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士族文化:如何造就一个李清照

是什么造就了李清照?

——一个自由的环境。没有缠足,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李清照时常像一个男孩子一样出去游玩,在湖光山色中饮酒饮到沉醉,当划着船回家时,她迷失了方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

——士族家庭的良好教育。李清照的外祖父王珪 2 做过宰相;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深得苏轼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 3 之一;继母出身于官宦人家,也颇有文学才能,在《宋史》 4 有关李格非的人物传记里,还专门提到她:“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王拱辰 5 是宋朝的名流,是当时最年轻的状元。家庭浓厚的书香氛围,对李清照的一生影响巨大。

——盛世的北宋、山东孔孟之乡的崇文重教、家庭的爱和包容、爱情的滋养……共同成就了李清照。但这些,还不足以完全成就李清照。

李清照曾长期生活在痛苦和屈辱里。

她背负家庭的屈辱。和赵明诚结婚后第二年,党争加剧,她的父亲李格非和她的公公赵挺之 6 成了政敌。父亲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元祐党人” 7 ,被打倒、丢官。而公公一路高升,大权在握,坚定地站在朝廷和皇帝一边,打压“元祐党人”。

李清照需要在两者中做出选择。她献诗给赵挺之,“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8 。她试图以情动人,救援父亲,但没有用。她只能跟随父母,回了济南老家。

她背负丈夫的屈辱。当金兵南下,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主持救亡大局。一次城内叛乱,僚属去找赵明诚汇报,赵明诚却用绳子将自己从城楼放下,趁着夜色逃跑了。所幸,士兵很快平息了叛乱,而赵明诚因为失职被罢官了。丈夫的行为,在志存高远的李清照心里很难不留下浓厚的阴影。

她也背负自己的屈辱。丈夫赵明诚死后,她在辗转流离中接受了张汝舟的求婚。李清照以为自己能收获一个安宁的家,然而,张汝舟只贪图她的钱财,甚至殴打她、攻击她。她不得不鱼死网破,和他离婚。她的再婚、她的离异,使得舆论哗然。这个曾经的山东高门大族的士族女儿落得如此境地,被人当成一个笑话。在当时人留下的著作里,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对李清照再嫁的恶评:“传者无不笑之”“晚节流荡无依”。

这么多的屈辱,让李清照感到窒息。她有一首词,叫《永遇乐·元宵》 9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也许,李清照不仅仅是因为年老色衰而不出去,更是因为屈辱。同样,在李清照家门外,一整个时代也都浸泡在屈辱里。

但李清照还是那个李清照。

当十七岁的李清照看到父亲的友人张文潜 10 写了一首《读中兴颂碑》 11 ,其中写“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寓意红颜祸水、女色亡国时,她不能赞同。唐朝的灭亡本是君王将相的责任,岂能把罪责归咎于一个无权无职的女子?她和了两首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12 ,辛辣地讽刺那些一味歌颂大唐中兴,而不反省动乱缘由的人:“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1127年的靖康之变 13 ,让无数人颠沛流离,也急剧改变了李清照的生活。在南宋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出使金国时,年过半百、又贫又病的李清照仍有话要说。父亲的影响、家庭的教育、血液里流淌的士族精神,都驱使她发出自己的声音:

想见皇华过二京,
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
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
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如日,
长乱何须在屡盟。 14

作为一介女子,李清照尽管毫无机会和资格参与国家的外交决策,但仍希望自己的话被最高决策者知道:卑躬屈膝、放低姿态去恳请结盟,不断送财宝和礼物给敌国,真的能结束战乱、维持和平吗?

