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鹤峰州志序

杨怿曾

邑之有乘 (1) ,所以征文献也 (2) 。若文献无征,操觚者欲旁搜远绍 (3) ,求诸荒谬难稽之说则已诞;或采风问俗,仅得诸父老传闻则又俚 (4)

鹤峰故容美地,汉、唐以前,书缺有间,历宋、元、明,至我朝始,翕然向化 (5) 。改土归流于雍正十三年 (6) ,设州牧以治之 (7) ,阅今八十余年沐浴圣泽 (8) 。土田辟、学校兴,教养之深仁,已并洽于中土。吉芗畦 (9) 刺史家学渊源,师承有自 (10) ,凡天文地舆之繁,星纬象数之精,无不周知慨然。以前志为简略,以簿书余暇,重辑成卷 (11) 。而请序于余,怿于嘉庆二十四年 (12) ,奉命视学楚北 (13) ,次冬校士宜施二郡 (14) ,即闻刺史治行卓卓 (15) ,勤政爱民,有古循吏风,兹幸阅其志之成,而有以窥其致治之有本矣。

夫志星野,以应乎天文志疆域,以详其地利、沿革必衷于史,山川必溯其源,志赋役、轻徭税,劝输将也 (16) ;志风俗、尚朴略,禁淫靡也;志学校、重师儒,崇文教也;志兵防、预戎备,增守卫也。至于物产之蕃息 (17) ,人物之闲生 (18) ,秩官、祠宇之必详,艺文、营建之不废,其所以寓风励而昭劝惩者 (19) ,悉有深意,存乎其间。且志为国史之权舆,尤采风使者,所当博取而广辑之,以为修史者之一助,方今文教昌明,无远弗届 (20)

鹤峰虽岩邑,得贤刺史以为之抚,而敷教兴行 (21) ,熙熙然乐游太平之世 (22) ,又岂仅为一邑之乘,以文词见其美备哉 (23)

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光禄寺卿提督湖北学政
古六 杨怿曾 拜撰 (24)

【注释】

(1)乘 shèng: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2)征文 zhēng wén:公开征求文章,取证于典籍史料的记载。征,有求证或证明、验证之意。 文献 :指典籍,又指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

(3)操觚 :觚(gū),古代作书写用的木简。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即指写文章。 旁搜远绍 :旁,广泛;绍,继承。广泛地搜集引证资料,穷本溯源地说明来历,以进行论证。

(4)俚 :通俗的,民间流行的。

(5)翕然 xī rán:和顺的样子。 向化 :归顺服从。

(6)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明朝廷在西南地区废土司制度,设贵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朝廷在云、贵、川等省大力实行以朝廷任命,并可随时调换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辖地方的措施,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容美土司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分置鹤峰州、长乐县。

(7)州牧 :职官名。州牧为朝廷所委派州郡的最高长官,清代时为知州的别称。《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

(8)圣泽 :帝王的恩泽。

(9)吉芗畦 :即时任鹤峰州知州吉钟颖,字秋丞,号实轩,又号乡畦。

(10)有自 :有其原因,有其来处。

(11)簿书: 官方文书的统称。

(12)怿 :本《序》作者自称。 嘉庆二十四年 :公元1819年。

(13)视学 :视察学校,考量学业。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楚北: 泛指湖北。明清时期的湖广大致包含先秦楚国故地的湖南湖北,清康熙三年湖广行省实行南北分治,湖北独立建省,别称楚北;湖南别称楚南。

(14)校士 :考评士子。 宜施: 指宜昌府、施南府。

(15)卓卓 :高的样子;杰出,高超出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孔氏卓卓……”

(16)输将 :捐献、输送。《汉书·卷四九·晁错传》:“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

(17)蕃息 :〈书〉滋生众多;繁殖增多:万物~。

(18)闲生 :亦作“间生”。间气所钟而生出。

(19)风励 :用委婉的言辞鼓励﹑劝勉。 劝惩 :奖惩。《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20)无远弗届 :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宋·胡铨《御试策一道》:“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诚,无远弗届。”

(21)敷教 :传布教化。也作“敷化”。语出《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22)熙熙 :和乐之样。《老子·第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23)美备 :完美齐备。

(24)进士 :科举时代的科目。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因之,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会试中式,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通称为“进士”。 诰授 :朝廷以爵位或名号,诰命赐封功臣及其先祖。 通奉大夫 :文散官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通议大夫为通奉大夫;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废;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增置通奉大夫为从三品文散官;金亦置通奉大夫,秩从三品中;元升为从二品;明制通奉大夫为从二品升授之阶;清代从二品概为通奉大夫。 光禄寺卿 :周时设膳夫上士,至北齐始置光禄寺卿,以后历代多沿设未改。清代即为光禄寺长官,设光禄寺卿满、汉各一人,秩从三品,职掌宴劳荐飨之事,分辨其品式,稽核其经费;凡祭祀之期,会同太常寺卿省牲;祭礼毕,进胙于天子,颁胙于百官及执事人员等。 提督 :职官名,明代设置,以勋戚大臣或太监充任;清代沿用,掌各省军政、统辖诸镇,是各道、省最高级的武官。还有指挥监督之意。 学政: 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 古六: 即古六安州,杨怿曾之家乡,即今安徽省六安市。 杨怿曾 :(公元1763年8月19日—1833年3月15日),字成甫,号介坪,自号天柱山樵。 拜撰 :恭谨地写下这篇文章(谦词)。 vvOM+K2QERPpiR9yppdPEGeDNk8mFABvH5jgNU1q+VbzP3nTXFzrkA0NVkZF3g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