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待聘(1089—1152),字少伊(一作绍伊),北宋两浙东路温州平阳县人,居钱仓(今平阳县鳌江镇钱仓社区)。林待聘少时好学笃行,累举于乡,政和五年(1115)举进士。绍兴元年(1131)由枢密院编修官召试为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除司封员外郎。绍兴七年(1137)四月知处州。绍兴九年(1139)五月试用起居郎,七月为中书舍人,复兼侍讲,直学士院。绍兴十年(1140)十月试给事中。绍兴十四年(1144)知衢州。绍兴十七年(1147)知婺州,旋改知绍兴府。绍兴十八年(1148)提举宫祠,后遭殿中侍御史曹筠弹劾,遂归故里钱仓。绍兴二十二年(1152)三月卒。
林待聘
林待聘之事见载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卷四九、卷五二、卷五五、卷五六、卷五七、卷一一〇、卷一二四、卷一二五、卷一二八、卷一三〇、卷一三一、卷一四〇、卷一四一、卷一四三、卷一五一、卷一五六、卷一五八、卷一六三;《南宋馆阁录》卷八;《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七;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一《人物志·宦业》;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人物志·宦业》;乾隆《平阳县志》卷十五《人物志·宦业》;民国《平阳县志》卷八七《孝妇柳夫人墓志铭》。
清李琬修、齐召南等编纂的乾隆《温州府志》卷二〇《人物·名臣》载:“林待聘,字绍伊,杞从子,登政和第,为湖南提举司干。李纲镇长沙,一见与语,喜曰:‘王佐才也!’除删定官。高宗幸永嘉,执政荐之,擢太常博士,近校书郎。秦桧设修政局,未几,议废。林待聘上言高宗:‘陛下即位六年,而绩用弗成,此无他,人无常责而各有私心,积弊宜更而乐于循放,冗滥宜裁而恶其害己。臣恐此举废,则亦玩岁愒日而已。’迁左司,知处州,历知衢州、婺州、绍兴府。抉摘幽隐,吏不敢欺,民为立祠,终敷文阁直学士……”(《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书店1993年影印本,页395)
钱仓是北宋温州四大名镇之一,浙闽间交通要地,商业繁荣,濒临鳌江,倚靠凤山,胜景如画。在罢官回乡居老家后,林待聘依岩面江扩其居所,前曰“纯白”,后曰“揽辉”,乐在其中,而自号“纯白居士”。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三月卒,终年 64岁,葬于平阳城南塔下山,墓曰“敷文阁学士林待聘墓”,吏部侍郎宋之才为其撰墓志铭。
刘绍宽主纂的民国《平阳县志》称其“荐永嘉张阐(宋端明殿学士,主张抗金)首抗(秦桧对金)和议,蔚为名臣”。意为林待聘推荐秘书郎、永嘉人张阐,首抗卖国贼秦桧的对金和议主张,后张阐被秦罢免,而林待聘在当时被称为一代名臣,编录在《平阳县志》中的宋吏部郎中、永嘉人林季仲写的《孝妇柳夫人墓志铭》,极力赞颂林待聘慈母柳孝妇,并赞叹“有是母,宜有是子”,且说“长子待聘朝请郎,试给事中兼侍讲兼直学士院,即吾绍伊也,入两省兼掌内外制,时人荣之”。有其母,必有其子。林母柳孝妇,忠孝善事公婆,婆死,公公年高被疾,奉养弥谨,为苦足疮,躬身为洗濯敷药剂,剧痛,手不可近,新添之,如是者数月不改色,而封孺人,于绍兴十一年(1141)以疾终于临安林待聘官舍,享年八十五,后朝廷追封为夫人。
林待聘处事稳重,博学多才,善于从政,故深得宋高宗、抗金宰相李纲、赵鼎等人的信任,一直在朝廷中枢任要职。林待聘因执掌内外制(中书舍人)而为宋高宗起草过任命与罢免岳飞枢密院副使制诰(诏书),而他自己最终也被秦桧和宋高宗罢官。林待聘在康熙、乾隆《平阳县志·人物》中被列入宦业传,民国《平阳县志》列为附传。
林待聘父林永年,封通直郎,加正奉大夫;母柳孝妇夫人与林永年同葬于藻溪九堡瑞应院后山,至今墓完好,墓前石碑、石马、石羊仍在;二弟林待问,右通直郎,监军器局;三弟林待举,右迪功郎,制东安使司准备差遣;长子林信厚,文进士,婺州通判;次子林仁厚,承议郎,知兴国军;三子林礼厚,嘉兴府通判;孙林克己、曾孙林梦傅皆武进士,林待聘上下一派五代进士。
林待聘文才渊博,学识深厚,著有《内外制》12 卷、《奏议》4 卷、《文集》6卷。存诗一首:
上白云山遥径斜,
霏霏仿佛载仙槎。
周旋藤道锁深霭,
葱郁蟾蜍带落霞。
神迹峰灵非俗地,
仙姑洞杳别人家。
蛇蜿变态无穷趣,
倏忽浮岚眼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