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物胜千言
——赏析民国时期郑新山制作的一对平箫

○郑金城

在贵州省金城箫笛博物馆内藏有一对珍稀平箫,它出自玉屏民国时期制箫名家郑新山(郑辉荣)之手。其取材于玉屏县郊区飞凤山水竹,按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平均开孔,工艺系全手工制作而成,雕工精良,文饰精美,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从外形来看,此对箫的材质、纹饰、样式、装饰都颇为讲究。这对箫虽分阴和阳,但从箫身观察与实测,两箫相同,竹节距离完全吻合,管长均为 65厘米,直径 1.8 厘米。正五孔、背一孔,共六孔,无缠线,箫身不上漆。箫的顶部吹口处雕刻有镂空花窗。正面阴刻有偶句、绝句和龙凤纹饰,下方是名店名款,左右虽各不相同,但又互相照应,颇为精妙。

箫身指孔上方,刻有云牌浮雕的隶书偶句:右箫“明月三弄”,左箫“仙音六律”。这样以短语形式组成的偶句或联语,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被广泛运用于平箫的竹管之上,形成了丰富多彩、饱含深情的文化现象,平箫也受无数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喜爱。

“明月三弄”取自唐代诗人牟融的诗句:“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第一句蕴含着古琴的风雅,“高山流水”是古琴曲中著名的两个章节,代表着高洁和深远的意境。“琴三弄”则是指弹奏这三段乐曲。“明月清风酒一樽”则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明月当空,清风吹拂,而且身边还有一樽美酒,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陶醉在此时此刻的美景之中。制箫师则借用这两句诗巧妙地组成了“明月三弄”作为右箫,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知音的渴望。

郑新山的一对平箫

“仙音六律”中仙音指的是五音。五音是五种音阶,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五音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六律”是指十二律中六个阳律,六种不同时值的节奏,时值分别是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五音六律”是古代汉族的音律,后来泛指音乐。

箫既是文人雅士陶醉于山水之间,抒发情感的心仪之乐器,亦是墨客骚人赏鉴诗赋书法和金石钤印的把玩之雅物。“明月三弄”,突出月下吹箫的优美动人。一弄即一曲,琴箫有《梅花三弄》的古曲,明月之夜,乘兴弄箫,遥寄幽思。“仙音六律”,彰显出平箫声音的美妙神奇。箫身所刻偶句或联语是确定对箫左右摆放顺序的因素之一,与下文中提及的其他纹饰相互对应。

短语方刻有半月形纹饰,两箫合璧,环行阴刻篆书“亦寿考”“大吉羊”。恰似以一绳子,各穿一枚钢卵状配饰。环形篆书内隶书填红重复刻“亦寿考”“大吉羊”文字。

“亦寿考”是祈盼人们能长命百岁。“大吉羊”表达了吉祥如意的愿望。两句词语均表达了对人们的美好祝福。

半月形与指孔之间各刻有一句七言诗。右箫隶书阴刻“劲节虚心面目真,相交君子足通神”。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柏的《和立斋番君吟》,诗中的“劲节”意为不屈的节操,“虚心”意为谦让容物,从不自满自傲,充分彰显了君子与知音的人格。

左箫隶书阴刻“临风一曲从容奏,得意忘言是解心”。此句诗出自宋代的卢炳,诗句以朴实的词语和愉悦的心情描写了一场宴会的盛况,借此表达诗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两句诗赞扬了君子与知音,丝竹音乐的婉转美妙,制箫师和演奏家的绝妙技艺。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赠人以箫,寄之以情”的动人写照。起句凌空而来,以竹喻人。劲节虚心,坦荡率真,如在目前。次句更进一步,写君子之交,心心相印,足以通神。第三句顺势突转,如此之人,如此之情,在明月之夜,临风一曲,吹奏自然从容。诗的最后,点明箫音寄深情。不需要再用言语来表达,你我之间的情谊,已心领神会。全诗语言朴实,真切感人,如箫音缭绕,余味无穷。

两箫的指孔之间雕刻有龙、凤纹饰。右箫阴刻龙纹图,龙头由右朝左方向直视,威严而凶猛。左箫阴刻凤纹图,凤头由左向右飞翔,柔美而端庄。

制箫师巧妙地把龙、凤安排在一右一左,相互照应,相互依存,不仅以飞腾的龙凤象征着高贵和尊严、祥和及太平,同时也把华夏博大精深的《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表现得活灵活现。

两箫尾部,行书阴刻“玉屏郑新山精造”的名家名款。郑新山是玉屏民国时期制箫名家之一,原名郑辉荣,是贡箫制作大名家郑步青、郑丹青侄辈,也是其得意的徒弟。时代发展到民国中后期,社会也较为开明,郑辉荣的店名款识上也可以取得“山”字号权利。

实物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和承载了历史信息,还原了历史的真相。通过这一对箫的剖析和研究,对传统平箫可以作出如下的定论:传统平箫是除了本身的乐器功能属性外,更是集对联、诗词歌赋、书法、《易经》、绘画、名家名款及雕刻技艺于一体,富有浓郁文化现象的高级艺术品。

(作者系贵州省金城箫笛博物馆馆长) SMN4p7N0OxHLg7NEbCCvMaKCPQ0pmHJB8bYM2iQKtl0Mre3yjNDwlObD0N7tM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