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横山概况

一、地理位置。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偏西,无定河中游,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横贯区西、北部境域。区域东毗米脂县,南连子长县,西邻靖边县,北倚榆阳区,西北与乌审旗接壤,东南与子洲县毗邻。地处北纬37°21′43″~38°14′53″和东经108°56′41″~110°01′48″之间。横山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悠久的边塞重镇和闻名遐迩的文体之乡。

二、历史沿革。

据境内油房头、九川府和石马坬出土的古羚羊角、河套人头顶骨等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本境为仰韶文化区及龙山文化区。因地近河套,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战火连绵,从秦汉至明清,归属变更频繁。清雍正九年(1731)设怀远县(县衙位于今柴兴梁旧县城),辖怀远、响水、波罗、威武、清平5堡,属榆林府。民国三年(1914),为区别于安徽省怀远县,更名横山县。民国十五年(1926),撤销榆林道,横山县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横山县属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榆林),直至1949年5月榆林解放。1934年5月至1937年11月,先后建立赤源县苏维埃政府、米西县苏维埃政府、横山县苏维埃政府、靖横县苏维埃政府等人民政权,统辖境内部分地区。1946年10月,横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榆横政务委员会,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58年12月,横山县被撤销,本境分别划入榆林、靖边、米脂县。1961年10月,复县,隶属陕西省榆林专署,横山境域边界恢复1958年前原状。1978年6月,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取消,恢复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横山县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市,横山县隶属榆林市。2001年12月,付家坪乡并入武镇乡,五龙山乡并入殿市镇,王有地乡并入党岔乡,全县辖10镇8乡。2011年11月,双城乡并入魏家楼乡成为魏家楼镇,艾好峁乡并入赵石畔镇,南塔乡并入响水镇,石窑沟乡并入韩岔乡成为韩岔镇。2015年3月撤雷龙湾乡、白界乡,设雷龙湾镇、白界镇,撤横山镇,设立横山街道,其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15年12月25日,撤销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2016年11月9日,横山举行“撤县设区”挂牌仪式,驻地为横山街道北大街9号。2017年,撤销横山街道,设立城关街道、怀远街道、夏州街道。2019年,设立崇德路街道、怀仁路街道。截至2021年底,全区辖5个街道、13个镇、4个办事处、1个国有石马坬农场,1个派出机构横山新区管委会,214个行政村。

三、人口面积。

2021年末,全区总户数113182户,年末户籍人口为384530人,其中男性人口202627人。占总人口的52.69%,女性人口181903人,占总人口的47.3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苗、蒙古等少数民族。2021年,出生人口2560人,出生率为6.7%;死亡人口833人,死亡率为2.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73051人,占户籍人口的19.00%。辖区东西宽93.83千米,南北长95.85千米,面积4333平方千米。

四、地质。

横山区处于祁(连)吕(梁)贺(兰)山字构造马蹄形盾地的东翼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陕甘宁盆地复合部位的东部,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高原流沙、低梁、湖滩交错分布的东南洼地过渡带位置。地质构造单元大部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部分。地质发育与整个华北地台相似。

五、地貌。

横山区地处陕北高原腹地,在中生代地层及新生代晚第三纪红土层所构成的古地形上,广泛覆盖一层10~30米厚的黄土。地台区构造运动的大面积垂直升降(以上升为主),使得天然植被严重破坏,黄土长时间受水流冲刷和其他外营力剥蚀,形成沟壑纵横、河谷深切、梁峁起伏的丘陵沟壑地貌。地貌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南部以丘陵沟壑为主,约占总面积的51.3%;北部为沙漠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32.2%;中部为河谷川地,约占总面积的16.5%。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部显高。南部的大墩梁海拔1534.9米,是全区的最高点;东北部的无定河出境口河床处海拔887米,是全区最低点。西南部海拔大都为1300~1530米,东、北部海拔一般是900~1200米。

