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周的辉煌

在杨坚过得最艰难的时候,北周皇族内部发生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权臣宇文护被皇帝宇文邕杀死了。

早在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权臣宁文泰就在临终前将十五岁的儿子宇文觉托孤给自己的侄子宇文护。次年,掌握军政大权的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位,拥立宇文觉为帝,即北周孝闵帝。此后,宇文护独揽朝政,排斥异己,成为北周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想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平日里和宇文护针锋相对,还想趁机杀掉宇文护,但最终计划泄露,被宇文护毒杀。

宇文护又立宇文泰的长子即宇文觉的大哥宇文毓为帝,即北周明帝。宇文毓是个有理想有主见的皇帝,他想带领北周王朝走向繁荣昌盛。宇文护向宇文毓归还了部分行政权,自己则仍保留军权,可宇文毓没意识到这是宇文护的政治试探,拿到权力后就把宇文护扔在了一边。宇文护察觉到宇文毓不是个愿意受控制的皇帝,于是设计毒杀了宇文毓。宇文毓临死前传诏,传位于四弟宇文邕,即北周武帝。

宇文邕是宇文护的堂弟,也是宇文护拥立的第三位皇帝,他看起来傻乎乎的,头脑却清醒得很。谁不喜欢权力呢?可想要得到这东西,必然要付出代价。宇文邕的两位兄长付出了生命,而宇文邕则选择付出时间和耐心。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邕上台后,刻意向宇文护示弱,表示自己对权力没有任何兴趣,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官方文书以“晋国公”代替宇文护的名字,并给予他拜见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名的礼遇。

宇文护的母亲曾经做过北齐的俘虏,过了三十几年苦日子,宇文护为了弥补母亲,极尽孝顺之能事。宇文邕对此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只要是逢年过节,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给他的这位伯母跪拜祝福,好吃好喝好玩的也必定会给伯母准备一份。就这样,宇文护对宇文邕慢慢放松了警惕。

宇文邕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一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他的六弟宇文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觉得宇文护是朝廷里说一不二的主宰,竟抛弃了哥哥,投靠了宇文护。天和二年(567年),宇文直打了败仗,被宇文护无情罢官,宇文直气不过,就想重新回到哥哥的阵营,还提议帮哥哥除掉宇文护。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时机终于到来。当时,宇文护正好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陪着他去拜见皇太后。一路上,宇文邕边走边念叨:“太后年纪大了,却喜欢饮酒,我劝了好多次她都不听,你这次回来,一定要好好劝劝。”说着说着,宇文邕从怀里掏出一篇《酒诰》,说这是给宇文护准备的,到时候宇文护照着稿子念一遍,太后兴许高兴之下就戒酒了。

走一遍流程的事,宇文护自然没有拒绝。给太后行礼完毕,宇文护就坐在地上,拿起《酒诰》专心读了起来。宇文邕趁其不备,拿起锤子就朝宇文护的脑袋砸了过去,虽然宇文护倒地未死,但已无力反抗。宇文邕赶紧让心腹宦官何泉拿刀去结果了宇文护,可宇文护平日里作威作福,威严太甚,以至于何泉看到晕倒的宇文护都不敢下手,只勉勉强强砍了几刀,全部避开了要害。关键时刻,宇文直冲了出来,一刀将宇文护杀死。随后,宇文邕将宇文护的儿子、兄弟和亲信尽数抓捕。

至此,北周的皇帝终于摆脱了权臣的阴影,实现了亲政。随后他大赦天下,改元建德。

宇文泰曾经说过,诸子之中,真正能继承他志向的只有宇文邕。只不过宇文邕是庶子,在皇权继承的秩序中,除非嫡长子和庶长子全部挂掉,才轮得到其他庶子做皇帝。没想到宇文邕居然真的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宇文邕亲政后,开始向世人展示他的雄才伟略。

