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民航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去年我国GDP增长率是7.4%,全国交通业增长3%,铁路业增长5.7%,民航业增长10.6%。可以看出,民航业增长最快,潜力巨大。2015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航工作做了重要批示,指出航空运输是国家重要战略产业。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私人飞行,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低空航空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什么是“通用”?简单来讲,“通用”就是大家都用。通用航空飞机一般是小飞机(包括无人机),通用航空机场一般比较小,通用航空飞机的飞行高度通常在距离地面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运输航空通常在3000米以上)。
通用航空产业链可以分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核心产业包括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运营和运行所需的各类保障资源。关联产业则包含基础产业和应用产业,其中基础产业为通用航空器制造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基础,为通用航空的上游产业;应用产业主要是把通用航空作为生产工具或消费物品服务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是通用航空的下游产业。从上可以看出,通用航空产业链上下游风光无限。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是民航事业发展的两翼。我国运输航空的总周转量在2005年就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截至2014年年底,美国的通用航空飞机数为265989架(是运输飞机数的32倍),通用航空飞行时数为2500万小时(是运输航空的1.25倍),航空业对于GDP的贡献率为5.4%。我国通用航空飞机数为1798架(仅为运输飞机数的70%),通用航空飞行时数为67.5万小时(仅占运输航空的10%),而通用航空收入只占民航运输收入的1%。我国即使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南非相比,也差距很大,我国通用航空飞机数只为巴西的6%,南非的16%。可以看出,我国民航的两翼发展严重失衡,通用航空是目前我国唯一规模不到美国同行业1%的行业,也是最后一个没有开放和开发的产业。天空需要雄鹰,但是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小鸟!
为了让低空为地面交通分流,为经济转型发展分忧,通用航空已经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被认为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掀起了一股通用航空热,至今仍方兴未艾。各地纷纷举办各种通用航空展会、飞行表演活动、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论坛。但所谓的“通用航空热”,其实更热的是话题,通用航空发展速度仍远远低于社会预期,通用航空企业盈利能力依然有限,2014年通用航空企业亏损面达到了56%。
作为国家层面首个通用航空领域重点课题“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的负责人,我到全国很多地方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概括为“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场(通用航空机场)、人(人才队伍)、保(保障体系)、配(配套政策法规)”五个字。
一是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未被有效利用的空域面积占55.8%,空域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特别是通用航空使用较多的低空空域开放有限。“没有空域,想飞没路”。由于军民航对空域管理改革的思想认识分歧较大,对国家统一管制的具体目标、组织模式、实现途径和改革路线图等,没有形成共识定论,推进改革缺乏清晰的目标指引和有效的工作合力。
二是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严重滞后。“没有机场,要飞想都别想”。目前,我国通用航空机场及起降点仅310个,其中持证的通用机场仅67个。
三是通用航空核心人才培养不足。“没有人才,想飞都难”。由于民航事业快速发展,运输航空特种专业(飞行、空管、机务、机场)人才供不应求,民航院校的学生不太愿意到通用航空企业工作。为了降低通用航空企业运行成本,企业也希望培养复合型人才,强调一人多岗。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飞行服务综合保障体系不健全。固定运营基地(FBO)和飞行服务站(FSS)刚刚起步,通用航空油料保障设施滞后,目视航图、气象、情报等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五是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缺失。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未制定通用航空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现在民航行业监管的很多法规、标准都是针对运输航空的,直接照搬到通用航空往往要求过高,对通用航空发展不利。“没有法规,飞也乱飞”。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通用航空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进行全局性部署,深化通用航空领域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与协调,大幅度减少各种影响通用航空运营的审批和限制,全面改造和提升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体系,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通用航空飞行的便利化,通过市场的作用提升通用航空制造能力,促进通用航空健康发展。
(1)加强我国通用航空的组织领导。通用航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制定行业发展战略,统筹政策、法规、标准工作。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专门的通用航空议事协调机构,如“通用航空发展促进委员会”,由国务院分管副总理任主任,有关部委和军队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该机构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协调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在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尽快成立通用航空司,加强通用航空行业管理,并承担该机构的日常工作。
(2)推进航空法的制定和民用航空法的修订工作,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通用航空所需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全国人大适时将航空法列入常委会立法计划,推进航空法的制定和民用航空法的修订工作,在法律层面确定有利于我国航空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有关方面也应及时制定、修订配套的法规、标准,根据通用航空发展需求分类划设或调整低空空域,积极释放更多的低空空域资源,逐步实现除空中禁区等特殊空域外向通用航空全面开放。呈井喷式发展的无人机产业也迫切需要加大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和速度。
(3)简政放权,改革审批制度,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建议在新建通用机场审批权限下放地方的基础上,相应降低民航及军队的审批层级,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减少和简化飞行计划、低空航线的申报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时限,应根据通用航空需求确定飞行提前申报时间和飞行计划调整时间。推进实施通用航空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准,不否决即可执行;降低准入门槛,支持单位和个人购置航空器、开展通用航空活动。
(4)加强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以制定“十三五”规划为契机,由国务院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我国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空管委从国家层面予以保障。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中属公共基础设施的,应以国家投资建设为主,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建设,民航管理部门协调落实。注重解决航空汽油供不应求、产能和储运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大对通用航空运行服务保障体系的科研投入。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和提高低空空域通信、导航、监视、气象保障能力及航行服务能力,降低保障成本。加快通用航空人才培养,壮大通用航空人才队伍。开展航空文化普及,扩大通用航空爱好者和消费者群体,支持航空俱乐部和航空爱好者协会等团体发展。“十三五”期间争取在全国2800个县实现通用航空机场“县县通”的目标。
(5)提升国内通用航空制造能力。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指导通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政策,提升通用航空飞机和配套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在将6吨/9座以下通用飞机和3吨以下直升机制造项目的审批核准权下放给地方的基础上,加大通用航空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中开展航空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使用国产通用飞机。促进通用航空的社会服务,调整适用机型的进口税率,允许企业利用合适机型提供通勤航空和其他航空服务。制定有利于通用航空发展的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和融资租赁政策。发展大飞机,我们之前落后了,现在正迎头赶上;发展通用航空飞机,我们起点就要高,要像发展高铁一样重视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用市场换技术。
最后,我用一首打油诗结束我的发言:
空场人保配,通用航空司促成。
军民协调好,通用航空万里行。
(2016年全国政协会议发言稿,感谢《中国民航报》“通用航空万里行”活动组各位记者的帮助,尤其是时任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总编辑董义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