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胡亥所施行的残暴统治,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贫困不堪。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起义运动风起云涌。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项梁、项羽也起来响应。项梁是故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曾因为杀人,和他哥哥的儿子项羽一起逃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贤士大夫们的才能都比不上项梁。
项羽少年时学习认字和书法,还没学成就抛开不学了,去练习剑术,又是半途而废。项梁对此非常生气,项羽却说:“念书写字,足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抵挡一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便教授项羽兵法,项羽喜不自胜,但略知兵法大意后,就又不肯学下去了。项羽身高八尺多,力气大到能举起一座大鼎,才能超过了一般人。
项梁和项羽杀死了会稽郡郡守殷通,召集一批有势力的能干官吏,宣布起事反秦。他们征集了所属各县的丁壮男子,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自己做了会稽郡郡守,任命项羽为副将,这时项羽才二十四岁。
项梁闻听陈胜死讯,便将各部将领召集到薛地议事。项梁听从了范增的建议,从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拥立他继续当楚怀王,项梁自号为武信君。项梁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领兵西进,在定陶再度打败秦军。项羽和刘邦也在雍丘大败秦军,斩杀了三川郡的郡守李由。项梁逐渐变得骄傲轻敌,不听从宋义等人的规劝,最终在定陶被秦军打败,战死沙场。
章邯击垮项梁的军队后,认为楚地的起义军已经不足为虑了,就渡过黄河,北上进攻赵国,很快就攻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逃到巨鹿。王离领兵围困巨鹿,章邯驻军在巨鹿南面的棘原。赵王几次向楚请求救援。
之前宋义预见了项梁的失败,楚王因此认为他很懂兵法,十分喜欢他,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一同北上救赵。各路军队的将领都归宋义统领,称宋义为“卿子冠军”。
当初,楚王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这时候,秦军还很强大,经常打胜仗,因此楚将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先入关是有利的,只有项羽怨恨秦军杀了项梁,满腔激愤,愿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楚王手下的将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迅捷勇猛却狡诈凶残,他曾经在攻破襄城时,将城中军民统统活埋了。凡是他经过之处,无不遭到残杀毁灭。况且楚军几次西进,之前的陈胜、项梁都失败了,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长者,以仁义为号召,率军向西进发,和秦国的百姓们讲明道理。秦国百姓忍受他们君主的暴政已经很久了,如若现在真能有位宽厚的长者前往,不侵夺,不暴虐,关中地区是可以拿下的。因此不可派遣项羽,刘邦向来宽宏大量,有长者气度,可以派他前去。”楚王于是没有答应项羽的请求,而派刘邦西进,沿途收容陈胜、项梁的散兵游勇,以攻击秦军。刘邦取道砀县,到达阳城、杠里,攻打秦军营垒,击败了秦军的两支军队。
项羽则跟随宋义北上救赵,他们行至安阳后,停留了四十多天。项羽对宋义说:“救兵如救火,秦军现在已经包围了巨鹿,形势非常紧急。我们应该赶快渡河,与赵军里应外合,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说:“现在秦军攻赵,如果秦军胜利,他们也必定会疲倦,到时我们趁机发起进攻。如果秦军失败了,我们再擂鼓西进,这样必定可以消灭秦军。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按兵不动,先让秦、赵两军相斗。上阵杀敌,我比不上你,但要说到出谋划策,你却不如我。”随后,宋义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果有不服从指挥者,就按军法处置,一律砍头!”
宋义在军中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当时天气寒冷,大雨不停,士兵饥寒交迫。项羽道:“我们本当合力攻秦,现在却滞留不前。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贫困,军中没有存粮,宋义竟还大设酒宴。不尽快领兵渡河,取用赵地的粮食做军粮,与赵军合力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再发动进攻’。以秦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秦势必取胜。赵被占领后,秦军会更加强大,哪里还会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军刚刚吃了败仗,楚王坐立不安,他集中全国的兵力交付给宋义,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只顾一己私利,根本不是以国家为重的忠臣!”
十一月,项羽早晨去进见宋义时,在营帐中杀掉宋义,出帐向军中发布号令说:“宋义与齐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众将领都畏惧项羽,无人敢质疑,一致说:“最初拥立楚王的就是将军您家,如今您又诛除了乱臣贼子。于是就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向楚王报告情况,楚王便让项羽担任了上将军。
随后,项羽立刻派兵前往救赵。他让当阳君黥布先带领两万人马渡河,截断章邯所修的甬道,使王离的军队粮食短缺。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毁釜、甑,烧掉营舍,每位将士只带三天的干粮,以此来表明军队死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 破釜沉舟 [1] ”的故事。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给了将士们很大的信心。他们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杀敌,越战越勇。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并活捉了秦军将领王离。其他的秦军将士则死的死,逃的逃,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被瓦解了。
再说下当时来救赵的其他诸侯,他们都害怕秦军的强大,不敢与之正面交锋。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看,这就是成语“ 作壁上观 [2] ”的来历。见到楚军士兵以一当十,听到楚军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等到项羽打垮了秦军,请他们到军营相见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跪着前行,连头也不敢抬。项羽从此成为各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率。
项羽为了增强将士们视死如归、绝不退缩的勇气,发誓一战到底,不惜凿沉所有的船只,打破所有的锅碗,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样才能克服学习上或工作上的各种困难。
[1]
【破釜沉舟】
釜,即锅。把锅打破,把船只凿沉。比喻下定决心拼到底,决不后退。
[2]
【作壁上观】
壁,营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表示意见或态度。