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的内裤,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紧密贴合于性器官上的东西的呢?内裤如果贴合在性器官上,势必会被弄脏。在过去,教导女性的其中一项规矩,就是不能把内衣弄脏。基本上,只有在生理期,才有以小布块贴合于性器官的概念。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么现在这种将开裆布贴合于性器官的内裤,只有两种起源。
其一,就是生理期用的卫生带。然而,我们无法从历史窥知卫生带究竟有多普及。说不定在开始强调处女重要性的时期之后,卫生带的使用才逐渐变得普遍。另外,卫生棉条的历史相当久远,比如日本江户时代的花街柳巷里,就有使用棉条的记录。
当时是将绢撕成细条状,再结成绳状,把绳当成芯,紧紧地包实,做成纺锤状来使用。她们将这种东西放入阴道,并且更换洗涤。在当时,生理期使用棉条是很普遍的。据说在希腊也有使用棉条的记录。也就是说,在无关乎是不是处女的时代,女性的性器官开了一个洞是生理学上的事实,所以任谁都会觉得,拿东西把那里填上就好了。只要有东西流出来,就拿个盖子把它挡住。这是最简单的想法。
如果谈到卫生带有多么普及,就会有人提到明治时期之后的脱脂棉文化。不过在当时,脱脂棉在日本还是相当昂贵的东西。连棉花都非常昂贵,会被重复使用,更别说把脱脂棉当作一次性的东西了。脱脂棉文化出现得已经很晚了,那么在那之前人们究竟使用什么东西呢?
不使用脱脂棉,只穿着卫生带,就像是穿着尿布,使用后必须洗涤才能反复使用。如果生理期时主流的应对方式是使用棉条,那么,“内裤=卫生带”的起源论就欠缺了妥当性。因此出现了第二种假说——内裤的另一个起源或许是脱衣舞娘穿着的蝴蝶型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