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尖刻的心理学家是个无趣的存在,他的童年历经艰辛,偶尔还备受冷落。
他将自己的人生描述为“一把辛酸泪”。正因为他尝尽了人生的痛苦,所以他渴望帮助别人,希望别人能拥有他曾错失的那些东西。
经历了35个学期的漫长等待(因为有严格的名额限制!),他终于获得机会进入一所偏远的大学就读。是去比勒费尔德,还是去蒂宾根上大学好呢?为此,他伤透了脑筋。他最终搬进了5人合租的公寓,晚上甚至有室友从房门下的缝隙偷偷塞纸条进来,纸条上写一些“昨天晚餐时你说的话,让我感动不已”之类的令人动容的话语。
对他而言,学习是一种自我疗愈,这从他全身心的投入中就能看出端倪。他在充满热烈讨论的课堂上,经常以“我以前的心理治疗师告诉我……”“不,但我的心理治疗师认为……”为开场白进行深入讨论。对这位心理学家来说,讨论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事情“不能听之任之”。
在完成了120个学期的课,认识并反思自己的经历与行为之后,他其实什么也没学会,更别提能与他人展开讨论了。
原因很简单:他要么一直在修复自己过去的创伤,要么忙于完成统计学教授留给他的令人抓狂的数据分析作业。
他既惊讶又迷惑,因为此前没人告诉过他,心理学其实与数学密切相关。他觉得这实在太可恶了,甚至开始怀念那段等待入学的美好时光。
(顺便提一下:心理学有个秘密武器,只要实验样本量足够大,就几乎能用统计手段“证明”任何结论,或者只用几个数字就能巧妙地歪曲事实。例如,你如果不喜欢本书中的某段叙述,只需多翻阅一些专业书,或者自己做试验,几乎就能“证明”某些观点是错误的。)
当然,也有可能他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已为人母的女同学在课前给孩子喂奶——她们当中有些人在等待正式入学前的那段时间怀孕生子。后来,这种浓厚的家庭氛围让他深信,人生中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的经验。此外,这些哺乳的母亲还确信,她们的孩子已经通过母乳摄取了人类心灵的源泉(至少他没在课堂上看见狗——隔壁教育系放任小狗在教室里东奔西跑)。
总之,他的文凭大概与一张华而不实的证书差不多——那些仅限于满足虚荣心、无助于职场竞争的证书,比如一张证明自己有能力在阿尔卑斯山上用真假声转换引吭高歌的证书。这就是为什么心理从业者必须不断参加收费高昂的在职培训,包括心理治疗、咨询、监督和辅导。他一生都要为这种培训花钱,而这对他的快乐却没有多大帮助。
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覆盖面极广的学科——为了帮你省下苦读的力气,我们写了这本书。
相信你会认为心理学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实用。
本书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把时间花在各种琐事上,可是竟然很少认真思考这个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心理学还能告诉我们,周围的人是如何运作的——这对大家来说同样实用。因为有了“使用说明书”,我们过起日子来总是比那些一头雾水的人轻松愉快得多。
借助一些心理学技巧,我们可以把寻常的日子过得更愉快,也更有掌控感。你是否想使用这些诀窍对自己好一点儿,或者为所有人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完全取决于你。因为若能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是如何运作的,至少能重新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起码能掌控一部分。本书会为你提供丰富的心理学相关知识。
从今以后,你可以在聚会上侃侃而谈啦!毕竟,厨房里多的是厨房心理学家!本书能帮你在日常生活的心理迷雾中找到方向。你将学会听懂心理学家说的话,甚至能加入讨论。本书不仅能为你解释这个世界,而且能帮助你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因为每一种心理学知识都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我、影响他人,从而更顺利地达成人生目标。
很高兴我们能就此展开对话……
祝你在阅读和分析中收获愉快和实用的自我洞察。
福尔克尔·基茨博士、曼努埃尔·图施博士
慕尼黑/科隆,2011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