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在拍摄时得心应手,就必须熟悉各种参数的含义及其设置方法,以便根据具体摄影需求,调整摄影参数,拍摄出颇具吸引力的商品效果。由于相机参数设置较手机来说更为全面,所以本节均以相机为例进行讲解。
曝光是指被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元件上,并产生影像的过程。曝光影响画面的亮度和清晰度,曝光过度会使画面太亮而丢失细节,曝光不足会导致画面太暗而不清晰。相机有多种曝光模式(见图1-19),商品摄影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图1-19 相机拨盘上的曝光模式
●全自动曝光模式。全自动曝光模式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绿色长方形或AUTO表示。在该模式下,大多数参数设置由相机自动决定。该模式适合摄影初学者使用,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少操作失误,但只能保证普通的拍摄效果,可能会出现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等问题。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P表示。在该模式下,相机同时决定快门速度与光圈值。该模式与全自动曝光模式相似,但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下,商品摄影师能选择是否需要闪光灯,还能手动设置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等参数。
●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S或Tv表示。该模式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来获取光圈值,常常用于“抓拍”运动中的物体。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A或Av表示。在该模式下,商品摄影师可手动设置光圈值,能更好地控制画面的景深,不仅可以清晰地展示远近物体,也可达到虚化背景的目的。该模式下相机可自动选择快门速度,避免曝光时间不合适。
●手动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模式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M表示。在该模式下,商品摄影师可以自由设置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虽然该模式对新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操作也更为麻烦,但能更自由地实现对光圈与快门的组合运用,以调整曝光或获得其他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该模式下,商品摄影师无法运用曝光补偿功能。
除了上述常用模式,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B代表长时间曝光模式,CA代表创意自动模式,C1、C2和C3均代表自定义拍摄模式。
曝光的三要素有: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具体含义及对曝光的影响如下。
●光圈是位于镜头内部的小叶片互相重叠构成的光孔。光圈值f=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光圈值数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曝光量也越多。
●快门速度是用来反映相机控制感光元件曝光时间的考察参数,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s)”。快门速度越小,则光线通过的时间越短,曝光量也就越少,画面越暗。
●感光度是指感光元件对光的灵敏程度,常用ISO表示。ISO值越大,表明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从而曝光程度越高。
扫一扫
关于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的更多详解及运用技巧
大部分相机都有曝光补偿设置标志
。曝光补偿是为了让商品摄影师在相机自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人为调整,以得到准确的曝光量,让画面达到合适的明暗效果。曝光补偿的单位用EV表示,常在“±3EV”范围调节。曝光补偿中的“+”表示在现有曝光量的基础上增加曝光量,“-”表示在现有曝光量的基础上减少曝光量,相应的数字是补偿曝光的级数,如图1-20所示。
图1-20 相机中的曝光补偿
与无曝光补偿相比,无论是增加曝光量,还是减少曝光量,其级数越高,画面亮度变化越明显。商品摄影师可根据“白加黑减”的原则来设置曝光补偿,即拍摄白色或浅色物体时增加曝光补偿,拍摄黑色或深色物体时减少曝光补偿。
对焦是指拍摄时使一定距离外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正确的对焦对保证画面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调整对焦时,需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不论是相机还是手机,对焦模式基本都有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两种。相机镜头上的对焦模式如图1-21所示。
图1-21 相机镜头上的对焦模式
●自动对焦。自动对焦在镜头上通常表示为AF、A或M/A。自动对焦是数码相机的默认对焦模式,其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使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的一种感光元件)接收,通过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自动对焦只需要商品摄影师对准被摄物体后,半按快门按钮就能完成对焦,操作方便,聚焦准确性高,但是模式较为固定,有时可能不能自动对焦于理想的部分。