在北周,大冢宰是凌驾在所有官职之上的职位,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宇文邕着手分散大冢宰的权力,任命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邓国公窦炽为太傅、申国公李穆为太保、五弟齐国公宇文宪为大冢宰、六弟卫国公宇文直为大司徒、七弟赵国公宇文招为大司空、枹罕郡公辛威为大司寇、绥德郡公陆通为大司马。这些重臣共同参与政务,宇文邕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随后,宇文邕开始改革军制。以前府兵将士直接听命于大将军,等同于将军的私人军队,宇文邕则下诏收回了府兵的统一指挥权,规定所有军士都从属于皇帝,削弱了过去将军和军队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前只有鲜卑人才能做军人,汉人没资格从军,而宇文邕的新政鼓励招募汉人入军,且规定一人从军全家都属军籍,可以拥有军人的尊严,享受军队的福利。仅此一招,宇文邕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将鲜卑族和汉族割裂开的制度难题,既得到了汉族百姓的拥护,还扩充了兵源,可谓一举两得。

在国内政务上,宇文邕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他兴建水利工程,促进农业的发展;整顿吏治,使政治清明;厉行节约,关心百姓疾苦。可以说,所有明君该做的事,他大都做了。在对外关系上,宇文邕则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他迎娶了突厥的公主,又与南朝交好,北周的周边局势得到稳定。

搞定了内政外交,宇文邕就开始搞钱了,他将目光投向了佛教。

杜牧曾写过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大家都知道江南百姓信奉佛教,寺庙众多。但是在南北朝时期,其实真正全民信佛、狂热追捧佛教的是北周和北齐。据唐代道宣《广弘明集》卷二十四记载,“今大周大国,僧尼未几,寺舍列然,有盈万数”,也就是说北周有一万多座寺庙。据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九,北齐王朝“沙门二百余万、寺塔出三十千”,即有三万座寺庙、两百多万僧尼。又据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仅北齐的首都邺城就有“大寺略计四千,见住僧尼仅将八万”,即四千座寺庙、八万僧尼,因此邺城成了全国的佛教文化中心,走到哪儿都能看到佛教信徒。

在北周,僧人、尼姑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役,还可以占据农田,雇佣百姓为寺院耕种土地,经营自己的私产——这么看来,寺院就是活脱脱的独立王国。宇文邕的终极政治理想是统一华夏,而他第一个要消灭的就是北齐政权。为了实现目标,他需要军队,需要财富,佛教就成了他统一路上的绊脚石。

之前的北魏太武帝面临同样的问题,他的选择是摧毁佛寺、屠杀僧尼,最终引起国家动荡。和他相比,宇文邕就显得聪明多了。

宇文邕在动手之前,先将儒、道和佛三家的大师组织起来,让他们进行思想大碰撞,讨论三家的起源,谁是老大,该怎么融合。这样的活动延续了十多年,举办了多次。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宇文邕下了一道诏书,废除了境内大部分寺院,并令僧尼和道士还俗。宇文邕不想让大家觉得他在灭佛,因此又设立了通道观,选了一百二十名有名望的大师研究道教和佛教的前途。灭北齐后,他又将之推行于原齐境。

同样是灭佛,别人都靠暴力机器,宇文邕却靠和平演化。他的举措不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强制还俗了三百万僧尼,还促进了外来的佛教与本土的儒、道融合,促成了佛教在中原的传播。

就在北周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北齐后主高纬正在把他的国家推向深渊。

高纬是个著名的昏君,简直全身是恶,自卑懦弱、残暴好色、亡国之君都是他的标签。

皇帝高高在上,应该是天底下最自信的人,可高纬呢?他连别人的眼睛都不敢直视,更讨厌别人盯着他看,甚至大臣奏事的时候只要多看他一眼,他就会暴怒。为了少挨骂,北齐的大臣们都是几句话讲完政事,然后迅速溜走。

人总是在寻求生理或心理的平衡。一个人的内心如果自卑懦弱,性格就容易暴躁,也喜欢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的强大。

高纬的弟弟高绰镇守晋阳,凶狠残暴,随意杀人。高纬不仅不以为意,还问高绰:“你在地方任上都干了些什么好玩的事?”高绰告诉他,可以养一盆蝎子,再把猴子放进去,看蝎子咬猴子很有意思。高纬受到启发,找来澡盆,放入一堆蝎子,然后把人脱光衣服扔进去,看人被蝎子活活蜇死来取乐。

除了靠折磨人彰显强大,高纬还肆意滥封官职。别的皇帝都是给人封官,高纬却喜欢给动物封官。他宫里的波斯狗、战马、大公鸡、猎鹰都有官职。

这些动物享受着诸多福利,可北齐的官员却命运多舛。

斛律光是高纬的岳丈,皇亲国戚,也是北齐最牛的将军之一,曾多次打退北周的军队,但高纬听信北周的离间计,以谋反罪将他处死。宇文邕得知敌方的这一消息后兴奋不已,下诏赦免了北周的罪犯,来了个普天同庆。

