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2年,福田区推进经济发展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基建、数字技术、数字智造、数字金融、数字文化、数字商贸”六大重点板块发展,布局九大数字产业基地,实现“一数兴业”,数字赋能经济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11月15—16日,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中国区在成都召开,大会以“人民·激活·城市”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和全球主会场巴塞罗那同期举行,线上链接全球80个国家600个城市共话智慧城市发展新未来。在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颁奖典礼上,福田区从44个城市的126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获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经济大奖”。
【数字经济体系构建】 2022年,福田区构建数字经济“1+6”发展体系,以“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新科技、数字新智造、数字新金融、数字新文化、数字新商贸”六新板块发展。调研形成《福田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印发《2022年福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和重点项目清单》,建立数字经济实施监测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赋能现代产业发展。年内,数字经济监测平台上线运营,精准调度数字经济“六新”板块发展情况。数字经济集群带初具规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数字化产业园区集群链条。推进数字经济重点任务,推出通信核心器件国产化等32项重点任务和全球智能硬件中心等4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1亿元。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SCEWC)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于2011年创办,获联合国人居署、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支持,至2022年已连续举办11届,是全球规模最大、专注于城市和社会智慧化发展及转型的主题展会。
【数字发展生态营造】 2022年,福田区落户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揭牌“湾区数字科创中心”,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联合深数所、大数据研究院、深科技、福田产投等机构打造深圳数据交易大厅、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平台和数据要素产业加速器,汇聚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登记平台、行业协会、研究院所等重点机构,集聚一批数据要素市场重点企业,搭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形成“资—供—产—销—用”良好生态循环。在城区品质管理中应用“BIM+CIM”数字技术(BIM即建筑信息模型,CIM即城市信息模型),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区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智慧化监管平台集成市、区11个系统数据。以构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监测体系为抓手,搭建数字经济监测平台,提升监测和服务水平,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福田区获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经济大奖” (区政数局 供图)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2022年,福田区出台“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发展线上消费、首店经济、“网红”经济,限上网络零售额353亿元,增长51%,引入首店55家,领跑全市。助力雅娜购等企业开设电商平台,天虹、岁宝等传统商超加强线上运营,支持汇洁、西部牛仔等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直播带货业务。推出数字交互皮影剧《嬉戏》和AR多维皮影戏等“非遗”创新科技类项目。开展“全民AR寻宝”、丹青光影数字书画艺术展等数字文化活动,建立“沉浸式”体验数字文物博物馆,构建博物馆虚拟现实体验区。推进八卦岭中厨大厦德明利智能工厂建设,更新打造兄弟高登、八卦岭3-1小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项目,为智能制造化建设提供样板。年内,福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占GDP12.30%。
【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场景打造】 2022年,福田区在全国率先落地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场景。年内,联合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在福田辖区优质学科类教培机构开展试点,推进数字人民币教培机构预付式平台建设。消费者在平台使用数字人民币缴费后,预付资金将被“冻结”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可按照上课次数等不同核销方式、通过数字人民币底层技术实现预付资金“一笔一清、一课一释”。如因机构问题无法履约,当消费者申请预付费退款时,平台可以实现未核销金额的快速退款,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编辑部整理)
【概况】 2022年,福田区通过实施加大学位保障力度、集团化办学、城中村学校整体提质、探索数据监测改进教育管理决策与教育教学方式等举措,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率先印发区级实施方案《深圳市福田区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公办学校大宗食材实行集中采配,在31所中小学校推进食堂自营,惠及师生4万余人。中考、学考期间,制定《福田区隔离备用考点考生转运实施细则》等工作指引,开通20条热线,24小时暖心服务,助力考生安全赴考。发布《城中村学校提升实施规范》,围绕“校园环境提亮、教学水平提升、特色课程提优、资源整合提力、品牌创建提质、家校共育提效”六大方面进行具体实施方式阐述,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城中村学校提质升级方式方法和流程。年内,福田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区)。
【义务教育在校午餐午休制推进实施】 2022年,福田区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在校午餐午休制度。为确保学生午餐干净卫生,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福田区各学校均实行陪餐制度。皇岗小学值周行政负责人每天与学生共同进餐,关注学生进餐情况,了解学生口味和需求,评价饭菜膳食营养,征求看班教师及就餐学生意见与建议,并做好陪餐记录。各学校在校园开放日活动中加入食堂体验环节,邀请学生家长走进学校食堂,到餐厅加工区、消毒区和仓储区参观,了解食堂各功能区布局、食堂卫生情况、加工烹饪流程、餐具消毒流程等。竹香学校每周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午餐菜谱,让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用餐情况,确保学生吃得安全、放心。各学校在教室装上储物柜,专门存储学生床垫、枕头、被子等寝具,规范午休学生行为,为学生提供舒适、健康学习环境和午休条件。
