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鹤峰州志》汇编校注·序

李传锋

鹤峰地处武陵山东麓,历史悠久而丰富,因为交通阻隔,也因为世代居处这里的土家族虽然有语言,但无文字,还因为朝廷官员和汉地文人极少进入,致使许多生动的远古历史没能载入史册,仅以口口相承。直到东晋史学家常璩写了一本记述西南古史的《华阳国志》,有关鹤峰古史的大略记述才出现在世人面前。自秦以下,经历了千年的“群蛮割据”时期,历代中央王朝虽然设立了羁縻性质的行政建制,但有关历史仍语焉不详。尽管容美土司田氏家乘上说“自汉历唐,世守容阳”,但有史可查是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才有建立黄沙寨千户的记载。后来,随着汉语的渐入,史载也才丰富起来。又历400余年,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设立鹤峰州,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州改直隶厅,再至1912年厅改县止,鹤峰州(包括直隶厅)存续178年。

178年是个不短的时期,鹤峰州历数任知州,从首任毛峻德创修《鹤峰州志》始,后来经过4次续修。虽然每次变化并不大,但也算是一次确认和补充。鹤峰州存续时期是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修志者受到封建帝王思想束缚,从维护封建王朝利益的角度去搜集征编,州志的形成难免会有局限性。

21世纪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关于容美土司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对“鹤峰州”的研究却相对寂寞。据我所知,这一时期,土汉文化的大交流,玉米、红薯、土豆、辣椒、烟叶等新品种的引入,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茶叶贸易在这一时期也取得很大进步,还有科举考试的推行,保甲制度的实施等等,对于鹤峰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很值得研究。鹤峰人覃进之同志多年来有志于家乡史志的研究,把几次续修的《鹤峰州志》文本汇编一书,以道光二年版纲目为基准,认真校勘,查漏补缺,并适度注释,这是经过100多年之后,《鹤峰州志》一次较为全面较为准确的修订。这是鹤峰史志研究工作的新收获,是新时期鹤峰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这些年,因为和朋友合作创作土家族历史长篇系列小说《武陵王》,我们对明清两朝武陵山地少数民族自治历史做了一些功课,通过正史、方志及家谱来了解土家族历史,认知一些土司王英雄,力图站上山顶来观看这些山间小王国发生的故事,对诸多土司的文治武功略知一二。作为武陵山中“最为富强”的土司之容美,一直有着较为自觉的中央政权依附心理,有着较为强烈的爱国之心,善于向汉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学习,留下了不少东西,其中不少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仅从人物方面讲,文有田子寿,武有陈连升,这是今天之鹤峰仍可以傲示于人的两张历史文化名片。

田子寿(1530—1593),名九龄,鹤峰容美镇人,容美土司王田世爵第六子。他是最早走出大山去江汉求学的年轻人,成长为武陵山地土家族最早的也是最有成就的大诗人。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他的诗歌创作量最多,刊刻成书时间最早,在主流文坛影响很大,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期,可以说其成就无人能及。田子寿堪称土家族诗歌的开创者,土汉文化交流的实践者,容美田氏家族诗人群的诗祖。

陈连升(1777—1841),鹤峰邬阳关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1841年1月,英国侵略军进犯虎门,由于投降派琦善拒绝派出援兵,陈连升阵亡,其子陈举鹏身受重伤,投海捐躯。英军恨陈连升坚守不屈,脔割其尸,并将其坐骑黄骝马掳去香港,其马悲愤不已,遥望大陆,绝食而亡,时人称之为“节马”。陈连升是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连敌人都称之为“东方战神”!

遗憾的是这两大名人并没进入《鹤峰州志·人物志》,如果说《田子寿诗集》刊刻出版是在鹤峰州设州前100多年,那陈连升则是出生于鹤峰设州之后,他为国捐躯也是在鹤峰州存续时间之内。这样的大文人,这样的大英雄,《鹤峰州志》在“人物”中竟然无一字提及,反而说“无可录者”,可见《鹤峰州志》也不是很全面完备的。《鹤峰州志》前后经过4次续修,竟然没有一人对此前的内容进行认真地考察和补益。可见,这些州官多是做的官样文章,并非对鹤峰州的全部历史认真负责。《〈鹤峰州志〉汇编校注》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是值得一提的。

这部《〈鹤峰州志〉汇编校注》修改稿,我虽匆匆读过,总的印象是不错的。今日志书的撰写,编辑和校注有一套很严格的规范,一是资料的完备和筛选,二是古文知识的积累,三是校勘经验的丰富,四是工具书的选择与运用。覃进之同志从事过新闻工作、摄影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他不是专业的史志工作者,但他曾热情参与多项鹤峰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收集了大量有关史料,克服困难,潜精研思,把《鹤峰州志》几个版本进行认真比较,将几十万字的历史志书进行汇编、勘校和注释,寒暑数易,终有所成,可钦可贺!该书面世后,将会成为人们认知鹤峰、研究鹤峰、宣传鹤峰的又一重要读本。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志书,无论是编校还是阅读,有几个基本观念一定要把握好。一个民族团结进步观念,一个民族平等观念,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一个爱国主义观念,一个民族文化自信观念,一个尊重各民族文化习俗观念。在原著版本中有的文字,是封建文人所持观念,有的是错的,有的有局限性,比如原书中对少数民族的一些蔑视性称呼,除了“蛮”“夷”之外,很多族称加了犬旁,新中国成立之后已加以改正,我们今天就不能照录旧称,应在注释中说明。历史上各民族间发生的争斗和战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矛盾,是兄弟阋于墙,和外族侵略有本质区别。再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对一些不科学的成分也要辨析。

汇编校注者在附录中创设的《鹤峰州大事记》《鹤峰古今区划地名对照》等,对读者查阅是很有帮助的。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鹤峰县政协多年来支持文史工作,成绩斐然。在《〈鹤峰州志〉汇编校注》一书即将出版之际,不揣浅陋,以此短文,致以祝贺!

2024年7月于鹤峰三书舫

李传锋: 土家族,鹤峰县五里乡六峰村人,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著名作家。曾任《湖北文艺》编辑部主任、《长江文艺》小说组组长、《今古传奇》主编。曾任湖北省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湖北省人大民宗外侨委副主任、湖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纂、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等职。业余写作,已发表近千万字作品。两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曾获得湖北省“屈原文艺奖”、湖北省民族文化政府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等省、市文学奖,199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SZoCiq6wUHnIQTaxH6cyJ6IgACveZfeFp5Mn7HBe0qA4R3wR9bF5w7wLtJEB9h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