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美元霸权裂痕扩大 多元结算体系崛起

任何国家和地区,即使有自己的货币,都会受到美元的影响。中国香港的法定货币是港元,但生活也与美元息息相关。美元是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几乎全球所有金融产品的定价,都以美元的资金成本为估值的基础,美国利率的升降决定全球利率和资金成本的走向。最简单的例子是每逢美国调整利率时,香港人的供楼压力必受影响;美元几乎是全球所有大宗商品的定价和结算媒介,美元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企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收支;到某些国家旅行,游客得先兑换美元才可换成该国货币;在社会信心危机下,大家首先讨论的是放弃自己的货币,再兑换成美元自保……

美国自二战后发展形成强大国力,自诩要在国际社会上发挥足够大的影响力来指导全球,美国前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于1947年向世界发表豪言壮语:“全世界应采用美国制度(the whole world should adopt the American system)。”这似乎呼应了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金句——“伟大的责任离不开巨大的权力(great responsibility follows inseparably from great power)”。美元在行使其世界货币职能时,为收取货币税提供正当性。然而,在人性贪婪的驱使下,美元的强大没有造就美国更大的全球责任,没有促进国际自由贸易,却催生一种为谋取私利而被滥用的特权,“美元霸权”由此而生。

以低成本印钞换取别国优质资产

这种霸权使得美国即使在面对庞大的国际收支赤字时,还能继续以发行更多的债务去偿还债务;能够以几分钱印制美钞的成本,换取别国的优质资产;能够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来制造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能够让仅占全球人口5%的美国人口,以信贷方式消耗全球逾1/4的资源;能够冠冕堂皇地以改善经济为借口,在高债务、高赤字的情况下,免除美国企业以及个人信贷的责任;能够以其控制美元供应的地位,随便以金融方式制裁别国。这种霸权无疑会招致越来越多的不公平和腐败。

不过,即使美元地位再强大,也绝非无可替代,这种霸权在1944年确立后到现在,还不足100年,在世界货币历史中,美元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客。黄金曾被视为上帝的货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其作为储存价值的地位根深蒂固,但也有被替代之时,更何况不足百年的美元体系。货币只是降低交易成本、厘清价值的工具,当以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成本遽升、当美元扭曲了真正供需市场的定价机制时,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便自然会被取代。

这种体系正面临危机,以美元为首的发达国家货币体系,以债务推动经济的方式滥发货币,已超前耗尽了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增量。2022年以来,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飙升只是前奏,在难以更进一步以赤字营造虚假的经济荣景下,经济衰退甚至长期滞胀的发生也只是时间问题。例如,英国的紧缩政策,已导致其率先出现货币危机,对以美元为首的法定货币体系发起冲击。美元霸权的裂痕正在迅速扩大。

美元体系的定价模式正在改变

在这之前,各国央行启动了去美元化的方案,多种货币互换机制和以本币结算的贸易协议应运而生,央行正重回以贸易需要为基础的多元化储备发展。美元失势将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但美元霸权衰落并不等于美元没落,因为美元很可能不会消失,有很大机会仍是全球的重要储备货币之一,英镑就是一个例子,只是美国因为美元霸权而所享有的独特优势,将会因为竞争者或补充者的出现而弱化。这也反映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地位并非牢不可破,只是各国在美元的替代品出现前,要小心避免因为货币体系的遽变而导致自己出现难以承受的局面。

无论如何,一个以多种货币、重要大宗商品为基础的结算体系、定价体系和国际贸易关系正在形成。全球投资者也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即以美元体系为基础的定价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在过去50年里,全球投资人相信拥有美元比拥有资源更为可靠,但这种信心已开始动摇。

港元挂钩美元,前景增变数

在美元霸权衰落、新的结算体系萌芽的局势下,身处中国香港的投资者所面对的挑战尤其巨大。美元体系的消亡、中美间的竞争,令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港元前景增添变数。拙作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版的,尝试以常识和基本逻辑,厘清货币的根源、美元和美元体系的问题,以及其对大众资产的影响。最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变幻的未来?

在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我在专栏《佛系股评》中数次发表关于美元危机、美联储(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世界双央行、中美竞争以及中国坚持待美国重启加息和紧缩措施时反其道采取减息宽松政策等事件的见解,愚见被天窗出版社的编辑看到,她建议我再详述观点并给出投资建议,因而成书。

本书的面世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包括天窗出版社的支持,尤其是编辑黄咏茵小姐负责本书的编辑工作,协助我把杂乱无章的想法汇总成书,并重新整理了书中的数据和图表。特别感谢同事倪嘉伟帮助我校对初稿和搜寻数据。我也感谢《佛系股评》专栏的付费会员,容忍我在写书期间减少了在专栏的发文;更重要的是,于2022年7月至11月在港股进一步下跌时,能够陪我坚持对常识和基本逻辑的信赖。幸运的是,年底前我亲自下场的投资陆续出现理想回报。

在历史性变动的洪流中,我仅是管窥筐举,只能提醒大家反本溯源,着眼于经济实质,把握好最基础的投资概念,以之应用于日常的个人理财,期望能力保资本不失。 9V725tyWDlPbsHSbGXpg4x91qwgj19ucaMLFnC1e3fpqmpiUGb7TPL1Qtlo61P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