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正月晦

【题解】

本卷有《正月晦》与《中和节》,两个节日息息相关,正是因设立中和节而废除正月晦日节。正月晦日节,也就是正月的最后一天,被视为送穷的日子,故唐代韩愈有《送穷文》。自此以后,便有了送穷的习俗。晦日,“晦”有昏暗不明、隐晦不显之意。唐德宗李适(kuò)认为这个节名有些不祥,于是在贞元五年(789)下诏废除正月晦日节,以二月初一设立“中和节”。

《正月晦》卷首有一段总叙文字概说正月晦之义。其条目均为正月晦日时俗节物,主要有正月晦日驱邪送穷仪式“湔裙裳”“号穷子”“除贫鬼”“送穷鬼”等;正月晦日农桑耕种“稼果树”“种冬瓜”等;正月晦日岁时卜筮“占谷价”。

《荆楚岁时记》曰:“每月皆有晦朔 ,以正月晦为初年,时俗重以为节。”《释名》曰:“晦者,月尽之名也。晦,灰也,死为灰,月光尽似灰也。”《南部新书》曰:“贞元元年九月二日敕 :‘方今边隅无事 ,烝庶小康 ,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择胜地追赏为乐 。仍各赐钱,以充宴会。’贞元五年,废晦日,置中和节 。”

【注释】

①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与第一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初一。

②贞元元年:785年。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785—805)。

③边隅:边境。

④烝(zhēng)庶:众人,民众。小康:国家社会渐告安定,人民生活安乐,但尚未达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阶段,称为“小康”。

⑤追赏:追随游赏。

⑥“贞元五年”几句:唐德宗贞元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贞元五年,789年。

【译文】

《荆楚岁时记》记载:“虽然每个月都有晦日和朔日,但因正月是一年的开端,民间将正月晦日和朔日发展为重要节日。”《释名》解释说:“晦,月末的名称。晦,得名于‘灰’,火灭后成灰,月亮的光芒穷尽后就像火灭后成灰。”《南部新书》记载:“贞元元年九月二日皇帝下令:‘当今边境没有战事,民众已达小康,其中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个节日,放任文武百官选择胜地追随游赏为乐。仍然各自赏赐金钱,以作为宴饮聚会费用。’贞元五年,废除正月晦日的节日,在二月初一设置中和节。”

凋蓂荚

《帝王世纪》 :“尧时,有草夹阶而生 。每月朔生一荚 ,月半则生十五荚。自十六日一荚落,至月晦而尽凋 。月小尽则余一荚 ,厌而不落 。尧视之为历。唯盛德之君 ,应和气而生 ,以为瑞草 ,名曰蓂荚,一名历荚,一名仙茆 。”后魏卢元明《晦日泛舟应诏》诗云 :“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 ,睕睕年光丽 。”

【注释】

①蓂(míng)荚:又名“历荚”。古代传说中的瑞草。

②《帝王世纪》:十卷,皇甫谧撰。该书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第一卷记天地开辟至三皇;第二卷记五帝;第三卷记夏;第四卷记殷商;第五卷记周;第六卷记秦;第七卷记前汉(即西汉);第八卷记后汉(即东汉);第九卷记魏;第十卷记历代星野、垦田及户口。皇甫谧(mì,215—282),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今宁夏固原)人。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另著有《针灸甲乙经》《高士传》《元晏先生集》等。

③阶:宫殿的台阶。

④月朔:每月的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

⑤月晦:每月的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⑥月小:指农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

⑦厌而不落:只凋零而不落。厌,收缩。此指凋零。

⑧盛德: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

⑨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

⑩瑞草:古代以为吉祥之草,如灵芝、蓂荚之类。或称仙草。

⑪茆:音mǎo。

⑫卢元明:字幼章,范阳涿(今河北涿州)人。约魏孝武帝永熙末年前后在世。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丞等职。

⑬迟迟: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

⑭晼晼(wǎn wǎn):日西斜,日将暮。

【译文】

《帝王世纪》:“帝尧时,有一种小草生长在宫殿的台阶缝隙中。小草每月初一开始每日生出一荚,到十五日就生出十五荚。自十六日开始每日落一荚,到月末刚好落尽。如果是小月(二十九日)到月末还剩一荚,那这一荚只凋零而不落。帝尧把它看作历法。只有品德高尚的君王,应天地间阴阳之气交合而生,作为吉祥之草,名叫蓂荚,又叫历荚、仙茆。”北魏卢元明《晦日泛舟应诏》诗写道:“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晼晼年光丽。”

尽桂树

虞喜《安天论》曰 :“俗传月中仙桂树,月初则生,月晦则尽也 。”

【注释】

①虞喜《安天论》:一卷,东晋虞喜撰。虞喜(282—356),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博学好古,精天文、经学,兼擅谶纬诸学,另著有《毛诗释》《尚书释问》等。《安天论》,是一部宇宙结构理论著作。

②尽:死亡。

【译文】

虞喜《安天论》记载:“俗传月中有仙桂树,月初就生长,月末就死亡。”

