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商鞅变法

秦孝公二十一岁才当上国君。此时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楚国这六个大国已经崛起,他们瞧不起秦国,认为它是没有开化的地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为改革秦国的落后局面而下求贤令,说只要有人能让秦国强大,就让他做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个消息,来到了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国君 庶子 [1] 的后代,他研究法律,爱好秩序,笃信法家学说,后成为法家学派的巨子。最初,他在魏国国相府做事,国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正准备推荐,却害病卧床。魏国国君前往探望,见公叔痤奄奄一息,十分悲痛,说:“你死了之后,我跟谁磋商国家大事呢?”公叔痤说:“我的随从官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令人惊奇的才能,希望你把国家交给他治理。”国君大吃一惊,说不出话来。公叔痤接着说:“如果你不能用他,那就马上把他杀掉,别让他投奔别的国家,否则魏国必有后患。”国君支吾几句后起身告辞。公叔痤把公孙鞅找来,道歉说:“对不起,我是国相,必须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先替国君着想,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我建议国君或用你,或杀你,现在再告诉你,请你快点逃走!”公孙鞅说:“国君既不能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国君出了国相府之后,对左右说:“国相病势沉重,已语无伦次,一会儿让我用公孙鞅当宰相,一会儿又劝我把公孙鞅杀掉,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公孙鞅到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的推荐,见到了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具体方案,秦孝公喜出望外,要求公孙鞅负责执行。

公孙鞅想变法改革,遭到秦国贵族们的反对。公孙鞅对秦孝公说:“就普通人而言,不能和他们商议改革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好处。真正有高贵品格的人,不会随波逐流,建立不世功业的人,也不会去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所以,圣人们认为,只要能使国家获益,就不必拘泥于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恐怕不见得,遵循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照传统的法令规章处理国事,官员们可以胜任,人民也不会骚动。”公孙鞅说:“普通人习惯于固有的那种生活方式,而专家学者们又往往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那个狭小的知识领域。这两种人,让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遵照规定,刻板地处理事务,是可以的,但不能跟他们讨论大计方针、政纲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实践执行,贤明的人变法改革,庸碌的人抱残守缺。”秦孝公说:“说得好。”于是让公孙鞅当左庶长。

公孙鞅的变法内容是:组织民众,十家编成一组,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 连坐 [2] 。鼓励告密,检举犯罪的告密者,跟疆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知情不报或掩护罪犯的,按临阵降敌者给以同等处罚。建立军功的,依照等级升爵受赏。私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分。鼓励百姓致力于本业,从事耕种纺织的农夫农妇,生产的粮食布匹多,就免除他们的赋税。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商人工匠,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皇亲国戚,如果不在战场上为国出力,就不再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官阶等级,分配给应享有的田庄、奴仆婢女和衣服器物。对国家有功劳的,赐给他荣耀。对国家没有功劳的,即使钱再多,也没有光彩。

公孙鞅考虑到变法命令颁布之后,人民不相信它是真的,可能无法推行,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移到北门,就给他十金的报酬。对这项告示,大家觉得很古怪,所以没有人去搬木杆。公孙鞅接着增加赏额:“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有个家伙想,反正没有什么损失,就把木杆从南门扛到北门。公孙鞅立刻付给他五十金。这时,公孙鞅才下令变法。

变法开始一年后,秦国各地人民前往国都控诉新法弊端的数以千计。此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公孙鞅说:“法令所以丧失威信,主要是上层人士破坏它。”太子是国君的合法继承人,不能使他受刑,便逮捕了太子的老师嬴虔,割去了他的鼻子;又逮捕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在他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立刻守法唯谨,再没有人敢凭借财富或权势行险侥幸。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跃成为强盛的国家,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人民勇于从军作战,不再自相械斗。村落城镇一派清平。当初攻击变法的一些人,转过来赞扬变法。公孙鞅说:“他们都是乱法小民。”把他们全都放逐到荒远边陲。从此,秦国人民再不敢议论法令的是非。

公元前350年,公孙鞅在咸阳兴建宫殿,秦国都城遂自栎阳迁到此。公孙鞅下令:把若干村落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县,县设县令、县丞等官员,共设了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制度,打破原来的土地疆界。制定新的度量衡,统一全国的斗、丈、尺等计量单位。两年后,公孙鞅改革了赋税制度。

