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小楷即「楷书之小者」,古人在抄写、批注、题跋时广泛应用,出现于章奏、公文、尺牍、经卷、抄稿本、科考试卷、书画作品等各种书写场合或载体,可以说是古代实用性最强的字体。

小楷在汉末三国时就已出现,两晋时达到成熟。当时尚无「小楷」之名,南朝人称楷书小字为「细书」「细楷」。经六朝至隋唐,小楷书体日臻完备,此后一直流传、发展至今。经过千百年的书写实践,小楷书法的创作和欣赏自成体系,名家辈出,佳作蔚为大观,体现了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汉魏之际的锺繇是书法史上第一位楷书名家,其传世之作《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即是小楷书。锺繇书法在用笔和结体上古拙松散、质朴清新,而隶意尚存,别有古韵。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用笔上变锺繇之平势为斜势,体势变锺繇之横势为纵势,意态变锺繇之高古为妍美,创造出一种遒媚流便的新书体,深刻影响了小楷书史。

如果说锺、王开创的魏晋小楷奠定了小楷的主流风格,民间盛行的抄经和墓志碑刻则从另一维度塑造了小楷的美学形式。《大般涅槃经》《灵飞经》《金刚经》《兜沙经》等写经作品或率真自然,或洒脱流畅,或整饬精美,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面貌。《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则开创了法度森严的唐楷先河。楷书的结构、笔法都在隋唐之际趋于完备,然而小楷在唐宋间的发展却近乎停滞了。

一改唐宋以来小楷低迷局面的是全面复古的赵孟 。其小楷上追锺、王,将森严的法度和萧散的风神融为一体,备尽楷则又独具面貌。他的《道德经》《妙法莲华经》承袭写经传统,继古开新,成就卓著。赵孟 以一己之力将小楷书体提升至书法殿堂的最高处。正是在他的基础上,明代小楷迎来又一座高峰。

从明中期至明末清初,小楷出现百花齐放的繁盛景象。开师古之风的祝允明、集小楷大成的文徵明、清雅简淡的王宠、古淡萧散的董其昌、古拙清健的黄道周、化繁为简的八大山人,都在小楷创作上获得了某种「自觉」,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小楷书体仿佛被重新定义,焕发的生命力延绵至今。小楷成为大艺术家的必修课,何绍基、溥儒等人,都贡献了别具一格的小楷佳作。

基于小楷的发展轨迹,我们编写了这套《小楷名品选》,力求在一定篇幅内完整呈现小楷书史,又不至散漫无归。为便于读者在一个精要的体系中选择临习的对象,寻求进阶之路,我们在编写时注意了以下方面:一,尽可能选择代表性的书家、代表性的作品。二,还原作品的原貌,使读者对于字体大小、作品形制有直观感受。然限于水平和条件,本书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zx9Z9StRpekyxROvtIklnWwN2x71e7l35dP8W50PMtp2kFaVq+4GzvaPEjKbkK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