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杨坚黑暗的生活中有一束光,那一定是他的妻子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第七女。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宇文毓后来做了北周明帝;他的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而李昞在唐朝开国后被追赠为元皇帝,庙号世祖;他的七女儿嫁给了老部下杨忠的儿子杨坚,而杨坚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身为三位皇帝的老丈人,独孤信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独一份。
独孤信戎马一生,兼具自信果决、刚毅坚韧的领袖气质。不仅如此,独孤信还是北朝风流倜傥的大帅哥,其样貌人人称羡。
有一次,独孤信出城打猎,因兴致高昂而忘了时间。天色渐黑,他必须在宵禁前赶回家,因此纵马狂奔,导致帽子被风吹歪了。没想到的是,他的歪帽造型被百姓看到了,第二天城中就流行起歪戴帽子的风尚。这就是《北史·独孤信传》记载的“咸慕(独孤)信而侧帽焉”的佳话,留下了“侧帽风流”的典故。
独孤伽罗有这样英俊潇洒的父亲,外貌想必也是极其出色的。她的母亲则出身郑州崔氏,属于顶级门阀清河崔氏的一支,家族最重视儒教知识和文化礼仪。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独孤伽罗的学识和品德同样出类拔萃。
北朝社会以鲜卑族为主,社会文化与汉地不同。鲜卑族妇女可以随意出门,不受封建制度约束;家里要打官司,妇女可以抛头露面;妇女甚至可以为了给丈夫和儿子求官,跑到上司家里送礼。宽松的社会氛围给了女性自由成长的机会,独孤伽罗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身上没有一点后世女子的柔弱。
在遗传因素、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影响下,独孤伽罗骨子里张扬自信,做事情独断果决,却遵守传统礼法。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性格,可以说,独孤伽罗是鲜卑精英贵族和汉族顶级门阀家族的完美结合体。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独孤伽罗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到了该出阁的时候。
长安的豪门贵族都想争取这门亲事,可独孤信很礼貌地拒绝了他们,因为在他眼里,杨忠的儿子杨坚才是最完美的女婿人选。一来杨忠是独孤信的老部下,独孤信对杨家知根知底;二来杨坚虽然只有十六岁,可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加上双眼精光暴射,气场很强大,一看就是个能依靠的俊才。这样一个人,不管是在纷繁复杂的长安乱局中,还是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前途都不可限量。
杨坚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而独孤伽罗光彩照人,温柔贤惠,在家人的安排下,两人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刚结婚的那段时间,杨坚被上司猜忌打压,工作很不顺心,独孤伽罗无怨无悔地陪在他身边。独孤伽罗博览群书,从小在父亲独孤信的身边耳濡目染,很有自己的政治见解,能给杨坚提供很多仕途上的建议,这种并肩作战,互相扶持的感觉,让杨坚对她视若珍宝。在二人新婚燕尔感情甚笃之际,杨坚向独孤伽罗承诺只和她一人生孩子。此时的杨坚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做皇帝,他的这一决定也影响了隋朝后续的发展。
话又说回来,杨坚在长安的贵族圈子里算不上顶级的官二代,可独孤信偏偏拒绝了高门大户,把掌上明珠嫁给了他,于是大家都在猜测,独孤信这么做可能是因为杨坚生有异相,他是看中了杨坚的政治潜力,才会促成这门亲事。
北周明帝宇文毓也听说了此事,因此派相士赵昭去给杨坚看相。赵昭看了杨坚一眼,只觉他目光如炬、气宇轩昂,同时又心思深沉、老成持重,总之气场十分强大——这小伙儿绝非凡品,不可小觑!
赵昭有两个选择,一是据实回报,二是隐瞒此事。前者可以讨好皇帝,但不一定有收益,风险是得罪杨家;后者没有风险,却可以结个善缘。赵昭选择了后者,他告诉宇文毓,杨坚没什么特殊的,以后最多做到柱国大将军。
宇文毓听闻此言,立马就放心了。可赵昭随后找到杨坚,说道:“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意思就是,你杨坚是帝王的命,但上位之前一定会经历血腥的政治风波,希望你记得我今天说的话。
算命这种事,第一次听会觉得是个玩笑,第二次听会觉得是溜须拍马,可到了第三次,心理暗示就发挥作用了,人们会慢慢接受算命人说的话,朝着算命人说的方向去努力。
不久,北周明帝宇文毓被权臣宁文护毒杀,临终前立四弟宇文邕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后,杨坚外放为随州刺史。杨坚于赴任途中路过襄阳,襄州总管宇文直派幕僚庞晃前来结交。庞晃第一次看到杨坚就觉得他和别人大不一样,因此极力亲近,成了杨坚的好朋友。
有一次,庞晃对杨坚说道:“我一直觉得您相貌非常,希望您当皇帝的那天不要忘了我。”杨坚笑着说道:“你怎么乱说话呢?”
过了一会儿,有只公鸡在庭院里鸣叫,杨坚让庞晃拿箭射它,还说:“射中有赏,等我富贵,拿这事作为应验。”庞晃轻松命中公鸡,杨坚抚掌大笑道:“这都是天意啊,你是感应天意而射中的!”兴奋之余,杨坚还赏给庞晃两个婢女。
看得出来,杨坚慢慢接受了自己不平凡的事实,而且恐怕心里还在暗爽得意。可算命的只说他有帝王相,却没说他啥时候能称帝,这就很让人痛苦了。
做了一段时间地方官,回长安之后的杨坚发现朝中权臣还是那些权臣,自己的日子依旧过得苦哈哈的,看不到任何希望。恰逢母亲生病,杨坚索性递交辞呈,在家里蹲了三年。
然而,躲是躲不过的。外人找晦气也就罢了,连家里人也嫌弃杨坚。
杨坚有两个亲兄弟:二弟杨整,妻子是北周吴国公、柱国大将军尉迟纲的女儿;三弟杨瓒,妻子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妹妹顺阳公主。杨家是政治家族,想在北周立足,兄弟之间本应该和睦相处,抱团取暖,可杨整、杨瓒偏偏看到杨坚就嫌弃,甚至想除之而后快。
有一次,一个叫边隐的医者为了讨好杨整,居然传言杨坚得了精神疾病。杨整听闻此话,兴冲冲地跑到杨忠跟前大谈此事。杨整如此兴奋,是因为杨坚是嫡长子,他一旦得病,杨整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家族资源的继承人。
杨整、杨瓒兄弟对杨坚有不满的情绪,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死于关陇高层的政治内斗,独孤家族有谋反的政治污点,杨氏兄弟觉得杨坚夫妇会拖累他们。第二,杨氏兄弟各有自己的靠山、自己的前途,不太重视家族的帮助,尤其是老三杨瓒深得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宠信,一切都是以皇帝的利益为重。
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三年(568年),杨忠去世,杨坚失去了父亲的庇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一直被二弟、三弟夫妇明里暗里地嫌弃,每次回家心里都觉得很郁闷,感觉像进了地狱一样。为了避开兄弟,他以闭门静养为由,断绝了和他们的所有往来。
杨坚后来回忆起这段痛苦的经历,评价道:“当时实不可耐,羡人无兄弟。世间贫家兄弟多相爱,由相假藉;达官兄弟多相憎,争名利故也。”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多少给杨坚的性格又添了些淡薄和寡情。好在生活虽然内忧外患,但杨坚的意志没有消沉下去,而生活也总是会善待那些奋力拼搏、向阳而生的人。
转机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