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3次互联网革命: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只有互联网革命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并不存在

第二定理(互联网革命定理):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只有互联网革命。

证明:根据第一定理,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分别实现人类的物质丰盛、精神丰盛,因此工业革命与互联网革命的目标、本质存在巨大的根本性差异,工业革命利用规模化大生产实现物质丰盛,而互联网革命利用分布式网络生产实现智力资源的解放与丰盛,最终实现人类精神的自由与丰盛。

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性变革,从旧质到新质产生质的飞跃。发端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是因为机器大工业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的经济迅速发展,将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带入工业文明,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分工、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国家兴衰、人口流向、城市化进程、财富分配等方方面面。机器大工业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核心驱动作用,因此这个发展过程才被称为工业革命。

人类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3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人类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电气时代”,电力、内燃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全世界的信息和资源交流更为迅速、频繁,整个世界开始变“平”。互联网革命的诞生建立在人类历史上3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没有3次工业革命就没有现在的互联网革命,正是3次工业革命为互联网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发展环境,才使互联网革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顺理成章”地发生了。现在的互联网发源于1966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阿帕(ARPA)网络,1991年第一个网页诞生,万维网及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开始出现,普通人也能够自由地翱翔在万维网中。1991年是互联网革命的元年,互联网从此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从1991年开始,在全世界范围由互联网引发的社会、经济、工业大变革并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是互联网革命。虽然互联网革命脱胎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产业,建立在工业革命之上,但与工业革命有着本质的不同。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是机器大工业、表现形式是集中式大规模控制,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呈现出这个明显的特点:人类社会利用机器大工业形成规模化大生产,围绕规模化大生产进行资源配置、产业上下游协同、社会结构重构。而互联网革命的物质基础是互联网,表现形式是分布式协同创新,人类利用互联网形成的网络多点连接,加速人类知识、能力的共享与协同,降低知识经济的交易成本,围绕人类的智力资源进行资源配置、产业创新、社会结构重构。这种革命是由互联网推动的在社会、经济及工业等领域发生变革,机器大工业是被影响和改造的对象,革命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因此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的是一次全新的革命——“互联网革命”。因为这是一个新时代,所以不能再将其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工业革命引发的全球产业迁移仍在继续,但时代的主旋律已经转换为互联网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余波尚存,另一方面互联网革命方兴未艾。

集权与分权,是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之间根本性的差别。在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只是生产线上的螺丝钉,服从于规模化大生产;而在互联网革命时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网络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偏好选择最优的互联网连接,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与资源,实现智力资源的解放、自由与丰盛,最终实现精神的丰盛。

所以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只有互联网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提法既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本质区别,也没有认识到互联网革命的真正潜力。目前,人类社会仍然处于互联网革命初期,虽然互联网这个革命性工具已经出现,但一方面这个工具仍然在向万物互联互通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工具的发明领先于人类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社会体系的改变。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时,人类为了适应机器大工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工厂,这一过程在全世界范围持续了数百年。互联网革命时期需要的人的个性、知识、能力与工业革命时期需要的完全不同,现在人类社会在全球产业结构、区域文化思想、知识能力结构、社会关系结构等多方面还没有和互联网很好地适配,仍然处于发展转变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革命性潜力。

二、互联网革命的3个阶段

第三定理(3次互联网革命定理):3次互联网革命相继发生,万物相连、万物相循、万物相生。

证明:根据第二公理,互联网革命只要发生,为了追求价值增长,互联网革命便会持续深入发展,不断扩大黄金动力三角的价值区域;根据第二定理,互联网革命的关键是智力资源的解放、自由与丰盛。

因此,未来人类会经历3次互联网革命:万物相连、万物相循、万物相生,从而实现智力资源的解放与丰盛。地球万物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建立连接后,各种信息、能源、物质等要素不断得到优化,重新构建循环结构,以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各种物质、能源围绕人类智力资源的提升进一步融合与转化,推动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第一次互联网革命是万物相连,主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连接。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与物质、能量的连接。

第二次互联网革命是万物相循,在万物相连的基础上,主要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能源、消费、回收的本地化有机耦合循环,万物通过革命性协同创新形成新的循环体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量消耗。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与物质、能量的协同优化。

第三次互联网革命是万物相生,在万物相连、万物相循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人工智能(AI)、仿生学等科学技术的突破,突破人类自身脑力、能力上的瓶颈,实现生物、机械等物质之间的高效利用和转化。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与物质、能量的升华,有机生命体进化为无机生命体。

3次互联网革命的本质区别是智力资源与万物的连接、协同和进化。第一次互联网革命完成了智力资源和万物的连接。万物从分离到连接,连接后会对原有循环进行重组优化,因此会出现第二次互联网革命的智力资源高效协同与重组循环。在智力资源充分发挥潜力的情况下,人脑输入瓶颈会被突破,从而引发第三次互联网革命的智力升级。互联网汇聚智力资源、物质资源,有机生命体利用外界物质获得更强的能力,并进化到无机生命体,由此进入机器革命。

从万物相连到万物相循,再到万物相生,先易后难,每个阶段都以上一个阶段为基础,这是互联网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必然历程。人类借助互联网革命,对世界的改造在不断深入,最终通过3次互联网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下一个全新时代。

三、3次互联网革命的里程碑事件

3次互联网革命各有其里程碑事件,每个里程碑事件都代表着一次互联网革命的成熟,以及人类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才是互联网革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仅仅是概念的提出,没有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革命。