【义务教育提质扩面】 2022年,福田区打造“本真、适才、普惠”优质教育,构建与“首善之区”相匹配的教育新生态,坚持“扩规模”和“提质量”并举,加速学校学位供给。9月,皇岗创新实验学校、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福龙学校、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八卦岭校区等多所新学校投入使用。皇岗创新实验学校在皇岗中学旧址上重建,建成后为小学24班、初中30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8月,该校正式升级更名为皇岗创新实验学校。完全回迁后,皇岗创新实验学校招生人数近2600人。福龙学校由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承办,按小学24班/1080座、初中24班/1200座规模建设,建成后为48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提供2280个优质学位。荔园小学八卦岭校区由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承办,按36个班规模建设,提供1620个优质学位。对标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新型学校,3所新学校将高品质标准贯穿到校园建设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安全、美观、舒适的学习环境。
2022年5月17日,福田区先行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推进会在福田会堂召开 (区教育局 供图)
【校本特色课程开发】 2022年,福田区引导各学校通过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多样化课程、打造新生态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优做大课程资源“蛋糕”。红岭实验小学秉持“办一所看得见童年和未来的学校”办学理念,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新型优质学校。学生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等情境化探究主题课程中,边玩边学,寓教于乐。下沙小学根据校情、生情,成立学科、年级、班级等教学共同体,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构建校本教研体系。明德实验学校联合深圳水务部门共建海绵城市课程,学生通过项目、小课题研究等学习方式,学习治水等知识,提升创新能力。荔园外国语小学(狮岭)开发小学数学与建筑融合课程——“会造房子的小数学家”,成为区级品牌课程。该课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思维、语言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
【基础教育帮扶】 2022年,福田区做好基础教育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精选9批(次)106名骨干教师到4省10县开展帮扶支教工作;接收广西南宁市、广东肇庆市等地88名骨干教师到福田区进行跟岗锻炼;组织福田区48所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工作,进行各类教育交流活动85次,相互学习、同谋发展。帮扶肇庆市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教育发展,选派60名教师“组团式”集中帮扶各县3—4所学校,同时接收肇庆市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教育系统60名骨干教师到福田区进行跟岗锻炼。 (编辑部整理)
【概况】 2022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湖北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收官,通过《关于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框架内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福田。福田红树林区域位于深圳湾东北部,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南达滩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广深高速公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有70公顷天然红树林、22种红树植物、189种鸟类。其中,23种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福田红树林区域核心区分两块,总面积122.2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30%。核心区是保护区(红树林部分)主体和核心,是红树林生长最茂盛地区,也是许多冬候鸟包括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是当地多种鸟类繁殖地;缓冲区分两块,面积116.58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1.70%。缓冲区范围内基围鱼塘、芦丛洼地,是从湿地到陆地的过渡地带,小生境复杂多样,因此鸟类种群出现多样化,福田区是各种动物及鸟类盘旋飞翔觅食区;实验区具体范围在保护区西面,面积123.26公顷,占保护区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50%。
【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线开展】 2022年7月15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布:为全面提升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将全线开展,以期候鸟在秋冬返回之时,拥有更舒适的栖息环境。修复方案以鸟为本,用近自然修复方式,满足黑脸琵鹭、鸻鹬等候鸟栖息觅食需求,同时兼顾3—5月本地鹭鸟繁殖期食物需求,提升保护区鸟类栖息服务功能。修复项目完成后,将达到保护区1—6号鱼塘“集中连片、功能分区、管理分区”效果,鸟类栖息地生境质量优化,生态效益提高。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2022年11月9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会场,宣布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自2019年,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科学技术协会、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红树林基金会四方合作,开展“福田区中小学湿地教育项目”,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湿地,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办湿地教育活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基于自身生态特点,开发多元化课程,常年面向公众提供各类主题导览活动,组织各类体验生态管理工作,促使公园逐渐成为市民了解和学习生态知识、参与生态提升的学习营。
【首届红树林畔健步行活动】 2022年12月14日,福田区举办以“生生不息,生态福田”为主题的首届红树林畔健步行活动,动员市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向社会展示福田红树林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健步行活动路线主要围绕新洲红树碧道、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开展,路线全长4000米。活动全程布置多个生态科普知识打卡点,分别是生态知识科普站、识图辨物和生生不息大挑战,参与者通过扫码方式,获取相关答题任务并完成挑战。活动设立“生态达人”“生态卫士”和“生态标兵”1000余个名额。 (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