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战第二

【题解】

本篇主要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依赖关系出发,论述了“持久作战”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的观点,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军事思想。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而军事实力所依赖的则是综合国力的强弱。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的财力终会枯竭,长期消耗,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为减轻作战的负担,孙武进一步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主张,减少远程运输,节约作战开支,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军事思想。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 ,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兵众用繁如此,自不得久战于外

【注释】

①驰车:一种轻型的战车。千驷:古代四马拉一辆的车叫“驷”,“千驷”就是有一千辆轻型战车。

②革车:古代运载辎重的战车。乘:辆。

③带甲:指用甲胄武装起来的士卒。

④馈(kuì):运送。

⑤宾客之用:指外交的费用。宾客,指外交使节。

秦小戎图

明刊本《武经总要》插图。此图为《诗经·秦风·小戎》诗意图。图中标示了诗中所提到的“ 收”“文茵”“ ”“辔”“厹矛”“交 ”“龙盾”“ 驷”等。

⑥胶漆之材:泛指制作和维修作战器械所需的材料。

⑦车:车辆。甲:盔甲。这里泛指各种军事装备。奉:供给,补充。

⑧举:出兵作战。

⑨兵众用繁如此,自不得久战于外:王阳明《陈言边务疏》有相近的表述:“《兵法》曰:‘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夫古之善用兵者,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犹且日费千金,今以中国而御外寇,非漕挽则无粟,非征输则无财,是固不可以言‘因粮于敌’矣。然则今日之师可以轻出乎?”《疏》言兵众用繁不可轻易出师,此言兵众用繁不可久战于外。众、繁,皆多之义。

【译文】

孙子说:凡兴兵作战的规律是,需要出动轻车千辆,重车千乘,全副武装的兵士十万,还要跋涉千里运送粮食。这样一来前方后方的各种开支,包括外交,物资器材,战车、甲胄的供给等,每天要花费千金,之后十万大军方才出兵作战。 ※士卒、器用消耗如此之多,自然不可长久在外作战。

其用战也胜 ,久则钝兵挫锐 ,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 兵闻拙速。 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 ,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趋利者先远害

【注释】

①用战也胜:指用兵作战。

②钝兵挫锐:这里指军队疲惫,士气挫伤。

③力屈(jué):指战斗力衰竭。屈,竭尽。

战国高子戈

高氏是齐国世臣。此戈出自高子之墓,刻有“高子戈”三字。

战国锦纹铜戈

戈有四穿,长胡两面均有方胜形锦纹。

④久暴(pù)师:军队长期在外作战。暴,晒。国用:国家的开支。

⑤殚(dān)货:耗尽物力财力。殚,竭,尽。货,财货。

⑥弊:指疲惫。

⑦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杜牧曰:“攻取之间,虽拙于机智,然以神速为上,盖无老师、费财、钝兵之患,则为巧矣。”李贽《孙子参同》卷二注曰:“宁速毋久,宁拙毋巧,但能速胜,虽拙可也。”意谓兵贵出速。拙,笨。与“巧”相对。

⑧兵久:指作战时间长。国利:对国家有利。

⑨趋利:追求利益。远害:远离祸害。《文子·符言》云:“欲利,先远害。”

【译文】

用兵作战务求速胜,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耗尽兵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队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那么诸侯就会乘机向我发起进攻,即使有智谋之士也无法挽救如此危局。所以听说在用兵上,如果笨拙就要速战速决, 听说在用兵上,如果笨拙就要速战速决。 没见过指挥巧妙而久拖不决的。战争旷日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从没有过。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危害的将领,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处。 ※想追求利益,首先要远离祸害。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

【注释】

①役不再籍:意谓不再三从国内征兵。籍,指征集兵员,登记名籍。古代按户籍征兵。

②粮不三载:意谓不再三从国内运粮。载,运输。

③因粮于敌:意谓粮草从敌国补充。因,依靠,凭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多次征集兵员,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多次征集兵员。 不再三从国内运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粮草的补充要依靠敌国在敌国就地解决, 粮草的补充要依靠敌国在敌国就地解决。 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充足了。

