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江南与岭南之乱

从建兴五年(317年)西晋灭亡开始算起,历经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到隋朝灭陈(589年),中间相隔二百七十二年。随着江南的三十个州、四百多个县、二百多万人口纳入隋朝版图,华夏再次实现南北统一。

南陈灭亡后,大隋需要对南陈各阶层进行安抚,以收拢人心、维护稳定,但杨坚似乎不愿意这么做。

南陈末代君王陈叔宝被俘后前往长安养老,在大隋生活了十六年。按惯例,陈叔宝应该获封公爵、侯爵的,可杨坚鄙视陈叔宝的品行,直到陈叔宝去世才追封他为大将军、长城县公,并追赠他谥号为“炀”。

南陈宗室就更惨了。杨坚为了断绝南陈宗室复国的念头,一把大火将六朝古都建康城化为了灰烬。之后,杨坚命南陈宗室离开建康,前往陇右、河西安家落户,由朝廷拨付土地,保障其基本生活。像长沙王陈叔坚这种级别的王爷,最终只能以卖酒、做雇工为生。

在杨坚看来,南陈亡国,陈叔宝是罪魁祸首,而南陈的官僚集团推波助澜,因此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差。加上大隋以关陇军事集团为核心,官员抱团取暖,一直排斥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所以杨坚即便愿意征用南陈的官僚集团入朝,给出去的也基本都是地方上的职务,就算有部分人能在朝廷任职,也都是很低级别的官职。杨坚不相信南陈官员可以治理好地方,于是又罢免了大批原属南陈的地方县令,让大隋的官员前去治理。

杨坚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强大到不用在乎南陈的这些官员,而真正让杨坚头疼的是南陈的地方豪强。什么叫豪强?通俗一点讲,有钱的人叫“豪”,有武装能力的叫“强”,两者兼而有之的叫“豪强”。再通俗一点说,地方豪强就是地头蛇。

南陈的地方豪强通常是称霸一方的大户、富户,或者武力出众的人物,一般拥有田产,有从事的行业。在自己的地界之内,他们就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土皇帝,不接受朝廷的管制。更麻烦的是,老百姓为了逃避朝廷的赋税和兵役,都愿意依附地方豪强,接受他们的军事保护。南陈地盘那么大,户籍册上却只有两百多万人口,就是因为很多人口都在地方豪强的编制内,被豪强们隐匿了。

杨坚要加强中央集权,自然不会容忍南陈的地方豪强。对待他们,杨坚的态度很坚决,他要进行强硬的治理。

第一治:杨坚让南陈的士大夫和普通读书人背诵《五教》,不分老幼贵贱,都要背熟成诵。

《五教》是一本“洗脑神书”,作者是隋朝的尚书右仆射苏威,主要内容是宣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社会伦理道德。这本书的内容没问题,苏威写书的出发点也没问题,杨坚要普及教化更没问题,但事情的走向却适得其反。原本地方豪强就对改朝换代后的新政令不满,现在突然又加了一层文化宝典的束缚,抵触情绪就更强烈了。

第二治:杨坚认为,既然南陈亡国了,大家就都是隋朝人,所以他要从法律层面将南陈豪强和普通百姓一视同仁。

地方豪强同样接受不了杨坚的新法。以前,张家偷盗,李家打人,他们就是级别最高的裁判员,可按照这些法律,他们就失去了特权,跟平民无异了。他们既无法接受这种人生的落差,又不能找朝廷谈判,于是造反的心思非常强烈。

第三治:因为政策下达之后地方豪强的反应很大,于是杨坚决定强迫一部分豪强到关中生活。

杨坚素来刻板严苛,一意孤行,坚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在南方人眼里,北方是文化荒漠,杨坚不顾文化差异的做法已经伤害了他们的利益,现在还想强迫他们迁徙,他们怎么能答应?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婺州人汪文进、越州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懀自称天子,设置百官,搞起了小朝廷。随后,乐安人蔡道人、蒋山人李㥄、饶州人吴世华、温州人沈孝彻、泉州人王国庆、杭州人杨宝英相继造反,数十万百姓依附他们,动乱波及整个江南地区。他们攻城略地,而且针对隋朝派下来的官员下手,抓到了县令之后就开膛剖腹,肢解尸体,口中还振振有词:“让你们魂飞魄散,看你们还能不能逼我们读《五教》!”

