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始计第一

【题解】

本篇以“计”名篇,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最后着重指出,对战前的作战计划、作战意图必须深思熟虑。“多筭胜,少筭不胜”,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孙子曰:兵者 ,国之大事 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兵:此处指战争。

②国之大事:国家的头等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③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意谓百姓的死活,国家的存亡,都关乎军事。

④察:考察,研究。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关乎百姓的死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分析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 经之以五事。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之以计而索其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是兵家秘密藏,即下文所谓“权”也 ,“诡”也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 ,五曰法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 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 ,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 五者,知之者胜。 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

①经之以五事: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即下文提到的道(政治基础)、天(上顺天时)、地(下知地利)、将(将领贤能)、法(法制严明)来分析研究。经,衡量。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旧传北宋张伯礼所绘《九歌图》(局部)。

②校(jiào):比较。计:计算。索:求索。情:指实际情况。

③权:权变。

④诡:诡诈,奇诡。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⑤道:道义,品德。这里指在政治方面是否得民心。

⑥天:指天时(气候、时令)方面的条件。

⑦地:指地理条件。如距离远近、险要平坦、广阔狭隘等地形、地势。

⑧将:将帅。这里指具有谋略、智能,率领指挥士兵作战的将帅。

⑨法:军法,法令。这里指军队的编制、将帅的职掌、军备物资的供给等方面的法制。

⑩道:指军事战略的原则。

⑪上:指国君。同意:同心。

⑫不畏危:不惧怕危险。

⑬阴阳:这里指昼夜、晴雨等气象变化。时制: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

⑭险易:地势的险阻平坦。死生:这里指死地与生地,即地形是否有利于攻守进退。

⑮智:指智谋才能。信:指赏罚有信。仁:指爱抚士卒。勇:指勇敢果断。严:指军纪严明。

⑯曲制:指军队编制制度。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以及统辖管理制度。主用:掌管物资费用的后勤管理制度。主,掌管。用,物资费用。这些都属于古代军法的规定范围。

⑰五者:指道、天、地、将、法。

⑱闻:了解,知道。

⑲知:知道,了解。

【译文】

所以,要通过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通过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比较计算一下双方的各种条件,来探索胜负的实际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比较计算一下双方的各种条件,来探索胜负的实际情况。※“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是兵家秘密,也就是下文所说的“权”和“诡”。 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所谓“道”,就是使民众和君主同心同意, 军事战略的原则,就是使民众与国君同心同意。 这样民众才可以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惧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阴阳、寒暑、四时。所谓“地利”,就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作为将帅,要善于智谋,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作为将帅,要善于智谋,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将吏责权的划分、军需物资的掌管和供给。对于这五方面的情况,将帅能了解清楚就能取得胜利, 这五方面的情况,将帅能了解清楚就能取得胜利。 否则就不能胜利。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

①孰:疑问代词,谁,哪一方。

【译文】

所以,要通过双方的考察分析,掌握实际情况,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的情形。就要研究清以下问题:哪一方的君主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更能严格执行法规、法令?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加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些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明双方的胜负了。

将听吾计 ,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注释】

①将:虚词,表示假设,犹“如果”。下句“将不听吾计”之“将”与此同意。

②去:离开。

鸿门宴壁画(摹本)

鸿门,为地名。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项羽于鸿门设宴,想在宴会上除掉刘邦。宴会前后,刘邦积极应变,最后逢凶化吉。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如果带兵者采用我的计策,指挥作战必胜,我就留用;如果不采用我的计策,指挥作战必败,我就不用他。

越王勾践剑

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铸有极其精细的十一道同心圆圈。剑身一面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钺(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 (剑)”。

计利以听 ,乃为之势 ,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权”正对前“经”字而言。

【注释】

①计利:指有利的战略筹划。听:听从,采纳。

②势:含有态势之意。如战略形势、战术态势、战场优势等。它与“形”相反,多指随机的、能动的东西,如指挥的灵活、士气的勇怯等。

③佐:辅助。外:指国境之外。古时用兵多在境外,如《管子·七法》里说:“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

④因利:指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制权:指根据实际利害关系而灵活应变。权,权变,灵活处置。

【译文】

有利的战略筹划一经采纳,就还要设法造“势”,来协助在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战争的态势,要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采取相应的权变。 战争的态势,要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采取相应的权变。※“权”正是针对前面的“经”字而言。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桡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注释】

①诡道:曹操注云:“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意谓用兵打仗以诡诈多变为原则。

②示:显示,表示。这里也含有伪装的意思。

③取:指攻取。

④桡(náo):扰动,扰乱。

⑤卑:这里可理解为卑弱而谨慎。

⑥佚(yì):安逸,安稳。这里是指休整充分的意思。劳:使动用法,使疲劳。

⑦离:离间。

⑧不可先传:指事先不可具体传授,意即必须在战争中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曹操注谓:“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传,传授。

西汉楚王墓出土陶俑

【译文】

用兵作战,是以诡诈多变为原则。因此,能攻却要装出不能攻,要打却要装出不去打;欲从近处攻打却要装出从远处攻打,欲从远处攻打却要装出从近处攻打;对方贪利就要用利益来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要乘机攻取他;对方充实就要防备他,对方强大就要躲避他;对方暴躁易恼怒就要骚扰他,对方自卑谨慎就要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休整充分就要使其疲惫,对方内部团结就要设法离间他。攻打对方没有防备之处,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军事家取胜的秘诀,是不可以事先传授的。 军事家取胜的秘诀,是不可以事先传授的。

夫未战而庙筭胜者 ,得筭多也 庙筭胜者,得筭多。 未战而庙筭不胜者,得筭少也。多筭胜,少筭不胜,而况于无筭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筭,古代计数的筹码。《说文解字》曰:“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而不误也。”引申为计谋、谋划。

【注释】

①庙筭(suàn):古时凡兴师作战,都要在庙堂举行会议,用算筹计算敌我实力,预计战争胜负,这就叫“庙算”。张预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筭)。”

②得算多:指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

【译文】

还没有出兵交战,就在“庙算”上能够胜过敌人的,是由于计划周密、胜利条件多的缘故。 凡“庙算”上能够胜过敌人的,是由于计划周密、胜利条件多的缘故。 还没有出兵交战,就在“庙筭”上先已失败,是由于得到的“筭筹”较少。筹划周密的就可能取胜,筹划不周密的就不会取胜,更何况那些不筹划的呢?我根据“庙筭”的结果来观察,胜负之分就显而易见了。

【王阳明评】

谈兵者皆曰:“兵,诡道也,全以阴谋取胜。”不知阴非我能谋,人不见人,自不能窥见我谋也,盖有握算于未战者矣 。孙子开口便说“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此中校量计划,有多少神明妙用在,所谓“因利制权”,“不可先传”者也。

【注释】

①握算:本指执算筹以计数,这里指谋划。

【译文】

谈论作战的人都说:“用兵,是一种变化莫测的事情,全是靠阴谋取胜的。”殊不知计谋并不是我能背地里谋划,人不见人,自然不能看见我谋划的过程,大概谋划都是在未开战之前做的准备。孙子开口便说“比较计算一下双方的各种条件,来探索胜负的实际情况”,这其中的较量计划,有多少神明妙用在,正是所谓“要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来采取相应的权变”,“军事家取胜的秘诀是不可能事先传授”的道理。 obl/G6rRQMn2e32/Rw5UvNwRvmVLai4lXSqmvNS+0wA9CmB22W0FcjH2R4z5VG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