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农业的出现

哥贝力克可能封藏了一段历史:史前人们是如何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生活的。正如人类学家利普斯所提出的假设,在中东新月沃一带、尼罗河附近、东亚的黄河流域等这样的地区首先出现一批收获者。他们长期的采集狩猎过程中发现了当地一些生长能力强的优势物种资源,这些野生作物有时会集中连片爆发式地出现在一些地区。这些部落可以较长时间以此为主食。尽管食谱可能有些单调,但可以躺平就吃饱的生活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高产的小麦可以吸引很多野生动物来觅食,在家门口就有猎物送上门又何必外出打猎。为此他们开始在收获季节定居在这些地区,采集收储这些果实直到冬季来临甚至储存的果实都吃完再离开。为了尽可能多地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多收储一些,他们首先发明的是粮食的储存技术,比如陶器。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些野生的作物并不是每年都丰产,于是他们开启信仰模式祈求神灵保佑,哥贝力克石阵就是这种信仰的一个例子,其它地区的仪式没有这样的规模也没有被保留下来。神庙祈祷也不是每次都有效,但是人们已经知道了这种作物的生长能力优于其它可食用的植物,所以对这类作物观察的格外细致。随着认识的增加也开始了尝试主动种植这些作物。

这些古人可能非常希望可以拥有一块这样土地,生活在这样的天选之地的中央永远都有吃不完的食物。最初的种植行为更多是对未来美好期望,就象是对神灵的膜拜仪式,到后来掌握了规律有了稳定的产量与种植技术,农业的生产方式与狩猎采集生产方式才成为一种选择。但掌握农业技术与选择农耕生活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此时的古人仍在狩猎采集与农耕选择之间徘徊不定。人们也要衡量狩猎与农耕哪种方式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在公元前10至8世纪的哈萨克斯坦草原上,那里的部落有两处定居地,冬季定居地与夏季定居地。每年春天人们在冬季定居地周围的小块农田里播种以后,便带着畜群离开去夏季定居地放牧。秋天回到原来的冬季定居地收割庄稼,并在定居地过冬。在非洲一些游牧部落也有这样的习惯。

从宏观来看人类走向农业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学者们研究发现东亚地区8000~4000年前是一段气候温暖的时期,而温暖的气候显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收益要大于狩猎采集。反过来如果气候寒冷无法开展农业活动,我们的祖先也就不会进入农业社会及农耕文明了。

在微观层面一个地区的某个部落是否选择农业以及如何走向农业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农业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可能是采集野生果实与培育驯化野生果实同时进行的。真正把农业生产方式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进而转变为生活方式这需要人们掌握的农耕技术有稳定的产出并且农耕投入的收益要大于采集。或者部落所处的位置物产丰饶,人们可以定居后一边开垦农耕一边狩猎。完全依靠农耕生活方式需要在发展出成熟的驯化、种植、收集、加工、贮藏等一整套农业技术体系之后才有可能。仅种植相关的技术就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初是“刀耕火种”,就是砍伐地表的草木然后放火烧荒最后播种。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后来发明了翻地用的农具,出现了耕播农业。将土地翻再松播种更容易发芽。之前的火耕播种之后人们是不做田间管理的,耕播的出现农业才进入了精耕细作的阶段,因为农具的发明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耕作与田间管理的手段。这也意味着出现了专职的农民。而且从石器、木器、青铜到铁器每次工具的进步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甚至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由于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与养分,所以施肥、灌溉技术得以出现。灌溉也是很早就出现的农业技术,这种水利管理技术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非常大。前文提到的都江堰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大工程,不只是世纪工程更是让四川受益千年的工程。石器时代人们掌握的是零星的工具制作技术,狩猎采集只是单纯地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农业则需要利用更多的知识来控制及改造自然资源,农耕时代支撑农业的是一整套技术体系与知识体系。人们需要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日月星辰的活动、对地理环境、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因为它是一套体系化的知识与技术,所以它的门槛也更高了。全球不是所有的部落、民族都能自行发展进入农耕文明的。首先大量不适于发展农耕的地区无法进入农业时代,其次一些小的海岛由于资源太少不足以支撑人们创造出农耕技术。因为农业所需的各种技术不是一两个部落的发明,农业体系所需各种技术很可能在广大的相联系的地区的人们之间交流传播才构建起。发明一项技术与构建起一整套技术体系是不同的,显然后者要更困难。体系化的知识与技术带来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因为在体系内的知识与技术是相互影响促进的。它的发展模式从零星散发变成类似生态化的自生长模式,这一点到现代科技体系建立后越发明显,这个后面再详述。总之农业是一张“船票”,它让人类成为这个星球上目前所知的唯一登上了文明这条大船的物种。并且这是一张单程票,一旦上船我们就没有办法回头了。

其实关于农业的起源有许多假说,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假说是因为它最符合人性。找到一块有大量食物供给的天选之地当然就要多停留一段时间,用现代年轻人的话说就是:能躺平为何还要辛苦打工。不过一万年前祖先的经历告诉我们躺平是短暂的最终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其次它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文明是有发源地的,而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FIoDVl1rwQ4hBEp2q9X1ftZ5e+b9Dz+sX1/m7JQyppEHrnMkbaaSCNRlx2fmgI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