面对江南暴动,杨坚决意武力镇压。至于平叛的主帅,杨坚选择了杨素,因为杨素治军严格,赏罚分明,最能贯彻他的铁血意志。

灭陈之战中大隋几乎没有损兵折将,可在镇压江南豪强的战争里,杨素却将王朝的暴力机器用到了极致。江南多水域,多丛林,多山脉,气候湿热,隋军为了这一仗吃了很多苦头,但杨素为了立功,硬着头皮一直打到今福建境内。

这次平叛,杨素俘虏和诛杀的百姓高达三十万,而江南人口才两百多万。杨素回朝后,杨坚特意换掉了苏威,将尚书右仆射的头衔赏给了他。

很显然,杨坚采用的是崇尚暴力法则的统治思维,虽然有短平快的平叛效果,却不一定能解决江南的社会问题。南陈旧地的反叛本质上是因朝廷和地方豪强间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从来就是长期且艰巨的难题,需要耐心和智慧,任何不尊重社会规律、违逆民心的统治策略都会以失败告终。杨素杀了很多人,江南似乎平静了,可实际上是暗流涌动、民怨沸腾。好在杨坚及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召回了杨素,改派晋王杨广前往江都,并交给他怀柔安抚的新任务,而杨广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

十年的努力换来了一时的和平,可这和平却是相当脆弱。二十多年之后,杨广发动了高句丽战争,军械物资、粮草辎重等的集结输送工作涉及南方。其实这次大规模的物资输送并未伤到江南根本,甚至未曾波及今浙江和福建,可江南人依然打出了造反的旗号,可见开皇十一年战争的后遗症有多么严重。

除了富庶但矛盾尖锐的江南,隋朝灭陈之后,最大的收获还有岭南。

岭南是中国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五岭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岭南地区以五岭为界与中国内陆隔绝,地理范围大概包括如今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说起岭南,就必须提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巾帼英雄冼夫人。

冼夫人生于南梁时期,其家位于高凉郡山兜丁村(今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山兜丁村),家族世代都是俚人(壮族先民分支)首领,部属有十余万家。

俚人的族群中有着女性世袭大首领位置的制度,冼夫人很早就成了民族首领。因为赏罚公平、人品出众,冼夫人深得百姓的拥戴,沿海地区和海南岛一千多个部落都愿意接受她的统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冼夫人奏请南梁政权,第一次在海南岛设置崖州,将自汉代以来脱离中央王朝近六百年的海南岛重新纳入到国家的版图之中。

岭南历来奉南朝为正统,不知北朝为何物。南陈灭亡后,岭南的部落不愿意归附大隋,纷纷劝冼夫人保境安民,并奉其为圣母。杨坚不管这些,他直接封韦洸做了广州总管,命他到岭南接管当地。韦洸大军遭遇顽强抵抗,在五岭边界就徘徊不前。杨坚也不愿大动干戈,就让坐镇江南的晋王杨广就近派人晓谕劝降。

杨广给冼夫人写了封信,告诉她南朝的君主陈叔宝已经投降,还让陈叔宝给冼夫人写了一封亲笔信,并附上当初冼夫人亲自献给陈叔宝的信物犀牛角手杖。冼夫人这才接受了现实,派人迎接韦洸接手广州。

岭南归附,大局已定,杨坚偏偏要在江南实行高压统治,广州总管韦洸狐假虎威,在岭南作威作福,引起了民愤。一个叫王仲宣的部落首领纠集一众部落首领,把广州围了起来。其他部落由于对大隋不了解,也懵懵懂懂地跟着一起闹事,岭南迅速陷入暴动之中。

在岭南,皇帝的名头根本没用,大家只认冼夫人,只要冼夫人愿意,她就可以效仿西汉的赵佗,自立王国。可冼夫人不愿岭南陷入战火之中,只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华夏大地统一,她选择了和平。

冼夫人派自己的孙子冯暄前去广州支援韦洸,没想到冯暄是个野心家,居然和叛军串通一气。冼夫人勃然大怒,立即将冯暄抓了起来,派了另外一位孙子冯盎前去平叛。王仲宣之乱平定后,接近八十岁高龄的冼夫人不辞辛苦,身披铠甲,骑着战马,带着隋朝的使者安抚岭南十余个州。冼夫人所到之处,部落首领敬畏其人,纷纷归顺,岭南的乱局终于平息了。 rOv6Wt8yvtmqu8E1ldXPzrFJtzjBsXzYThscaBt5bA70t/u4GDbYKpT6J3JOvJ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