湔裙裳

《荆楚岁时记》:“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酺食渡水 ,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 ,以为度厄 。今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

【注释】

①湔(jiān)裙:古代的一种风俗,指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女子洗衣于水边,以避灾祸,平安度过厄难。《北史·窦泰传》:“(窦泰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因用为度厄避灾之典。

②酺(pú):聚饮。古指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渡水:指泛舟游玩。

③酹(lèi)酒:以酒浇地,表示祭奠。古代宴会往往行此仪式。水湄(méi):水边。

④度厄:旧时迷信,认为人有灾难,可以禳除逃过,谓之度厄。

【译文】

《荆楚岁时记》:“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人们都做些美味,聚会饮酒取乐,泛舟游玩,成年男女都到水边洗衣服,在水边洒酒祭祀,用来解除灾厄。如今的人只在正月三十日这天到河边去解除灾厄,妇女有的还去洗裙子。”

酺饮食

《玉烛宝典》:“元日至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酺聚者,大饮之名也。一云,出钱为醵 ,出食为酺。”

【注释】

①醵(jù):凑,聚集(钱)。

【译文】

《玉烛宝典》:“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人们都做些美味,聚会饮酒取乐。成年男女泛舟游玩,或在水边饮宴作乐。酺聚,就是大饮的意思。另一种说法,出钱为醵,出美食为酺。”

作膏糜

《唐六典》:“膳部有节日食料。”注云:“晦日,膏糜。”

【注释】

①膏糜:即膏粥。上浮油脂的白粥。

【译文】

《唐六典》:“膳部有节日食料。”注解说:“正月三十,为膏糜。”

拔白发

《四时纂要》:“正月甲子拔白发,晦日汲井水服,令髭发不白 。”

【注释】

①髭(zī)发:须发。

【译文】

《四时纂要》:“正月里甲子日拔掉白发,正月三十日汲取井水服用,可以使须发不白。”

稼果树

《治生要术》:“正月晦日,日未出时,以斧班驳锥斫枣李树,则子繁而不落,谓之稼树。”

【译文】

《治生要术》:“正月三十日,太阳还没出来时,用斧子将枣树、李树的枝杈斑驳砍劈,则果实繁茂而不脱落,称为稼树。”

种冬瓜

《齐民要术》:“正月晦日,倚墙区种冬瓜 ,区圆二寸,深五寸,著粪种之。苗生,以柴引上墙。每日午后浇之。”

【注释】

①区: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

【译文】

《齐民要术》:“正月三十日,靠着墙边开成区种冬瓜,这个区圆二寸,深五寸,要用粪和在土里种。出苗后,用柴将瓜蔓引上墙。每日在午后浇灌。”

占谷价

《杂五行书》:“正月晦日,风雨,主谷贵。”

【译文】

《杂五行书》:“正月三十日,刮风下雨,预示稻谷价格高。”

避战车

《白氏六帖》:“阵不违晦 ,以犯天忌 ,故战车避晦日也。”

【注释】

①战车:又称兵车。盛行于春秋、战国。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此喻指战争。

②阵:列阵。此喻指战争。

③天忌:指上天禁忌之事。晦日用兵被视作违背天时规律,可能招致灾祸。

【译文】

《白氏六帖》:“战争不避开晦日,会触犯上天禁忌招致灾祸,因此战争要避开晦日。”

号穷子

《文宗备问》 :“昔颛帝时 ,宫中生一子,性不著完衣,作新衣与之,即裂破 ,以火烧穿着,宫中号为‘穷子’。其后,以正月晦日死,宫人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也。’因此相承送之 。”又《图经》云:“池阳风俗 ,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 ,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注释】

①穷子:穷鬼。

②《文宗备问》:书名。不详待考。

③颛(zhuān)帝:即颛顼。

④裂破:撕坏。

⑤相承:世代流传。

⑥池阳:池州的别名和雅称。唐杜牧《送人》诗:“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

⑦尘秽:污秽。

【译文】

《文宗备问》:“从前颛顼帝时,宫中生了一个孩子,天性不喜欢穿完整的衣服,制作新衣服给他,他立即撕坏,用火烧破再穿,宫中的人都叫他‘穷子’。后来,穷子在正月三十日死掉,宫里的人埋葬他,相互说:‘今日送走穷子。’因此世代流传下送穷子这个习俗。”又有《图经》记载:“池阳的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这一天扫除房屋的污秽,投到水中,称为‘送穷’。”

除贫鬼

唐《四时宝鉴》 :“高阳氏子好衣弊食糜 ,正月晦日巷死 ,世作糜,弃破衣,是日祝于巷,曰‘除贫’也。”韩文公《送穷文》云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 ,主人使奴星星结柳作车 ,缚草为船,载糗舆粻 ,牛系轭下 ,引帆上樯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闻子行有日矣 ,鄙人不敢问所途 ,躬具船与车 ,备载糗粮,日吉时良 ,利行四方 ,子饭一盂 ,子啜一觞 ,携朋挈俦 ,去故就新,驾尘彍风 ,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 ,我有资送之恩 。’”