是背负在李清照身上的屈辱,成就了李清照。她雄健的笔触、高迈的思想,和对国家、民族、故土的深情,并没有因为战争、疾病、贫穷、家庭的破碎以及自己身上背负的屈辱,而有丝毫减退。当那么多权贵、高官、士族子弟纷纷转向、投降、沉默,安逸于个人的小世界时,李清照仍用诗词表达信念。

李清照一辈子都在寻找,她在寻找什么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5

寻找家庭?寻找丈夫?寻找失落的爱情?寻找那些散落的文物?又或许,她在寻找士族的精神。

漱玉阁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这次出游很可能发生在她济南的老家,词中处处有水,洋溢着被酒和水浸润的青春气息,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别有一番自娱自乐的意味。全词及白话译文如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常记得,溪亭的日暮时分,酒喝得大醉,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兴之后,天已经很晚了,往回划船,不小心划到了荷花的深处。

拼命划啊划,划啊划,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2.王珪(1019—1085),字禹玉,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成都华阳(今属四川成都)人。庆历二年(1042),高中榜眼,进士及第,师从欧阳修,官至尚书左仆射,编有《仁宗实录》二百卷、《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六朝国史会要》三百卷,著有《华阳集》等。

3.“苏门后四学士”,是指宋代苏轼的四位门生: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

4.《宋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终于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包括北宋和南宋相加320年的全部历史。于元朝至正三年(1343)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史书,全书共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

5.王拱辰(1012—1085),北宋官员、词人,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天圣八年(1030),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官职,著有《文集》七十卷,今已散佚。

6.赵挺之(1040—1107),北宋官员,李清照的公公,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治平二年(1065),考中进士第一等,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党人”,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仆射等官职。

7.“元祐党人”,亦称“元祐党籍”,是指反对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宁变法的一众官员,包括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程颐等人。相反,支持熙宁变法的官员被称为“元丰党人”。

8.“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出自李清照的逸句,全诗散佚。“元祐党祸”期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受到牵连。为了救父,她写诗献给尚书右仆射赵挺之。赵挺之既是李清照的公公,又是依附宰相蔡京排斥元祐党人的得力人物。但李清照的献诗没能打动赵挺之,李格非仍旧被罢免,不得不离开汴京。

9.《永遇乐·元宵》是李清照的词作。从此词中可以感受到李清照晚年凄凉的心境,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及白话译文如下:

永遇乐·元宵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日暮黄昏时候,夕阳的余晖像熔化的金子,暮云弥漫,月亮宛如一块浑圆的璧玉,人在什么地方呢?

柳色渐浓,有笛子吹奏起哀怨的《梅花落》,春天的气息有几分了?

这样的元宵佳节,这样的和煦春光,说不定转眼间就有风雨袭来。

有酒朋诗侣坐着宝马香车来邀请我去参加宴会,被我谢绝。

难以忘记汴京最繁华的日子。闺门中的女子多有闲暇的时间,还记得人们更偏爱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那些戴着用翡翠羽毛装饰的帽子和用金钱捻丝编成的雪柳的姑娘,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如今,我身心憔悴,两鬓斑白,发髻蓬乱,连晚上都不愿意出去了。不如守在帘子后面,听别人的欢声笑语吧。

10.张文潜(1054—1114),即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属安徽),生长于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阴)。张耒青年时代游学陈州,以文章受知于学官苏辙,因而得从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是四人中辞世最晚的人。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著有《柯山集》《宛丘集》《柯山诗余》。

11.《读中兴颂碑》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七言古诗。中兴颂碑,即《大唐中兴颂》碑。该碑记平安史之乱、颂唐室中兴之事,元结撰,颜真卿书,现保存在湖南祁阳浯溪公园。全诗及白话译文如下:

读中兴颂碑

张耒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蛟龙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杨贵妃的血迹没有人来打扫,叛军的战马吃腻了长安的草料。

潼关战役的尸骸堆得比山还高,君王逃到万里之外的蜀地,在那里孤独终老。

金戈铁马从西边而来,威风凛凛的郭子仪真是一位盖世的将才。

他举起旗子像刮起一股狂风,他放下旗子像下了一场暴雨,他终于保住了大唐江山。

这些丰功伟绩谁来记录?《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没有人继承。

幸运的是,元结的胸中,还有一片文采灿烂;而颜真卿的字体刚劲奇伟,笔墨犹如蛟龙出海。

老天派他们来记录这丰功伟绩,让以后的人知道。他们的文字被刻在浯溪边高高的山崖上。

谁把这碑帖带到我的房间,使我昏花的眼睛一下子眼前一亮。

百年兴废徒增我的叹息和感慨,当年的那些人如今安在?

