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有志,犹国有史也。州为容美土司田氏地,元隶四川,明属湖广,其先或称柘溪,或称容美司。旧志载:楚南徼诸洞蛮,叛服不常,宋嘉泰中 (1) ,湖南安抚使赵彦励,请择素有智勇为洞蛮信服者,立为酋长镇抚之,如土司之类,考宋淳化元年 (2) ,溪蛮田汉权来附,大中祥符五年 (3) ,洞蛮田仕琼等贡溪布,元祐时以洞酋田思利为银青光禄大夫 (4) ,即所传容美田氏已《世述录》 (5) ,称:唐元和元年,高崇文讨平刘辟之乱 (6) ,奏授田行皋为施、溱、溶、万招讨把截使 (7) ,是田氏为土司,自唐始。然何璘《澧州志》载:石门、慈利二县,所官、隘官设自蜀汉建兴年间 (8) ,唐宋以来,悉仍其旧,所隘以防御土司为责任,二县又与容美毗连,是以华容严首升作田玄传中 (9) ,有“自汉历唐,迄今世守容阳”之语。此其由来久远,而《世述录》自叙家世,亦不及详焉。夫容美壤接荆梁,非若雕题交趾之介处遐域也 (10) 。土司躬膺茅社 (11) ,非若狆苗猺犵之别为族类也 (12) 。而源流不可深考,盖其先山深林茂,所谓狐狸居而豺狼嗥也。材武之士 (13) ,乘中原多故,斩荆辟莱,驱狐狸豺狼而有其土地,虽不能如尉佗之制七郡 (14) ,窦融之保河西 (15) ,而窜处既久,夜郎自大,朝廷以驭蛮当顺其情,假其名爵,羁縻勿绝,久之蛮触互争,递为废兴,田氏以前度非一姓矣,然前史既未详载,而累代兵燹之余,复文献无征,其或置或废或析或并,在某代为某名则阙疑焉。兹据《世述录》所载,参以明史,自田行皋迄于旻如,撮其大旨次于篇 (16) ,盖即以田氏之兴替,为斯土之终始也。志沿革。
(1)嘉泰 :南宋皇帝宋宁宗赵扩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公元1201—1204年)。
(2)淳化元年: 公元990年。
(3)大中祥符五年: 公元1012年。
(4)元祐 :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年(公元1086—1094年)。 银青: 银印青绶。汉代官制,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魏晋以后有银青光禄大夫之称。也作“银艾”。
(5)《世述录》 :即容美土司司主田舜年著作《容阳世述录》。
(6)高崇文: (公元746年—809年11月6日)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朝名将。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经宰相杜黄裳举荐,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经数月激战,于同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刘辟。 刘辟 :字太初。擢进士第,佐韦皋西川幕,后代为留守。以叛诛。
(7)施 :即施州,系南北朝至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大致相当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始设于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废于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并入施州卫。 溱 zhēn:即溱州,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置,治荣懿县(今重庆万盛区南部青年镇),辖境相当今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南川市南部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部。溶:即溶州,今湖南省永顺县一带与之相邻边界部分地区。万:即万州,夏属梁州之地,商周属庸国境域,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分朐䏰(qú rěn)西南地界置羊渠县,治今万州区长滩镇,为万州建县之始,时属固陵郡(今奉节),后属巴东郡(今奉节),北宋、元代属夔州路,明、清两朝属夔州府,今重庆市万州区及周边地区。把截使:使职名,唐僖宗李儇在广明年间(公元880—881年)为堵截黄巢西进所置各路统兵官,齐克让为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张承范为把截潼关制置使。其后,偶有设置。把截即为把守堵截之意。
(8)蜀汉建兴年间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建兴(公元223年5月—237年)。
(9)严首升 :明末清初学者,字颐,又字平子、平翁,号确斋,今湖南华容县三封寺镇人。因避战乱在容美寄居多年,为容美土司司主田既霖、田甘霖撰写《田氏世家》和纂修《田氏族谱》,又为司主田舜年《田氏一家言》编纂并评注。
(10)雕题: 古代部落名,因额上刺花纹,故称。题,额。泛指额上刺花纹。 交趾 :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代设置交趾郡,始专指安南北部,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越南于10世纪30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为交趾。 遐域: 边远之地。
(11)茅社 :古代帝王社祭时用的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坛土,以茅包之,给予受封诸侯,使立于国中社内,故称。亦作“茆社”。
(12)狆、猺、犵: 民族简称加“犬”旁,是旧中国对部分少数民族的蔑称,新中国成立后已弃之,部分简称前加“亻”旁,如“犵”今为“仡佬”“猺”为“傜”或“瑶”、“狆(zhòng)”今为布依族,苗即苗族。
(13)材武: 有才能而且勇武。《史记·卷九三·韩信传》:“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
(14)尉佗: (?—前137年)即赵佗,亦作“尉他”,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实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当地经济文化。
(15)窦融 :(公元前16—62年)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汉族。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章武侯窦广国七世孙。王莽掌权时,窦融任强弩将军司马,参与镇压瞿义、赵明起义。新莽末年,曾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军,拜波水将军。后归于刘玄,被授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死后,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西北自保。刘秀称帝后,窦融决策归汉,被加授凉州牧,随军攻灭隗嚣割据势力,封安丰侯。而“窦融归汉”也成为后世的著名典故。
(16)大旨: 基本的意思,主要的含义。《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