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检查中,除了测量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外,通常都会测量血压。您知晓血压是什么吗? “血压乃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形成的侧压力”,其数值会随着从心脏输送至血管的血液量以及血管产生的阻力而发生变化 。
鉴于此乃身体内部所发生之事,或许阐述得不够明晰,然而倘若以水流顺畅的软管类比,或许能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水流的冲力强劲时,软管会承受压力,振动会传递至握持软管之人的手上,而血管也会呈现出如同软管受压时的状态。
血压具有最高血压(即收缩压,俗称“高压”)和最低血压 (即舒张压,俗称“低压”)这两种数值。 当心脏泵血时,它会收缩,对血管施加极大的压力,这时测得的血压值即为最高血压,亦被称作“收缩压” 。而当心脏准备泵血时,它会扩张,此时施加于血管上的压力降至最低,这个压力值被称为“舒张压”。
在日本高血压学会的指导方针中,
于诊室内进行测定时,若最高血压达到140mmHg(1mmHg≈0.133kPa,下同)以上,或最低血压在90mmHg以上,则会被诊断为高血压
。
同样,这也适用于仅有最高或最低血压中任一方超过基准的情况。例如,即使最高血压为135mmHg,但如果最低血压为95mmHg,也会被诊断为高血压。
在本书中亦有介绍,即血压受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影响颇大,因此在一日之中,其数值亦会频繁发生变化。例如,只要强忍尿意,或用冷水洗手,血压便会上升。而且,即使血压高于标准的数值,只要通过深呼吸使心情平复后再重新测量,血压恢复至正常数值的情况亦不罕见。
但是,若无论测量多少次,血压均超过标准,那么就应当被诊断为“高血压”,并成为治疗的对象。
人类的身体通过血液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正因为血压是血液循环的通道、血管健康状态的晴雨表,所以被纳入了健康检查的项目之中,其异常情况不容忽视。
那么,若对高血压放任不管,将会如何呢?
为了能够应对血压的变化,健康的血管具有如同软管般的柔韧性。然而, 若高血压的状态持续,血管为承受较大压力就会变得坚硬,从而进入所谓的“动脉硬化”状态。
变硬的血管会变得脆弱,过度兴奋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有时血管会因无法承受冲击而破裂,或发生痉挛致使血管堵塞。这便是引发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也是具有死亡危险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缘由。
高血压可能在患者不经意间侵蚀其健康的身体,使其面临突然被夺去生命的危险。因此,在欧美,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此外,诸如会引起失明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乃至需要进行透析的肾硬化症,以及认知障碍、主动脉瘤等严重疾病,也可能由高血压引发。
一般而言,高血压可分为由多个因素叠加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由特定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日本人的高血压约90%属于原发性,这不仅包含了遗传性的主要原因—— 体质,还与盐、糖、脂肪的摄取过多,过度肥胖以及饮酒过度和吸烟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日本人,由于较多人具有盐分易使血压上升的“食盐敏感性”体质,因此应当考虑采用减盐的饮食、促进体内多余盐分排出的 运动 等方式,以及通过重新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尤其是运动,它对于维持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弱的肌肉至关重要。
然而,虽然血压升高,但并非即刻就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且那些对自身健康和体力充满自信的年轻人,往往更倾向于懈怠改善血压状况。
近来,由于摄入高热量食物,减少走路机会导致的 运动不足 ,年轻一代的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在增加。据推测,在日本,若将未就诊的情况包括在内,患者超过4300万人,即25岁以上的人中,每3人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
此外,高血压患者在老年人中人数众多也是事实。如同皮肤和骨骼一样,血管也会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失去弹性,毛细血管的数量减少,为使血液循环到全身,残留血管的负担便会加重,从而容易患上高血压 。为证明这一点,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中,关于住院原因的伤病统计里,男、女高血压均位列第一。尤其可怕的是,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后,即使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也有可能留下需要护理的后遗症。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长寿大国,为了不降低晚年的生活质量,尽早养成 控制血压的习惯至关重要 。
血压的新基础数值(诊室血压)*
*数值来源于《高血压治疗指南2019》(日本高血压学会)。
因此,本书邀请了活跃在高血压治疗领域最前沿的6名医生(包括30年来每天持续测量血压而被称为“血压先生”的我在内)介绍了改善高血压的自我护理方法,尤其是 运动方法 。
此外,“高血压”根据数值不同将严重程度分为3个阶段。以上所示的基准值基于2019年日本高血压学会修订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是根据医疗机构测定时的(诊室)血压。
在血管失去柔韧性的老年人中,仅最高血压升高的“收缩期高血压”情况较为多见。
另外,在医疗机构中,因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的人有很多(俗称“白大衣高血压”),因此,在能够放松的家中测量时,应以诊室血压数值减去5mmHg的数值作为基准。
由于医学的进步,升高的血压固然可以通过服用降压药来降低,但一旦停止服药,血压便会立即回升。然而, 如果能尝试本书介绍的各种自我护理方法,找到适合自己体质和性格的技能并坚持下去,不依赖药物降低血压、继续保持理想的血压数值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自己的健康,勇于挑战吧!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东医疗中心原教授、日本齿科大学医院内科临床教授 渡边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