六、水文。

横山境属黄河水系无定河流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水能丰富,水质较好。有无定河、芦河、大理河、小理河、黑木头河等大小河流115条,年自产水2.02亿立方米,过境水流量3.8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5.8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7322千瓦,地下水可利用开采量达7277万立方米。王圪堵水库已成为全市工农业用水的源头和枢纽。受地貌条件制约,沟谷切割较深,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径流量普遍有季节变化和输沙量大的特点。地下水资源南部贫乏,且水位较低。域内河流错综,沟壑密布。河沟密度每平方千米0.3千米,大于1千米的沟有11343条;115条地面河流中,流域面积5~10平方千米的36条,11~50平方千米的60条,51~100平方千米的6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13条。南部丘陵山区94条河流全为大理河、小理河流域,陡而纵深,泥沙含量大,径流量变幅特别明显,有“双汛”(春凌汛,夏洪汛)特点。北部风沙区21条河流地下水补给较多,水量丰沛,河谷宽阔平坦,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较小。近年来通过修建坝库和宽幅梯田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七、气候。

横山区由于受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时间短,寒季长,日照足,温差大,降水少,大风多,间有沙尘暴。区境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干湿冷热分明,冬季严寒少雪,春季大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时有伏旱暴雨,秋季多雨,早霜冻频繁。近30年来,气候趋向转暖,灾害频发且危害较重。

八、土壤。

横山区土地资源40万公顷。土壤分布规律与地貌相适应,芦河以西、无定河以北以风沙土类为主,滩涂地中心多为沼泽土,水稻土和潮土类,其四周是淤土类;芦河以东、无定河以南以黄土性土类为主,零星出现红土类、黑土类和风沙土类。大多土壤缺磷少氮不短钾,有机质贫乏,蓄水保墒能力差,素有“地瘠”之说。1981年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显示,全区土壤呈9个类,21个亚类,39个土属,83个土种。全区所有农耕地肥力水平处于中下等,山地中60%以上的耕地在5级以下,土壤尚有沙化趋势。

九、煤炭。

横山煤炭储量大,分布广,质量高,易开采,是神府特大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煤炭储量可达500亿吨,已探明储量达106亿吨,占陕北神府煤田探明储量的6.6%。横山区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延安组,次为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境内预测侏罗系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侏罗系上统延安组煤层主要分布在横山区境内西部与北部,延安组含煤层10层左右。其中可开采煤层1~3层,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可开采面积约2250平方千米。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煤层分布于横山区南部魏家楼、双城、石湾一带,瓦窑堡组含煤层12层左右,其中可开采煤层1~2层,可开采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煤层埋藏最大深度小于700m,易于开采利用,内蕴经济资源储量约5亿吨。

十、石油。

横山区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属于该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部分。油田主要产层为长22、长61-1、长61-2、长62,在不同区域也发现长4+5存在含油显示。根据当前探明及开发现状可分为四个区域,即白狼城油区、大水沟油区、魏家楼油区和双城油区。石油属于靖安油田,主要分布在石湾、魏家楼、双城向外拓展到塔湾、高镇、雷龙湾、韩岔等乡镇,属零星分散的小块储区,储油面积达2300平方千米,油层距地表3000~10000米,远景储量达4500万吨,控制储油面积130平方千米,已探明储量为2700万吨。

十一、天然气。

横山地处陕甘宁盆地大气田的中心地带,天然气遍储全区各乡镇,有面积大、层多、压力稳定、含硫量低等特点,主要成分为干气,甲烷平均含量为93.3%,是理想的城市用气和优质化工原料。预测远景储量为1.56亿立方米,占榆林市远景储量1/3,占全国远景储量的1/30。陕北大气田是中国目前探明的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已跻身于世界级大气田的行列。

十二、其他矿藏。

横山境内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是晋陕蒙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区,除煤、石油、天然气之外,主要矿藏有油叶岩、高岭土、黏土、盐岩、石英石、石灰石、铁、沙炭等,其中高岭土、黏土、岩盐储藏较为丰富。矿盐属榆、米、横特大矿盐区,属上等精盐。高岭土大量分布在殿市、韩岔、波罗、党岔、魏家楼等乡镇,总储量达10亿立方米,含量在70%以上,是烧制普通陶瓷和高档细瓷的优质原料。