北齐内部乱成了一锅粥,外敌自然会趁虚而入。

建德四年(575年),南陈发起战争,想要夺回被北齐侵占的淮南,北齐军队不得不前往淮南布防。趁此机会,北周武帝宇文邕征调了十八万大军出潼关,直扑北齐辖下的洛阳。

此时,在北周政坛上沉寂已久的杨坚似乎熬出了头,他因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太子宇文赟而成为皇亲国戚,并受命率领三万水师在黄河附近支援主力。

北周的计划原本是打一场闪电突袭战,可北齐很快就抽调军队赶到洛阳,北周的第一次进攻宣告失败。

第二年,北周征调十五万大军再次出征,杨坚担任右军第三路主帅,直扑北齐的军事重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目标是夺取北齐的陪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大兵压境的时候,高纬和宠妃冯小怜正在晋阳城西北百余里的祁连池打猎。信使一天之内送来三封告急文书,都被佞臣高阿那肱拦下了。到了傍晚,平阳陷落,朝臣不敢继续隐瞒消息,这才把真相告诉给高纬。高纬本来打算去平叛,结果冯小怜提出再围猎一次,他竟然就答应了。一直到打猎完毕,高纬才腾出手来征调了十万主力军队,之后亲自赶赴平阳战场。

宇文邕自知从正面打不过北齐,赶紧率领主力退军,留下将军梁士彦率领一万大军镇守平阳。在十万北齐大军的轮番攻击下,平阳的城墙都快被夷平了,可梁士彦擅长鼓舞士兵,硬生生带着北周军队扛住并击退了高纬。

硬攻不成,高纬决定在城墙下面挖地道,拆毁墙基。眼看就要成功,高纬却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原来他想要请冯小怜来现场,让她见证一下他夺回平阳的光辉时刻。冯小怜则要先化妆再出去,而高纬就这么等着。在攻击停下的这段时间,梁士彦已经修好了平阳的城墙。

小小的平阳城让高纬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北齐军队消耗极大。宇文邕看到时机已到,带着八万大军杀了回来。

开战前,宇文邕搞了次大阅兵。他走到每支军队的前面,念出将军的名字,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此番作为极大鼓舞了北周将士的士气,让他们觉得好像已经打了胜仗似的。

士气是没问题,可平阳城城墙坚厚,深沟高垒,北周军队没长翅膀,怎么飞过几米深的护城河?就在犯愁的时候,北齐方面送来了“助攻”。

一位无名宦官告诉高纬,宇文邕是皇帝,他高纬也是皇帝,两军对决,北齐军队躲在壕沟后面就是向敌军示弱,很跌份儿,不如主动出击。于是,高纬命人填平壕沟,与北周军展开了决战。

两军交战之际,高纬和冯小怜在一旁骑马观战。见东翼的北齐军队稍微有点退却,冯小怜便以为北齐军要溃败了,于是高声喊了出来。身边的人劝高纬和冯小怜赶紧离开,高纬就这样逃回了国都邺城。

北周大军势如破竹,最终包围了邺城。危机当前,高纬禅位于年仅八岁的皇太子高恒。然而,高恒也很快逃离了邺城。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高纬从东边逃走,北周军队攻入邺城。高恒在济州遣人持玺绂至赢州,禅位于任城王高湝,高纬则逃往青州。宇文邕派尉迟勤追击高纬和高恒。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想要投奔南陈,结果被北周俘获。之后北周攻下信都,俘获了北齐的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这一年是建德六年(577年),北齐就此亡国,宇文邕统一了北方。

宇文邕赐死了高纬,又把冯小怜赐给了十一弟代王宇文达。冯小怜深得宇文达的宠爱,和正妃李氏因争宠发生矛盾,差点致其死亡。杨坚夺权后,故意把冯小怜赐给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为女儿打抱不平,冯小怜最终被迫自杀。 XpryGHHtM7vbc5uYZUYS+wY2OEtiMXR4DfyLgSHokKu7YFneevxt9AUjyKYi3h8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