公元前340年,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秦国跟邻居魏国,互相是对方的心腹之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原因何在?魏国位于高山峻岭的西面,都城建于安邑,西面跟秦国以黄河为界,独占崤山以东的地利。强盛的时候,它向西侵略秦国,衰弱的时候,占据东方广漠平原以自保。幸而秦国托天之福,由你主持国政,国势蒸蒸日上。而魏国去年被齐国击败,诸侯纷纷脱离。我们最好利用这个时机攻伐魏国。魏国无法抵抗,只能向东迁移。那时秦国横跨黄河,凭借山川形势,可以控制东方的各诸侯国,成就帝王之业。”于是,秦孝公下令公孙鞅率兵攻打魏国。

魏国任命公子卬率领大军抵御。两军对垒,公孙鞅派人送一封信给公子卬,信上说:“从前,我在魏国的时候,我们是好朋友,而今我们却成了敌对的两军统帅,虽然是奉国君的严令,但我内心并不愿掀起这场战争。我盼望跟你见面谈谈,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然后举杯痛饮,各自班师,使两国人民都得平安。”公子卬信以为真,亲自出席会议。两方盟誓既毕,正饮酒时,公孙鞅发动伏兵,生擒公子卬,秦军乘势向魏军攻击,魏军崩溃。

魏国国君闻知败讯,十分惊恐,派使节到秦国表示愿献出河西地区,请求和解。魏国的河西既失,都城安邑完全暴露,只好迁都大梁。 他叹息说:“我真后悔当初没听公叔痤的话。” [3] 秦国赏赐公孙鞅,把商於地区的十五个县封给他,于是他号称商君,也被人称为商鞅。

最初,商鞅担任宰相,刻薄残忍,他曾经在渭水边审理诉讼,立判立决,杀人无数,渭水都成了一条血河。他任国相十年,怨恨他的人日益增多。一次,他的好友赵良前来求见,商鞅问他说:“你看我治理秦国,比百里奚如何?”赵良说:“一千人俯首听命,不如有一个人敢于表示异议,如果你承诺不杀我,我可以直言无隐。”商鞅承诺,赵良说:“百里奚,不过是楚国一个微贱的奴仆逃犯,秦穆公把他从牧牛的卑贱地位擢升到万人之上。秦国国境之内,除了国君,没有人比他更有权势。他当宰相六七年,向东攻击郑国,取得胜利。三次为晋国选任国君,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百里奚当国相,虽疲倦也不坐车,虽炎夏盛暑,在车上也不加遮盖。他到各处视察,没有侍从前呼后拥,也不舞刀弄剑咄咄逼人。百里奚去世的时候,秦国男女失声痛哭,孩子都不再歌唱,舂米的人不再以歌助力。而你却恰恰相反,开始的时候,你是由于国君宠臣景监的介绍才得以觐见;掌握权柄之后,你欺凌贵族,残害人民。被你割掉鼻子的嬴虔闭门不出已有八年之久。你又杀死祝懽,用脸上刻字的刑罚对付公孙贾。《诗经》上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你干的这些事,可不能算是得人心。而且,你每次出门,都有一大串人在后压阵,雄壮武士在左右保护。侍卫人员全副武装,箭上弦,刀出鞘,夹道奔驰。这些派头排场没有准备好,你就宁可待在家里。《尚书》说:‘倚仗仁德者昌,倚仗暴力者亡。’你干的这些事,可不能算是倚仗仁德。你的富贵跟早上的露珠一样,霎时间就会化为乌有。可是你不但不醒悟,反而贪图商於的富庶,独霸秦国政府,激起人民的愤怒。一旦国君去世,秦国用来逮捕您的罪名还会少吗?”商鞅不以为然,五个月后,剧变发生。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嬴驷继位。嬴虔的门客指控商鞅阴谋叛变,嬴驷下令逮捕商鞅。商鞅仓促逃亡,投奔魏国,魏国拒其入境,把他送回秦国。商鞅回到商於,起兵北上攻打郑县。秦国政府派大军迎战,斩杀商鞅,车裂分尸,商鞅的全家老小都被处死。

智慧小锦囊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还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庶子】
古称妾所生的儿子。

[2] 【连坐】
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处罚。

[3] 【他叹息说:“我恨我不听公叔痤的话。”】
分析:魏国国君的叹息,呼应了前面对公孙鞅的预言。 8pywW7rLtqB+9Y+sIZcyc22JVXRdLOJqJeqMafeZyrWKndmHjkg+2ukbHKhLZK8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