十三、农业。

1.农业资源。横山区拥有耕地10.7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草地8万公顷,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以“羊产业”为主导产业,拥有“果、豆、菜、稻、鱼、蟹、薯、药”八大特色产业。其中:横山羊肉,肉质细腻、味美无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横山大明绿豆,粒大饱满,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800多万美元,“横山羊肉”和“横山大明绿豆”已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全区机械化水稻种植3333.33公顷,年产量2万吨,被誉为“塞上小江南”。2.种植养殖业综述。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400公顷,推广各类农技试验示范项目14666.67公顷,全力以赴抗旱保粮,大旱之年实现粮食稳产22.8万吨。稻渔绿色种养产业初具规模,生产水稻2.5万吨、稻蟹20万斤,实现产值1.3亿元,探索出干旱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启动马家梁陕北白绒山羊全产业链综合展示区建设,“一馆三中心”建成开放,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10.7%。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稳步推进,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6个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区。3.巩衔成果扎实稳固。建立“双周一调度、一月一推进、年终大考核”巩衔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乡村振兴局,实现体制机制平稳过渡、政策措施紧密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投入涉农整合资金3.5亿元,实施振兴项目668个,新识别标注监测对象92户283人,及时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针对性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省卫健委、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瘦西湖风景区、华能集团、市级各帮扶单位和驻横企业倾力支持、大力支援,累计援助资金5257万元,消费帮扶销售总额达1.4亿元。

十四、工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50.84亿元,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166.74亿元,增长13.6%。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产量1594.30万吨,增长5.6%;累计发电273.40亿度,下降3.8%;原油产量12.90万吨,下降9.4%;甲醇累计完成产量64.09万吨,下降26.4%;醋酸累计完成产量42.65万吨,增长24.1%;聚丙烯累计完成产量39.45万吨,增长11.1%;聚乙烯累计完成产量38.35万吨,增长8.2%。2.行业完成产值。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79.43亿元,增长4.2%,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2.6%;煤炭开采业实现产值116.18亿元,增长140.0%,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3.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产值37.33亿元,增长10.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0.6%;化学原料、制品和制造业实现产值105.42亿元,增长48.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0%。3.企业生产情况。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8亿元,增长45.2%。黄蒿界煤矿产能置换方案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高兴庄煤矿缴纳矿产资源价款和滞纳金等费用1.6亿元,采矿证延续登记完成。兰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创利环保废弃物利用项目具备运营条件,赵石畔煤矿、天云煤矿、凯腾长盛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争取中省市投资1.7亿元,储备专项债券等重大项目128个。围绕高端能化、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8亿元。

十五、贸易。

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8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37亿元,下降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1%。商品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21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7.0%。累计销售汽车16592辆,下降10.5%,实现汽车销售额24.25亿元,下降10.5%。汽车销售占商品零售业达5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8%;餐饮收入1.47亿元,增长19.3%,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新增市场主体2638家,全区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1231件。30家农产品销售企业入驻“832消费扶贫”“本来生活”等电商平台,年销售额6000万元。460家商户入驻“饿了么”“美团”,完成交易额1680万元。新建快递驿站网点20个,镇级物流站点9个,村级物流服务点70个,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十六、财税金融。

2017至2021年,横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25.4亿元增长到273.5亿元,年均增速9.2%;地方财政收入由2.8亿元增长到12.1亿元,年均增速34.4%。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318元增长到35104元,年均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891元增长到15568元,年均增长9.5%。2021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7.77亿元,增长60.8%。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14亿元,增长58.8%。完成财政支出44.36亿元,增长2.9%。

