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上信彦
在《服装的历史》中提到,在过去,日本女性会身穿一种称为“裳(も)”的衣物。村上认为,从褪下“裳”的那一刻开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便随之下降了。所谓“脱掉裳”,就是“着流し(不穿内里裙子,只穿外衣的装束)”,日本女性大约是从战国时代开始产生这样的穿着。穿着“着流し”时,下半身不穿内裤,也就是说,只要一脱掉外衣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在《万叶集》当中,有和歌描述男性要出远门服防人役
,与恋人告别时说:“我会替你打上裳的绳结。下次见面之前,可不能让别的男人解开这个结。”若不解开绳结就无法触及性器官,可见身穿裳的女性是握有性自主权的。
但是与裳相比,长内裤就是相当无防备的衣着,只要脱下,就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性关系。据说长内裤的起源与骑马的习惯有关。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女性相当积极地开始骑马,也因此出现了开裆裤的需求。到了19世纪,骑乘自行车的需求使裤裙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相当流行女性穿着男装。
尽管如此,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遮住胯下的开裆布。华歌尔的收藏品里,就包含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内裤,这内裤就包含遮住胯下的开裆布。然而,这个开裆布是把围在腰上的布料绕到双脚中间,并不是会一直紧密贴合在胯下的小布块,顶多是将一块布一分为二,和今天的低腰休闲裤一样相当松垮。
长内裤的长度逐渐变短,变成了灯笼裤的形态。在过去,女孩子穿的长内裤是松松垮垮的,父母之所以要求孩子穿,是因为“肚子会着凉”,听起来似乎是一种肚兜的概念。这种说法当然是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euphemism),不过,至少可以理解为当时并非只将长内裤的功能局限于遮蔽性器官。
依照这个逻辑,一个变化是内裤从高腰逐渐变成低腰的比基尼样式;另一个变化是内裤逐渐变得紧身,成为紧密贴合性器官的小布块,由此让今天的内裤和长内裤二者间产生很大的差异。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因为肚子会着凉这种理由才穿内裤。对女性而言,现在的内裤也不局限于穿在性器官上的布。
今天的内裤恐怕已经彻底改变了“长内裤也是一种内裤”的概念。若是以“只有遮住性器官的布才算是内裤”这种观点来看历史,那么这恐怕是相当新的概念,只有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如果问相关人士关于内裤的起源问题,没有人能清楚回答。
紧密贴合于性器官的内裤,起源于生理期用的小短裤。比如,弹力纤维等新材质就是在生产生理期用的内裤时使用的,这可以说是为了迎合生理带的机能需求而产生的物品。而这样的产品,又影响到生理期以外的时候穿着的内裤。除此之外,“迷你裙的出现”和“性解放的潮流”等促使身体暴露的现象,也加速了其影响。紧身衣和高衩服饰,让身体逐渐不再需要遮遮掩掩。最终,或许就是无法再进一步切割、仅能遮盖住性器官的小布块。这让我更加深了自己确信的事:内裤的两大起源论——卫生带论和蝴蝶型内裤论,从机能与象征性两方面来说,都是相当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