证实了宋代钱仓即有蔡氏一族居住于此地。
蔡照于政和五年(1115)领东阳主簿,二任后于宣和五年(1123)致仕,但是再也没有回归故里新城(钱仓),便携家小移居于经过东阳县令裘移忠勘定的新居——东阳县城南 5里古中兴寺下新塘,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去世,享年75岁,与夫人合葬居所附近的中兴寺后。其后代七世孙蔡德泽迁徙到上墙(鹿峰),置产筑室,衔庆发祥,后繁衍成为当地望族,名其地曰“蔡宅”,此后人才蔚然大观,是为婺州东阳之望族。以此观之,同为“浙江三阳”的平阳、东阳(另一个为松阳),从蔡氏氏族迁徙角度而言,两者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