●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在镜头上通常表示为MF或M。手动对焦是指通过手动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画面变清晰。这种对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品摄影师对对焦屏上影像清晰程度的判别,以及手动对焦的熟练程度,甚至是商品摄影师的视力。利用手动对焦,可以自由地选择画面中想表现的主体,无论其处于哪个位置。当色调反差不大、环境光线较暗、商品十分光滑和细小、被摄主体前有障碍物遮挡时,比较适合选用手动对焦模式。
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拍摄的商品会形成不同颜色倾向的画面,这就是色温导致的偏色现象。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就是用于纠正由于不同色温而引起的颜色偏差,有助于还原商品的真实颜色。因此,调整白平衡首先要对色温有一定的了解。
通俗来讲,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是用于描述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物理量,其单位为开尔文(K)。
光线的颜色越偏青、蓝或蓝紫等冷色调,意味着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黄、橙、红等暖色调,意味着色温越低;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色温正常,并且任何一种商品只有在白色光线的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如图1-22所示。
图1-22 不同色温的商品摄影效果
白平衡是指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能力。人眼在不同的光线下能辨别出固有色(指物体在白色光源下呈现的色彩,即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色彩),但相机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CCD输出的不平衡性会造成相机色彩还原失真,拍摄出的画面可能会偏红、偏黄或偏蓝。为了使摄影效果能够尽量还原物体真实的色彩,可以利用色温来调整白平衡。大部分相机都提供了多种白平衡模式,如图1-23所示。
图1-23 相机中的白平衡模式
●“自动”白平衡。该模式是相机的默认设置,一般用AUTO或AWB来表示。在室外日光适宜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时,画面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但在多云的情况下,画面效果较差,可能会出现偏蓝的情况。
●“白炽灯”白平衡。该模式又叫“钨光”白平衡,通常在白炽灯的光线下拍摄画面会有偏黄、偏红的情况,此时,可将白平衡模式调整为“白炽灯”模式,增强画面的蓝色,从而还原物体真实色彩。
●“荧光灯”白平衡。该模式适合在荧光灯下拍摄时使用,如办公室、商城等场景,因为这些地方的照明光源多为荧光灯。
●“晴天”白平衡。该模式适合在与正午日光色温类似的光线环境下拍摄时使用。
●“闪光灯”白平衡。以闪光灯作为主光源时,可选择“闪光灯”白平衡模式来补偿闪光灯光线偏冷导致的画面偏冷、人物肤色苍白等问题。
●“阴天”白平衡。该模式用于将昏暗处的光线设置成原色状态,让偏冷的光线稍微变暖一点。
●“背阴”白平衡。阴影处的色温最高,使用“背阴”白平衡模式可补偿阴影处的冷色,使拍摄画面看起来色调较暖。
●手动白平衡。在光源较复杂的条件下,需要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还原真实的颜色。设置时可以白纸为参照物调整,也可根据类似白色的物体来调整。
测光是指相机根据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来确定曝光量的过程。通过测算光线的明暗,相机将计算光圈、快门速度、ISO的组合曝光参数,以实现正确曝光。相机一般提供4种测光模式,即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评价测光。评价测光又叫作矩阵测光,在相机中标记为
。该模式以自动对焦点为中心,从取景器的所有区域的光线中读取曝光,计算出平均曝光参数,如图1-24所示。评价测光适用于光线分布均匀、反差不大的拍摄环境,以及以宏大的自然风景、城市建筑为背景的商品摄影中。
●局部测光。局部测光测量的是图1-25所示的灰色圆形区域(约中央区域及其周围10%的区域)的亮度,不考虑画面边缘,在相机中标记为
。局部测光适用于在逆光或局部光照下,画面背景与商品明暗反差较大,同时被摄商品位于画面中央且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的场景。
图1-24 评价测光
图1-25 局部测光
●点测光。点测光是测光模式中测光范围最小且最精确的一种,只测量图1-26所示的灰色圆形区域(约焦点及其周围1%~5%的区域)的亮度,对一个焦点的光进行评估,在相机中标记为
。点测光适用于复杂的光线环境、大光比环境(指场景中有光的地方非常亮,无光的地方又非常暗)。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会读取中央部分作为主要参考,以其周围的曝光值作为辅助参考,忽略画面边缘,因此该模式注重保持画面中央的亮度,同时也会适当平衡整个画面的亮度,如图1-27所示,在相机中标记为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适用于被摄商品位于画面中央主要位置的场景,既能实现画面中央区域的精准曝光,又能保留部分背景细节。
图1-26 点测光
图1-27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尝试使用不同测光模式拍摄商品,分析并总结每种测光模式适合的商品摄影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