第四定理(第一里程碑定理):第一次互联网革命万物相连的开始里程碑事件是互联网的出现,成熟里程碑事件是全球网状超级平台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普及。

证明:根据第三定理,第一次互联网革命是万物相连,因此开始里程碑事件是互联网的出现。根据第三公理,互联网代表的生产科技可以持续进化,所以成熟里程碑事件是出现一个可以连接地球万物,并通过多个平台耦合产生跨平台网络效应的全球网状超级平台。全球网状超级平台连接的万物包括大量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机床等生产设备,利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大幅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

第五定理(第二里程碑定理):第二次互联网革命万物相循的开始里程碑事件是3D打印机在成本敏感型产业开始普及,成熟里程碑事件是3D打印机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普及,代表全球设计、本地生产、本地能源(本地化能源生产)、本地回收的全球分布式生产循环成为主流趋势。

证明:根据第三定理,第二次互联网革命是万物相循,因此第一次互联网革命的开始里程碑事件是3D打印机在成本敏感型产业开始普及,3D打印机开始对传统产业产生替代。根据第三公理、第四公理、第五公理可知,生产科技的进化来源于生产科技的自身进化、能源科技与生产方式的匹配进化,而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生产效率最高、智力资源利用最充分的生产方式就是全球设计、本地生产、本地能源、本地回收的全球分布式生产循环,这意味着机器大工业全球化生产方式进化为本地生产、区域智力资源进化为全球智力资源、全球能源进化为本地能源、全球矿产开发进化为本地回收;而成熟里程碑事件就是3D打印机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普及,这意味着3D打印机对传统产业链的基本替代完成。

第六定理(第三里程碑定理):第三次互联网革命万物相生的开始里程碑事件是脑机接口普及,结束里程碑事件是人工智慧出现。

证明:根据第三定理,第三次互联网革命是万物相生,需要突破人类自身脑力、能力上的瓶颈。根据第二定理,互联网革命的关键是智力资源的解放、自由与丰盛。人脑的输入、输出瓶颈效率较低,要最终转化为机器智慧,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人脑的输入、输出效率,因此脑机接口普及意味着人脑输入、输出效率的大幅提高,从而大幅提升智力资源的创新力。根据第三公理,人类进化为机器智慧的标志就是人工智慧出现,极大提高人脑处理效率,从有机生命体进化为无机生命体,从人工智能进化为人工智慧,因此结束里程碑事件是人工智慧出现。

第七定理(五产业定理):互联网革命的直接动力由信息、制造、能源、机器智能、生物工程5个产业及其衍生产业提供。

证明:根据第四定理、第五定理、第六定理,从互联网革命的里程碑事件可以推出,虽然互联网革命会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但能产生革命性变革、带动社会各产业发展的主要是信息、制造、能源、机器智能、生物工程5个产业及其衍生产业。里程碑事件也是这5个产业通过单独进化或协同进化后,产生革命性技术爆发的结果,不同阶段互联网革命所需的产业动力并不相同。

3次互联网革命的发展趋势及里程碑事件如表1.3所示。

四、未来5步推导法与互联网革命的整体进程

我们可以借助未来5步推导法对互联网革命的整体进程进行系统推演,如下所述。

第一步,推导整体发展阶段。基于黄金动力三角的6条公理及定理推导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首先,互联网会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物体,这是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其次,人类的生产秩序会进行重新优化,以革命性地提升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的提升会大大增强人类的创新能力,最终推动人类突破人工智慧等高难度科技。因此,互联网革命存在万物相连、万物相循、万物相生3个阶段。

表1.3 3次互联网革命的发展趋势及里程碑事件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注:①推特于2023年7月更名为“×”,本书所述相关内容多为此时间节点之前,故仍用“推特”。

第二步,推导每个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事件。从3次互联网革命的里程碑事件来看,成熟里程碑事件代表一个阶段的成熟、人类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万物相连的成熟里程碑事件是出现一个能连接万物的全球网状超级平台;万物相循的成熟里程碑事件是出现一个全球设计、本地生产、本地能源、本地回收的全球分布式生产循环体系,以实现全球智力资源的高度协同,而全球3D打印设计平台是全球分布式生产循环体系的核心;万物相生的成熟里程碑事件必定是突破人脑输入、输出瓶颈与人脑处理瓶颈,使人脑升级到人工智慧,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机器革命。

第三步,推导支撑里程碑事件的关键技术突破。基于里程碑事件推导五大产业需要实现的关键技术突破,这些关键技术是里程碑事件出现的必要支撑,也是互联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步,推导革命主导驱动力的演变路线。将里程碑事件、五大产业的关键技术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导出互联网的主要发展趋势。

第五步,推导关键技术细节。基于整个互联网革命发展过程的关键技术交互影响,一些关键技术必然是某些关键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条件,以此对全球网状超级平台、智能工厂、货币竞争、元宇宙、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细节进行推导。

3次互联网革命的里程碑事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其实是通过逻辑推演得出的。由于互联网革命的发展可能会经历数百年,每一种关键技术的突破实际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关键技术的突破还取决于人类投入资源的多寡与偶发性事件,因此关键技术的推演时间很可能是最晚时间。 8z2zMiiQyexQfZwQcKDHXzDvuGQQhvaZVpUolMZ8l3vP7Gv4g3bTAwph/zaQ4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