【注释】

①《四时宝鉴》:书名。不详待考。

②高阳氏:即颛顼。食糜:吃稀粥。

③巷:胡同。

④韩文公:即韩愈。

⑤元和六年:811年。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正月乙丑:即正月。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配合以纪年、纪月、纪日。元和六年的正月于干支为乙丑。

⑥奴星星:一个名叫星星的仆人。

⑦载糗(qiǔ)舆粻(zhāng):装载干粮和粮食。糗,干粮。粻,粮食。

⑧轭(è):牛鞅,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短粗曲木。

⑨引帆上樯(qiáng):把帆拉上桅杆。樯,桅杆。这里的车船等都是祭祀的道具。

⑩三揖:古时礼制,卿、大夫、士向君王行礼时,君王须还揖,故称卿、大夫、士为三揖。此指三次作揖。

⑪有日:多日。

⑫鄙人:自称的谦词。问所途:问去哪里。

⑬躬:亲自。

⑭日吉时良:即“吉日良时”。指经过占卜选定的吉利日期和时辰。

⑮利行四方:去东西南北四方都吉利。

⑯子饭一盂:您吃一碗饭。

⑰子啜一觞:您喝一杯酒。啜,饮。觞,酒具。

⑱携朋挈俦(chóu):携带朋友伙伴。挈,带领。俦,伙伴。

⑲驾尘彍(guō)风:牛车扬起尘土如同驾云,风吹船帆如拉满弓弦。彍,拉满弓。

⑳底滞之尤:滞留不去的怨恨。底滞,滞留。尤,怨恨。

㉑资送:出资相送。恩:情谊。

【译文】

唐《四时宝鉴》:“颛顼的一个儿子喜欢穿破衣服喝稀粥,正月三十日在胡同里死去,世人都熬稀粥,扔掉破衣服,这一天在胡同里祝祷,叫‘除贫’。”韩愈《送穷文》写道:“元和六年正月三十日,主人让名叫星星的仆人用柳枝编成车,用草扎成船,装载上干粮和粮食,把牛套在车轭下,把帆拉上桅杆,向穷鬼作三个揖,祝告说:‘听说您已准备走了,我不敢问您去哪里,亲自装好船和车,装载充足的干粮,今天是良辰吉日,去东西南北四方都吉利,您吃一碗饭,您喝一杯酒,携带朋友伙伴,离开这老地方到新地方去,牛车扬起尘土如同驾云,风吹船帆如同拉满弓弦,仿佛和闪电比赛一样。您没有滞留不去的怨恨,我有资助送行的情谊。’”

送穷鬼

《古今词话》:“太学有士人,长于滑稽 。正月晦日,以芭蕉船送穷 ,作《临江仙》 ,极有理致 。其词曰:‘莫怪钱神容易致 ,钱神尽是愚夫 。为何此鬼却相于 。只由频展义 ,长是泣穷途 。  韩氏有文曾饯汝 ,临行慎莫踌躇 。青灯双点照平湖 。蕉船从此逝 ,相共送陶朱 。’予幼时,亦闻巴谈《送穷鬼》词曰 :‘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 ,内里更有筵席 。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 。每年只有今日日 ,愿我做来称意 。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空去送穷鬼。’”

【注释】

①滑稽:(举止言谈)诙谐而引人发笑。

②芭蕉船:即用芭蕉叶折船。一种游戏(或祈祷仪式),将芭蕉船放在水中,带走不祥。

③《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等。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④理致:义理情致。

⑤钱神:谓金钱之力,如同神物。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著《钱神论》一文,刺世风之贪鄙。后常贬称万能的金钱。

⑥愚夫:愚昧的人。

⑦为何此鬼却相于:为何穷鬼偏偏与自己相随。相于,相随,相伴。

⑧展义:宣示德义。此指因展义而穷。

⑨泣穷途:因困窘而哭泣。《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⑩韩氏有文:指韩愈《送穷文》。

⑪踌躇:犹豫,迟疑不决。

⑫青灯: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平湖:平静的湖面。营造静谧的送别场景。

⑬蕉船:即芭蕉船。

⑭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范蠡既佐越王勾践灭吴,以越王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巨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⑮巴谈:宋人。不详待考。

⑯辉辉:明亮。

⑰内里:其中。筵席:酒席,宴会。

⑱饱吃莫形迹:吃饱喝足,不必拘泥礼节。形迹,指举止拘谨或客套。

⑲今日日:即今日。后一“日”字为衬字。

⑳称意:称心如意。

㉑空去送穷鬼:徒劳地送走穷鬼。空,寓意徒劳。

【译文】

《古今词话》:“太学有一士人,善于用诙谐言词引人发笑。正月三十日,用芭蕉叶做成船送穷,写了一首《临江仙》,很有义理情致。其词写道:‘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为何此鬼却相于。只由频展义,长是泣穷途。  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青灯双点照平湖。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我年幼时,也曾听说巴谈《送穷鬼》词写道:‘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日,愿我做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 ZgH3K9fbJZ8Zupk+JOMukErkEB6+N4mCHqgkneQFGBUyBWO2z6d1Z/ERqhqhcA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