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型内裤的意义并非在于其机能性,而在于其象征性。脱衣舞就是让脱衣舞娘依照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幻想进行表演。而这幻想的核心当然就是女性性器官,所以脱衣舞通常会先绕着这个圈圈打转,最后再一球进入圆心。在那极具挑逗意味的表演中,最后才褪去的小布块,就是蝴蝶型内裤。换句话说,内裤是隐藏最后高潮的东西,也是为了褪去而隐藏的装置。想来想去,内裤的起源似乎也只有这个了。如果不这么想的话,那么从灯笼裤型的内裤发展到现今样式的内裤,其中的变化也太大了。
其间还经历了束胸的时代,束胸和内裤的起源概念全然不同。穿着束胸衣的女人,除了束胸外,还会再穿上内裤,所以束胸和内裤的目的并不相同。
以日本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样式的内裤才逐渐取代灯笼裤型的内裤。不过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突然发生了概念上的转变呢?这至今让人百思不解。但是我认为那种转变,一定与对女性性器官的某种执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此思考之后,“内裤=蝴蝶型内裤”的起源论似乎比较有说服力。这正好和主妇的“家务劳动起源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妇的家务劳动就是被认为“主妇现在从事的家务劳动,过去其实是女佣的工作,之后却由主妇来进行,因此产生了主妇”。如此一来,主妇与女佣二者间出现的顺序倒转的想法,得到了历史的支持,同样地,女性内裤起源论似乎也有倒转的价值。因此,如果说“内裤并不是逐渐地被越切越小,最后才变成蝴蝶型内裤,而是蝴蝶型内裤一开始就存在,和它概念相同的现代样式内裤,最后也普及一般女性身上”,这种说法似乎更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