你可看见,荒凉的浯溪水一直向前,不在意它,只是偶尔有游人驻足,拓下它的碑文来卖。

12.《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是李清照创作的组诗,写于李清照十六七岁时,但那时她的文笔和见解已远在一般人之上。全诗及白话译文如下: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唐玄宗在位五十年的功业转瞬消失不见,华清宫犹如当年的咸阳城,转眼就成为长满野草的废墟。

当年五坊供养的那些斗鸡儿,因为得宠,享尽酒色之乐,不知自己会变老。

叛乱的胡人军队突然从天而降,让人不寒而栗,那为首的安禄山也是一世奸雄。

当年皇帝宴饮的勤政楼前,如今跑着胡马。宫殿里遭到叛军兵马的践踏,珠翠都丢弃在地上,尘土也为之变香。

为什么每次出战都望风披靡,屡屡失败?因为要传送贵妃的荔枝,马都已累得死光。

尧、舜的功绩本如天一样高,何必用区区的文字去记载。

还把他们刻在石碑上,逞以鬼斧神工的技艺,这一切真是浅陋。

郭子仪和李光弼彼此同心同德,天意才不再降下灾祸,人心也为之欢畅。

夏桀和商汤灭亡的教训,应该牢记。打开史书,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

你可看见,当年的张说最有心机,但也中了姚崇临终时的计谋。

你可看见,唐玄宗在位时的开元、天宝年间的太平盛世因安史之乱而走向惊人的衰落,《大唐中兴颂》碑上,如今都长满野草。

人们不知道有祸国的奸雄,只是一味地为平叛的功臣歌功颂德,并尊他们为国老。

杨贵妃从天而降,杨氏姐妹出入宫廷,权倾天下,是谁给了她们这么大的恩宠?

羯鼓鸣,铜磬响,好一派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皇帝无心国事,连春风都不敢扬起尘埃。

安禄山、史思明之流的姓名有谁知道,猛将健儿白白地死掉。

还想在高耸入云的华山抱瓮峰上凿出“开元”两字,来自我夸耀。

形势早已经改变了,真是悲哀。奸徒的心计,也深险如山崖。

叛乱平定,唐玄宗终于从万里之外的西蜀平安返回长安。但他被幽禁在深宫里,南内的大门一旦闭上,不知何时才能打开。

可怜肃宗的孝心与天齐平,反倒要作为奴才的高力士去保驾玄宗。

呜呼哀哉,人们只知道责备唐玄宗宠信高力士,却不知道责备李辅国、张皇后专权用事。

13.靖康之变是指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南宋将领岳飞曾在《满江红》中提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4.“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出自《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二)》。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南宋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李清照特作诗为韩、胡二公送行。全诗及白话译文如下: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推想可知,你们作为南宋的使节,带着极大的荣华出使金朝,沿路一定有很多百姓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酒浆来欢迎你们,慰劳你们。

连昌宫里的桃树应该还在吧,华萼楼前的鸟鹊也一定会带着惊喜的心情迎接你们。

只管说:“皇上对百姓有怜悯之心,上天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

圣上的信义好像太阳,屡次会盟讲和,只会助长更长久的祸乱。

1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该词勾勒了一个独居妇人的形象,表现了她令人压抑的悲伤和绝望,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及白话译文如下: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寻觅,却只见一片冷清,内心是多么的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候,最难调养安息。喝上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晚来的疾风。正伤心的时候,大雁飞过,却是我旧时的相识。

满地堆积的黄花,憔悴枯萎,如今还有谁去摘呢?守着窗户,独自一人怎么熬到天黑?细雨绵绵,打在梧桐叶上,一直下到黄昏,还是点点滴滴的。这种状态,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形容得完! Y+XDuyvpJLdX6jJmJ6cLhTO6jWgAioDbJh0O6jFzJ465bVxA3r+yUpwfgoNSL8g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