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行皋 元和元年从高崇文讨平刘辟,授施、溱、溶、万招讨把截使 (1) ,后加兵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施州刺史,仍知溱、万、溪、溶四州诸军事 (2) 。
(1)施州: 系南北朝至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大致相当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始设于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废于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并入施州卫。 溱州: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分置溱州溱溪郡,领扶欢、荣懿二县,溱州并隶剑南道;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溱州为溱溪郡,辖荣懿、扶欢两县;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溱溪郡为溱州,属县未变;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州、县俱废,溱溪县易名扶欢寨,隶属南平军。相当于今重庆市綦江区。 溶州: 在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90里之地,元为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后废;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置施溶土州,改属永顺军民安抚司。 万州: 夏商属梁州地,周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朐忍县。唐乾元元年恢复万州,仍与南浦县同治。宋朝,沿循唐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并武宁县入万州,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降万州为万县。清代,沿循明制。相当于今重庆市万州区。
(2)溪州 :唐朝始置(治所在今湖南龙山县);五代时徙治于今永顺县东南;北宋咸平后广泛增加州一级设置,旧治龙山县一带为上溪州,新治永顺县一带为下溪州;明代分属永顺、保靖二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