十七、城建交通。

1.城乡建设。运动公园交付使用。实施保障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4个。改造二街、环城路等市政道路5条9.6公里。转盘东侧、西沙等黑臭水体得到彻底整治。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清理陈年垃圾6000余吨,新建卫生厕所620个。整治沟渠80多公里,残垣断壁150多处。2.交通情况。全区境内共有铁路74.65公里(银太36.5公里、神延18公里,榆横工业园区20.15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4645.8公里,路网密度1.07公里/每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公里,国道126.2公里(G307—35公里,G210—87公里,G242—4.2公里)、省道143公里、县道353公里、乡道356公里、村道3582.6公里。全区214个建制村100%通畅。投资1.7亿元,建成榆靖路至雷龙湾永忠村二级公路19.5公里。完成榆靖路沉降路面改造工程。

十八、社会保障。

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69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445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0219人。2021年有养老机构4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8个,床位数有1100张。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423户6997人,发放低保资金4055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939户4389人,发放保障资金4201万元。供养农村特困人员635户749人,发放特困资金69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26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0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以内。推进区人民医院和党岔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改扩建区人民医院负压病房。重启区妇幼保健院业务楼项目并完成主体建设。改扩建镇卫生院10个,设立卫生服务中心4个。医疗救助7665人次1077万元。兜底保障支出8000万元,帮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及孤儿等弱势群体1.4万人。碘盐配给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2021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4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8元,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7483元,经营性收入4442元,财产性收入263元,转移性收入338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4元,增长7.7%,其中工资性收入21266元,经营性收入4667元,财产性收入2678元,转移性收入6493元。

十九、生态建设。

2021年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0平方公里,新建、加固淤地坝58座、拦沙坝15座。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及“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等工程7133.33公顷。深入推进铁腕治污34项攻坚行动,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57个。清洁取暖改造3278户,城区清洁取暖率达7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9.6%,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00天,首次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县序列。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完工,建成全市首个中水回用项目。清理河湖“四乱”问题52处,整治入河排污口33处,境内河流水质全部达标。整治农村乱占耕地313处45.47公顷,拆除黏土砖厂30家、燃煤锅炉85台,29家涉煤企业建成环保储煤棚。随着横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建设起沙漠—湿地—稻田—森林“四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横山生态近年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10月10日,由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提供的20只朱鹮,穿越秦岭、一路北上,来到无定河畔横山区白界镇黑峁墩村“安家落户”,横山区成为陕西省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的最北端,至此,“朱鹮版图”实现陕西地市全覆盖。

二十、教育卫生。

2021年,全区拥有学校、幼儿园共计144所。其中中小学58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25所,小学教学点13所),幼儿园84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专任教师4143人,其中高级中学专任教师380人,高级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49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881人,小学专任教师1734人,幼儿园及学前班专任教师977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2人;在校学生53960人,其中高中生4267人,中职生1174人,初中生10079人,小学生25998人,幼儿园及学前班学生12304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38人。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03亿元,增长34.45%。投资3.8亿元,新建改建校舍9万平方米,开发区七幼建成投用,区六中和开发区三幼主体完工,区七小、韩岔中学、石湾中学、高镇中学改扩建全部完成。高考成绩低进高出,本科上线率68%。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4个。其中医院16个(综合医院13个、中医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5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个、村卫生室225个、诊所医务室等26个];专业公共机构3个(疾控中心1个、妇保院1个、监督所1个)。全区共有床位1270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92人。

二十一、古迹文旅。

境内人文遗迹遍布,古堡塔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黄土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交融,腰鼓、民歌、剪纸和说书在这里发源、传承、兴盛。涌现出了李继迁、李元昊等一批重要历史人物,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也诞生于此。横山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作为陕北红色革命的策源地,赤源县苏维埃就建立在这里;著名的横山起义,轰动塞上、震撼西北、影响全国。境内还有古银州、狄青原、响铃塔、明长城、波罗古堡、无定河湿地、王圪堵水库等众文化旅游资源。2021年,建成文化馆总分馆5个、老腰鼓传习所9个、图书馆总分馆4个、服务网点12个。打造镇级标准化文化站3个,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横山腰鼓进京献礼建党100周年,受到国家文旅部嘉奖。 b7R/3ALprRwssfc03XCAkHVu5KUm83QSMcknTmsacu9pbYdSzjOblzPvj7D+OA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