《钦定书经图说》“峙乃糗粮图”

《书经》即指《尚书》。《钦定书经图说》由清光绪年间孙家鼐等奉旨编纂。全书以图为主而系之以说,对儒家经典《尚书》进行诠释。糗粮即干粮。《尚书》孔传曰:“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吕氏春秋·悔过》曰:“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 ,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 ,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 ,甲胄矢弓 ,戟楯矛橹 ,丘牛大车 ,十去其六。

【注释】

①远输:指远道运输粮草。

②近于师者贵卖:靠近军队的地方物价暴涨。意指军队所到之处由于需求突然增大,造成当地物价暴涨。

③丘役:按丘征集的赋税徭役。丘,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据《周礼·小司徒》,在古代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④殚(dān):尽。

⑤中原:这里指国内。

⑥破车罢(pí)马:战车损坏,战马疲惫。罢,疲惫。

⑦甲胄(zhòu)矢弓:铠甲、头盔、箭、弓弩,泛指各种作战装备。

⑧戟楯(dùn)矛橹:泛指各种作战攻防武器。楯,同“盾”。橹,大盾牌。

曾侯乙墓皮甲胄复原示意图

战国马甲

弓干各部分名称及其构成材料

⑨丘牛:指从“丘”征集来的牛。大车:指辎重车。

【译文】

国家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途运输,远途运输就会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物价必然会暴涨,物价暴涨就会导致国家财物枯竭,财物枯竭国家就会急于征收赋税和劳役。军力耗尽,财物枯竭,国内空虚。百姓的私家财产损耗掉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战车破损,战马疲惫,甲胄、弓箭、矛戟、盾牌、拉辎重的牛车也损耗掉十分之六。

神臂床子连城弩

明刊本《武经总要》插图。

故智将务食于敌 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 ,当吾二十钟; 秆一石 ,当吾二十石。

【注释】

①智将:明智的将领。务:必须,一定。

②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六十四斗为一钟。

(qí)秆:泛指喂牛马的草料。 ,通“萁”,豆秸。秆,禾茎。石:古代的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译文】

所以明智的将领一定是在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明智的将领一定是在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钟,在敌国取得草料一石,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 ;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 。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胜敌而益强。

【注释】

①怒:指激起士兵对敌人的愤怒。

②货:财货。指用来奖赏士兵的财物。

③更:更换。旌旗:即旗帜。

④杂:交错编排。

⑤益:增加。

【译文】

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激起士兵对敌人的愤怒;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用财物来奖赏士兵。所以在车战中,凡夺取敌军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取战车的人。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去上面的旗帜,交错编入我方车队而一起乘用。对俘虏来的士卒要优待他们、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战胜了敌人,自己也就更加强大。 战胜了敌人,自己也就更加强大。

故兵贵胜,不贵久。

【译文】

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 智将 ,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释】

①生民之司命:民众生死的掌控者。张预注:“故敌人死生之命,皆主于我也。”《孙子·虚实》:“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司命,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

②智将:明智的将领。

【译文】

所以深知用兵之道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主宰者, 明智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主宰者。 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王阳明评】

兵贵“拙速”,要非临战而能速胜也,须知有个先着在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是也。总之,不欲久战于外以疲民耗国,古善用兵之将类如此。

【注释】

①先着:指事先预备好的计谋。

【译文】

兵贵“拙速”,重要的不是临战而能迅速取胜,应该懂得要有个预先筹划好的计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就是这样的。总之,不想久战于外而疲民耗国,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就像这样做的。

【胡宗宪评】

梅林曰:“拙速巧久”之论,恐未可拘

【注释】

①拘:拘泥。

【译文】

梅林说:“拙速巧久”的观点,恐怕不可以拘泥。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展开图

铜壶展开图为水陆攻战的场面,两军对垒,其中有仰攻、投石、舟师对战等。 obl/G6rRQMn2e32/Rw5UvNwRvmVLai4lXSqmvNS+0wA9CmB22W0FcjH2R4z5VG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